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清末民初的曆史上,有這樣一個軍政利益團體,裏面強人輩出,以皖系、直系、奉系爲代表輪番上陣,呼風喚雨,掌握國家大權近二十年,它就是北洋軍閥系。而這一切的開始源于袁世凱主導的天津小站練兵。
北洋系的由來
在說北洋軍閥之前,先了解一下“北洋”這個詞是怎麽來的。
鹹豐十年(1861年),爲了應對洋人通商要求,鹹豐皇帝設立了“三口通商大臣”,但後來因滿漢爭權及腐敗問題而被裁撤,之後又設立了體制更爲健全的由直隸總督兼任的“北洋通商大臣”。
而“北洋系”的最初形成卻是和一個人有關,那便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鴻章。
我們知道,李鴻章一生幹得最久的官職就是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他在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任上幹了28年之久,一手辦理外交,一手打造洋務。而打造洋務最大的成就,便是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部隊,即我們熟知的北洋水師。再加上李鴻章本身擁有的淮軍勢力,這些都形成了早期北洋系的班底。
小站練兵
甲午之戰,北洋水師及淮軍慘敗,使舊式軍隊腐化、落後的缺點完全暴露。慈禧太後、光緒皇帝及主政的王公大臣開始意識到湘淮軍已不足恃,必須組建一支新式軍隊才能維護國家的安全。于是,清廷決定利用北洋水師的殘余力量訓練新式陸軍。
1895年,袁世凱奉旨在天津鹹水沽南約10公裏新農鎮這個地方督練"新建陸軍"。新軍的訓練采取近代德國陸軍制度,組建步、馬、炮、工、辎等兵種,且全部采用外國新式武器裝備,並制定新的營規營制、饷章、操典。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小站練兵”,也是北洋軍閥系和中國近代陸軍的起源。
袁世凱雖然辦的是近代新式陸軍,但在選拔將領方面,仍因襲湘淮軍閥的舊習,“兵爲將有”,專門培植依屬于自己的勢力,六鎮新軍大部分都由嫡系掌握,奠定了自己一生事業的基礎,最後形成了北洋軍閥集團。
而天津“小站”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也成爲中國日後各自雄踞一方、掌握中國統治大權的軍閥們的搖籃。
北洋軍閥的形成
1898年,袁世凱在成功出賣光緒皇帝和維新派後,取得了慈禧太後及老上司榮祿(當時的直隸總督)信任,地位扶搖直上。
之後,袁世凱升任山東巡撫,成爲封疆大吏。而他的新建陸軍也從天津小站調往山東境內布防,使其躲過了八國聯軍入侵,得以迅速擴大。而朝廷的軍隊在抵抗八國聯軍時損失慘重,北洋六鎮成爲袁世凱最大的政治資本及當時中國最強軍事勢力。
不久,李鴻章去世,袁世凱出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接收及繼承了原北洋系及淮軍的勢力。這時袁世凱北洋軍閥集團:一是掌握了清政府官辦近代工業實權,二是掌握軍事勢力,三是政治上經濟上與外國打交道,成爲中央或地方上的當權派。
1912年,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取得政權後建立了北洋軍閥統治。此時同盟會內部分化,袁世凱趁機拉攏部分革命黨人與之“合作”,實現了中國短暫的統一。
不久發生了“宋教仁案”和“善後大借款”事件,導致“二次革命”爆發,江蘇、上海、安徽、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先後獨立。以袁世凱爲代表的北洋軍閥集團武力鎮壓革命,中國進入軍閥林立混戰時期。由于國民黨人倉促應戰,又缺乏統一領導,“二次革命”很快被北洋軍打敗。
打贏戰爭後,袁世凱急哄哄的加緊複辟帝制,1915年底,蔡锷在雲南宣布獨立,組織護國軍興師討袁,發動護國戰爭。因爲外交的壓力和財政的危機,袁世凱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在絕望中死去。
袁世凱死後,無人具備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北洋軍閥分裂爲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雖然山西有晉系軍閥閻錫山,西南還有滇、桂等重要軍閥勢力,但當時統治中國政權的還是北洋軍閥三大派系。
皖系軍閥統治時期
這階段是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其勢力分布在安徽、浙江、山東、福建、陝西,頭目有段祺瑞、徐樹铮、王永泉、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靠山是日本。
皖系軍閥統治時期,段祺瑞把持北京中央政權,曾四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一任參謀總長,一任國家元首。身爲皖系軍閥代表的他還三造共和,想以武力統一中國,解決南北分裂狀態,最終在“直皖戰爭”中被打敗,直、奉兩系軍閥開始控制了北京政權。
直系軍閥統治時期
這階段是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勢力分布在黃河、長江中下流域及直隸,頭目主要有馮國璋、曹锟、吳佩孚、孫傳芳,靠山是美國、英國。在直系軍閥統治時期,發生了第一、二次直奉戰爭和馮玉祥北京政變。
1920年直皖戰爭之後,直奉兩系軍閥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權。之後直、奉兩系之間因爲利益沖突爆發戰爭,在這次戰爭中,奉軍各部幾乎全線潰退,僅張學良和郭松齡率領的第二梯隊戰而能勝、退而有序。最終奉軍在東西兩線均失敗,士兵陣亡2萬,戰敗逃亡者萬余,被直軍俘虜了4萬余人,總統徐世昌下令免除張作霖東三省巡閱使等職,第一次直奉戰爭以直系大勝宣告結束。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在戰爭焦灼之際,直系後方第3軍司令馮玉祥通電倒戈,發動 “北京政變”,推翻了直系賄選總統曹锟的反動統治,占領了北京。
之後直軍總司令吳佩孚率軍回攻北京,被奉軍張宗昌部攻占灤州,截斷了榆關直軍的退路和榆關、天津之間的交通線,直軍紛紛潰退。接著奉軍占領了榆關和秦皇島,繳獲直軍的槍支達3萬余件,直軍主力喪失殆盡。此戰之後,北京政權落入奉系軍閥手中。
奉系軍閥統治時期
這階段是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主要勢力分布在奉天(今遼甯)、黑龍江、吉林,頭目是張作霖、張學良,靠山是日本。
第二次直奉戰爭奉系取勝後,張作霖、馮玉祥等通過決議成立中華民國執政府與善後會議以取代國會,並推段祺瑞爲“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奉系軍閥統治時期,張、段、馮有過短暫聯合。
在北洋軍閥混戰的同時,南方建立了國民革命政府。爲了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的統治,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之後在西北馮玉祥和山西閻錫山的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奉系軍閥張作霖退回東北。
此時,奉系軍閥的失敗引發了與日本的利益矛盾,被日本特務炸死于皇姑屯。1928底,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至此,曾經不可一世、統治中國大權近二十年的北洋軍閥勢力徹底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