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關于雍正皇帝的繼位,在民間野史裏傳說是他私自篡改父親康熙皇帝的遺诏而奪得皇位。對于康熙皇帝來說,疾病和死亡似乎來的比較突然,他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宣布皇帝繼承人,就在暢春園猝然離世。
康熙駕崩七天之後,四皇子胤禛憑一份《康熙遺诏》而登上皇位,成爲雍正皇帝。雍正的繼位是到底是陰謀篡位,還是順理成章,下面根據史料記載來詳細分析這個曆史之謎。
雍正篡位的民間說法,他真的將“十”改爲“于”嗎?
皇權在平靜中安然過渡,並沒有出現康熙生前所擔心的皇子爭權的局面。然而,由于康熙生前沒有明確指定誰是皇位繼承人,有關雍正篡位的說法便逐漸流傳開來。
民間傳說,康熙本來是要把皇位傳給十四皇子胤禵的,被雍正暗地裏把诏書中的“傳位十四子”改爲“傳位于四子”。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康熙遺诏》是康熙帝在彌留之際倉促寫成的,遺诏至今保存完好,上面清楚的寫道: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一般來說,遺诏上面主要是一半漢文和一半滿文,如果雍正帝將“十”改爲“于”,那麽就是“皇于四子”,這根本也是讀不通的,而且滿文的那部分記錄更是十分難改。況且在清代時期,人們書寫“于”字還是以繁體字的寫法,這樣一來,將“十”改爲“于”就不是簡單的筆畫添加就能完成的。由此看來,在民間傳說中的雍正篡改遺诏的事情,只是人們的憑空遐想出來的。
清朝曆代皇帝中,爲什麽只有雍正繼位受人質疑
雍正憑借一份《康熙遺诏》登上皇位之所以備受質疑,因爲它是清朝曆史上第一份書面遺诏。皇太極和順治繼位,是通過滿族王公推選的形式;康熙繼位,是由順治臨終前指定。更讓人懷疑的是,這份《康熙遺诏》是在康熙死後由大臣隆科多宣讀的,而隆科多在“九子奪嫡”中一直是胤禛的擁護者,更讓這份遺诏的真實性産生質疑,一時間流言四起,野史更是大加渲染。
據曾經在皇宮服務的意大利傳教士馬國賢的《清廷十三年-馬國賢在華回憶錄》中記載:
“(康熙)駕崩之夕,號呼之聲,不安之狀,即無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變。”
馬國賢猜測當晚如果不是有人毒死了康熙,就是有人發動了宮廷政變。種種的傳說和猜測,都使得雍正的繼位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康熙要傳爲給十四子胤禵的說法,也並非空穴來風
十四阿哥胤禵是雍正一母同胞的親弟弟,在康熙晚年的皇子爭儲時,他就是雍正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他們雖是同母所生,卻志不同道不合。
胤禵先是加入到支持胤禩當太子的“八爺黨”,胤禩失寵後,他就成了“八爺黨”支持的太子人選。由此,他便和哥哥胤禛反目成仇,勢如水火。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胤禵作爲西征統帥領兵出征,爲保衛西藏邊疆地區的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而康熙在給他的奏折和批示中,也多是教誨和鼓勵之詞,似乎對這個兒子寄托了很高的期望,也有意培養他作爲自己的皇位接班人。
種種迹象表明,雍正的繼位實際是水到渠成,並非篡位
康熙確實有段時間對胤禵充滿好感,有讓他繼承大統之意。然而在胤禵出征西藏三年後回京述職時,康熙又將他派往邊疆。從中不難看出,康熙已經將太子的人選轉向了別人身上,這個人就是四皇子胤禛。
康熙真正開始注意胤禛有以下幾點:
1、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後,其他衆皇子開始落井下石,要求把他囚禁起來,甚至還有皇子建議將他殺掉。只有胤禛涕泣跪地不起,請求將胤礽身上的鎖鏈摘下,這個舉動讓康熙十分的感動,他覺得胤禛心地善良,爲人忠厚。
2、在康熙晚年病重的時候,胤禛親自在身邊服侍照料,直到身體痊愈,他覺得胤禛爲人孝順。
3、胤禛辦事麻利,果敢堅決,凡是交辦的政務都能辦的讓康熙滿意。
由此可見,在康熙去世前,讓四皇子胤禛繼位的迹象已經非常明顯,繼承皇位對于胤禛來說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他沒必要冒著風險去發動政變,篡奪皇位。
參考文獻
台北故宮博物院《康熙遺诏》
馬國賢《清廷十三年-馬國賢在華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