死亡是黑色的,但是我們可以擁有打破黑暗的勇氣和光明……
當今社會,雖然人們在生活中會有煩惱、憂慮,但是很多人總體上還是比較平穩舒適的。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平順的情況下,人老了,有一天終要面對死亡。想到死亡你想到了什麽,面臨死亡時,我們怎麽辦?這是一個永遠無法回避的問題,既然無法回避,我們就應該勇敢地去坦然面對。
曾經,有個朋友問我一個問題:
當聽到"一堵黑色的牆"這個詞時,是什麽感覺?
記得當時我的回答依稀是:心中一緊!但是想翻過去。
那個朋友告訴我,從心理學講,一堵黑牆,代表的是死亡。
人生下來,有一件事是注定發生的,那就是死亡。
記得我在上高中的時候,突然有天想到死亡,人都要死的,我將來要是死了怎麽辦?人死的時候多麽害怕,人能不能不死?!那時候,很疑惑。很無明,很黑暗,很恐慌!
有個大家都不願意想起、更不想面對的事實:隨著年齡的增長,離死亡的距離,百分之一百地越來越近。作爲一個有思考的人,我們一定要勇于面對現實!
人們害怕死亡,因爲恐懼+未知,心理往往去逃避,不敢面對。但是不去面對,死亡就不會來臨了麽?據說,人在死亡時,精神上極度恐慌、疑惑,肉體上疼痛不適,諸多痛苦煎熬著即將逝去的脆弱靈魂。
有人會說杞人憂天!我說,不是,死一定會到來的,到來的時候你怎麽辦?我想到了小時候讀過的《西遊記》,孫悟空在花果山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一天,老猴子的死亡觸動了他,于是悶悶不樂,在有智慧的猴子的建議下,遍訪仙山,尋師學道,終于學得了本身,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當時我想,如果我能能這樣就好了,就可以不用死了,長生不老?!當時的想法就是這樣的。中間接觸過氣功,後來接觸了佛法,終于在黑暗裏找到了明燈。
相信佛法,對于我本人來說,首先是源于害怕死亡,其次是現實中的一些困境和煩惱讓自己想去改變、解脫。
那麽怎麽對死亡不那麽害怕了呢?首先引入一個哲學命題。這時,大家可能會覺得有點枯燥,但您堅持一會兒,看下去,會有收獲的。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並能爲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人的大腦也是物質的,所以物質産生意識。——中學的哲學課這麽教我們。
真的是這樣的麽? 意識真的只是由物質産生而存在的麽?它不會以其他的形式存在麽? 靈魂的重量21克,是科學家通過精密的實驗得到的結論。 人死了之後,這21克跑到哪裏去了呢? 西方研究生命學,死亡學,神秘學的學者得到了一些結論足以否定唯物論。 意識可以借物質來表現,意識也可以不通過物質而存在?!
物質的東西可以被無限分割的,到分子、原子、質子…直到空。物質是形式,空是本質。在有神變的大成就者面前,物質的一些物理特性會發生根本的改變,比如玻璃瓶可以被用手捏扁。玻璃的物質是硅酸鹽類的,它在常溫下是質脆的,被用手變換形狀,簡直匪夷所思。于是慢慢相信了:意識、靈魂的存在,或者說,意識可以獨立于物質存在的特性。
佛法博大精深,這裏只是以一個初學者的角度,講一下粗淺的理解:在相信意識、靈魂的存在的情況下。通過佛法的修行方法,可以改變現實的一些困境,真正的好處是可以通過對治煩惱,得到真正永久的安然和自在。 煩惱的痛苦包括:貪心、嗔怒、嫉妒、癡心、悔恨、憂慮、緊張、慌亂、恐怖、疼痛不適等不好情緒。好象世界上沒有人會沒有任何的煩惱,即使是富可敵國,他也會有病痛,情感的煩惱。煩惱對于世人,無可幸免。
佛告訴我們,如果想得到這種“大樂”就需要修行,修行的過程似乎是一種約束或放棄一些現實的享樂,但是有一種邏輯存在:如果放棄享樂會避免帶來更多的痛苦,這種放棄是值得的。何況,修行進去之後,你會覺得修行本身是很快樂的,修行也會讓你的心變得更加恬靜、愉悅。
另一種邏輯:修行的最終結果就是證悟,證悟是一種大樂,遠遠超過現實世界裏的享樂。得到它,會得到永恒的、快樂、自信、笃定,而且得到它,煩惱的痛苦被化掉了,更重要的是:在死亡的時候,可以自在,這種大樂的力量可以一下帶我們進入光明的世界。有這樣的“大利益”,有什麽理由去拒絕修行呢?!
一晃10幾年過去,很慚愧沒有精進去修行。業障、習氣的力量是很大的。現在有了正念,就要用猛厲之心來修行,化去業障,清淨自心,得到真正的祥和自在,才能真正做到生死無懼!
具體佛法的指導和修行,一定要要找個一個佛法大德去依止。之前可以多看些關于佛法的書籍,心裏要祈禱自己可以遇到一位真正有證悟的佛法大德。
以上理解如有錯謬,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