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拉十八扯 018
一只小小的兔子到底有多少種吃法?
一只兔子身上有多少個部位,對四川人來說就有多少種吃法,大塊肉有大處的厚實,小塊肉有小處的精致。
按照慣例,一首打油詩來開啓今天的話題,來看看四川人嘴裏的兔子是什麽模樣。
想啃兔頭有步驟,中間掰開再吃肉。紅油兔丁多配菜,蔥段花生是最愛。
下酒首選纏絲兔,一口一杯忘歸路。若是加上冷吃兔,喝出半生回憶錄。
吃辣就找鮮鍋兔,坨子揩汗跳鬼步。吃菜就找火鍋兔,芋兒筍子一鍋煮。
麻辣兔腰吃嫩氣,爆漿鮮嫩考手藝。爆炒兔肚吃脆勁,火候絕佳得先進。
手撕烤兔作零食,所恨前生不相識。巴蜀之地不食兔,錯過平生一佳物。
在擺四川人吃兔子的龍門陣之前,我們先說一個其他國家關于兔子的故事。
曾經澳洲是沒有兔子的,一個名叫托馬斯.奧斯汀的英國殖民者爲了滿足他打獵的愛好,從英國弄來了12只穴兔和5只歐洲野兔,丟到自己的農場去放養。兔子的繁殖能力是衆人皆知的。它的懷孕期一般爲一個月,一胎最少可以生3-6只,一年可以生好幾胎。
于是,6年之後這位殖民者的農場裏就有了了上萬只兔子。
時間來到19世紀,澳大利亞的兔子數量已經突破了100億只。100億只是個什麽概念呢?要知道當時整個地球上的人口數量也不過20億。
爲了消滅這些已經破壞生態平衡的兔子,澳洲人用了獵殺、陷阱、堵洞、下毒等一切想得到的手段,甚至還修了3條總長達3000公裏的籬笆,還動用空軍投放毒藥。最後生物學家從美洲引進了一個名叫“粘液瘤”的病毒,才消滅了全澳洲80%—95%的兔子種群。不過活下來的兔子獲得了免疫這種病毒的能力,到1990年的時候,澳洲兔子數量已經回升到了6億左右。
啰啰嗦嗦地講了個澳洲關于兔子泛濫成災的故事,其實是想告訴澳洲人民,如果想徹底消滅這些煩人的兔子,只需要大量引進四川人就行了。因爲四川的兔子已經吃得需要進口了!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讓澳洲人煩惱的兔子,卻是四川人嘴裏不可多得的美味。
四川人吃兔子有多厲害。
2016年,全四川共吃掉了3億只兔子,占全國兔肉市場的七成還多,平均每9秒鍾就有一只兔子被吃掉。四川本地的兔子不夠吃了,有三分之一的兔子還是從外地甚至是外國進口的。澳洲那泛濫的幾億只兔子,如果不考慮生老病死的話,也只夠四川人吃兩三年的。如果大量引入四川人作爲兔子的“天敵”,估計不出幾年的時間澳洲的兔子就會被吃得需要人工飼養。
四川人養兔子的習慣始于隋朝,興于清朝。
隋朝時部分文史資料中就出現了巴蜀之地養兔子的記載。到了清末民初,四川地區飼養的兔子數量達到了百萬只。不過那個時候養兔並不是爲了吃肉,而是爲了取兔皮。
個人推測這大概和“辛香料的使用”和“現代川菜的形成”有關。
兔子肉有草腥味,加之肉質過于寡淡,說通俗點就是“沒啥子油水”。爆炒吃肉柴,紅燒沒油水,煲湯不鮮美,感覺就像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一般。不過現代川菜“重油厚味,尚辛香”的特點,剛好把兔肉的缺點完美的掩蓋了。不過現代川菜的醞釀時期大約始于清鹹豐到同治時期(1861年至1905年),正式形成的時間則更晚,所以一開始四川人並不熱衷于吃兔肉。
兔子在四川真正大規模養殖的時間要推後到1949年。那個時候出于出口賺外彙的目的,四川省鼓勵農民在家大量養殖白兔,並且建立了許多供銷合作社收購兔皮和活兔,然後調撥給北京口岸公司對蘇聯出口。
就這樣在政策的引導下,四川的兔子數量開始出現了突飛猛進的增長。1952 年四川全省只有 130 多萬張兔皮出口,到了五年後的1957 年就已經高達 618 萬張,到了1962年時候早已突破千萬張。中間經曆了糧食減産、國際裘衣市場需求變化、國際兔肉市場疲軟等諸多波折後,四川養兔數量終于在1992年,突破兩千萬大關,從此屢破新高,成爲中國養兔第一大省。
就如同“泡椒雞雜”是辣子雞流行時期的副産品,各種各樣的兔子吃法也是在兔皮出口數量猛增時出現的産物。兔皮出口了,兔肉市場疲潤了,兔子數量猛增了,自然要想辦法消化掉這些來之不易的兔肉。
在物資匮乏的年代,有一口肉吃就不錯了,誰還會挑三揀四。肚子裏缺油水的人們,會想盡辦法不浪費一絲葷腥。火鍋是這樣出現的,毛血旺是這樣出現,各種兔子的吃法也是這樣出現的。
如同上文所說,兔肉爆炒吃肉柴,紅燒沒油水,煲湯不鮮美,說通俗點就是“沒啥子油水”。而現代川菜“重油厚味,尚香料”的特點恰好把兔肉寡淡無油的缺點掩蓋了。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川菜中關于兔子的吃法有九成都是屬于“重口味”,這也是河北、山東、江蘇等養兔大省沒有産生吃兔風潮的重要原因。
你要是問四川人,兔子到底有多少種吃法?就只有掰著手指從“頭”開始數了。
四川要說吃兔腦殼,“老媽兔頭”是繞不開的先驅者。就像是最初被嫌棄的毛肚黃喉一般,沒啥子肉的兔頭以前也是被當作邊角廢料處理。當時一位叫做史桂如的人覺得扔掉的兔頭可惜了,就嘗試著用各種香料熬煮,于是一道全國聞名的“老媽兔頭”就誕生了。
外地人吃兔腦殼,拿到之後肯定會“打腦殼”,兔腦殼該如何下嘴?其實吃兔腦殼和吃大閘蟹一樣,都是有自己的步驟和順序。
從下颚位置將兔頭從中間掰開,先吃下半部分的“渣渣肉”,吸點汁水讓嘴巴適應兔頭的麻辣味,上半部分重點吃臉兩邊的肉,不要忘了眼睛周圍的肉。然後咬開頭蓋骨位置,白生生的腦花是絕對不容錯過的。最後唆一下手指上的汁水,一個兔頭就被完美解決掉了。
四川的兔腦殼味道一直在不斷“進化”。以前是以麻辣味爲主,後面漸漸地多了五香味、孜然味,藤椒味、辣鹵味。以前兔腦殼是“幹吃”,現在”新式兔腦殼“喜歡裹上一層厚厚的花生碎醬料。
如果你能接受吃兔腦殼,那麽吃兔腰一定就順理成章了。兔腰的模樣和蹄花湯裏的雪豆比較像,小小的兔腰嫩氣無比。一口咬破,汁水中帶著軟嫩,配著濃香的火鍋湯料,味道真是不擺了。
作爲兔子身上最細嫩的部位之一,兔腰的烹制極其考手藝,是嫩氣還是老氣全在那幾秒鍾的差別。要想在四川吃兔腰,隨便找上一家火鍋店或者串串店就行。
在四川人的習慣裏,兔腰最傳統的吃法就是冒好了裹幹海椒面碟子吃。鮮嫩的兔腰在幹香的海椒面花椒面包裹下,分外爽口。一口咬破,兔腰的汁水在口腔裏迸發出來。現在串串店也經常有把兔腰用火鍋料冒好,配上油碟的吃法。
小小的一只兔子能供我們吃的內髒並不多。除了兔腰以外,兔肚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大火爆炒兔肚,配上泡椒泡姜等佐料,一盤雙脆有嚼勁的火爆兔肚就出鍋了。
說完了兔子身上的配件,我們再來說一下正主——兔肉。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兔肉本身的特性,四川幾道知名的“兔肉菜式“都十分適合作爲下酒菜。
纏絲兔和冷吃兔就像是一對殊途同歸的兄弟。
冷吃兔是一道自貢名菜,吃起來鹹鮮可口,最是下酒佐餐。
冷吃兔的制作過程將川菜小河幫的特點體現的淋漓盡致。先將處理好的整塊兔肉下鍋,加入花椒、八角、大料、姜片等香料煮定型,然後撈出冷卻後切成肉丁狀。然後起鍋燒油,同時將姜、大蔥、大料、花椒放到漏勺裏面,放進鍋裏炸至大蔥顔色泛黃撈出倒掉,再加鹽。然後倒入准備好的兔肉丁,迅速翻炒至兔肉基本脫水。依次加料酒,辣椒段,醬油、白糖等輔料翻炒至金黃色,最後加少許醋。聞到香味後,關火待兔肉冷卻後起鍋,一盤鹹香可口的冷吃兔就做好了。
冷吃兔口感勁道,有嚼勁,吃到後面有一股炒制後的幹香味。而冷吃兔的兄弟纏絲兔吃起來同樣有一股幹香味,但是卻是風幹之後的香味。
四川的纏絲兔以廣漢地區的最爲出名。纏絲兔可不是無名之輩,相傳這個名字是唐朝初年一代名相房琯所賜。纏絲兔的制作需將處理好的兔肉碼味腌制,然後用麻繩捆綁塑形,熏制之後在風幹晾曬。
纏絲兔吃起來口感結實,鹹香適口。既有腌制的香味,又有風幹的獨特香氣,自然十分適合下酒佐餐。
說完了纏絲兔和冷吃兔這兩道下酒菜,我們再說說另外兩道兔子做得下酒菜。
手撕烤兔的口感很有趣,肉厚的地方醇香粑軟,肉薄的地方酥香脆爽。撕上一塊兔肉在嘴裏細細咀嚼,鮮香味在唇齒間流動,幾口之後麻辣味就湧現出來,打得你措手不及。
紅油兔丁一直是老成都人的心頭好。處理好的兔肉切小塊後白水煮熟,倒入紅油、醬料、花生米碎、香蔥香芹等佐料。紅油兔丁所有調料中最特別的是豆豉,這讓紅油兔丁中帶著一絲醬香味,這也是他和普通的四川拌菜最大的區別。
每一個兔丁都浸泡了滿滿地紅油,再裹上一層厚實的醬汁,最是下飯。而配菜佐料裏面的花生米和蔥段單獨拎出來也是一道菜。很多成都人吃完兔丁都會丟下一句話。
“湯湯給我留到,明天下面吃。”
說完這幾道下酒菜,我們再來說兩道關于兔子的正餐:鮮鍋兔和火鍋兔。
鮮鍋兔同樣出自全國聞名養兔之鄉自貢。要說鮮鍋兔有啥子特點,一個字形容就是辣,四個字形容就是坨子揩汗。鮮鍋兔的配料就決定了他不是一道平平無奇的菜。
一口兔肉進嘴,最初咀嚼那幾下會讓你放松警惕。但是下一秒仔姜特有的辛味就沖了出來。還沒等你反應過來,二荊條和小米辣就出來打了一個組合拳,最後花椒老姜大蒜還會出來湊個熱鬧。若你沒有提前做好准備,這時候就只會有兩種反應:越來越想吃和到處找水喝。
火鍋兔在成都誕生並不稀奇,他和火鍋魚、火鍋雞等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不過有些地方的火鍋兔是先炒制,有些地方是先炸一遍。一個館子的火鍋兔好不好吃,關鍵還是看兔肉是否新鮮,底料是否醇厚。成都人任性地給火鍋兔加上了數種配菜,芋兒莴筍都是平常的,肥腸和鲢魚才算有點稀奇。
兔子在四川的吃法當然不止這幾種。
四川人喜歡吃一樣東西,就喜歡把這樣東西“馬幹吃盡”,每一個部位都想盡辦法吃到嘴裏去。
一頭豬在四川到底有多少種吃法?
椒鹽裏脊、蒜苗回鍋、蒜泥白肉、紅油耳片、肝腰合炒、油渣白菜、火爆肥腸、蹄花湯、鹵豬尾巴……豬身上的每一個部位四川人都沒有浪費。
各種內髒在四川到底有好多種吃法?
冒兔腰、冒腦花、鹵肥腸、鹵鴨舌頭、小郡肝、涮毛肚、燙黃喉、烤豬鼻筋、炒掌中寶……每一樣邊邊角角在四川人手裏都變廢爲寶。
我想,在“好滋味尚辛香”的蜀人眼裏,沒有什麽是比嘴上抓撓更重要的事。
【往期專題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