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3月20日,南京醫學院大四女生林伶像往常那樣,獨自到教室上晚自習。
晚上十二點,外面下著雨,本該准時回到宿舍的她,並沒有出現,她的舍友開始有點擔心。
就這樣,在四天的時間裏,林伶人間蒸發了一樣,沒有音訊,擔心她安危的舍友選擇了報警。
報案後不久,她的屍體在教學樓旁偏僻的天井內,被找到了。
被發現時,她的頭朝下,頭部遭到鈍器打傷,死前,曾被人奸汙,然後才被強行塞進下水道。
經法醫鑒定,這個南醫大的高材生,是在被摁進天井後,窒息而死的。
1992年案發時的現場
這就是20多年前,轟動一時的南醫大“3.24”凶殺案。
一場長達28年難以釋懷的追查
熟悉林伶的人,對她的離世都感到痛惜,林伶是個學霸,成績一直保持在上遊水准。
如果沒有這場意外,這個女孩子,或許會像其他同學那樣,成爲某家醫院的中流砥柱了。
而女兒的離世,對于這個小家庭而言,打擊很是沉重。
所以,每年一到3月24日,林伶的父母都會回到女兒被害的地方祭奠,然後滿懷希望地向警方,詢問案件的進展。
只是每次得到的回應,都讓二老失望而歸。
當年的辦案民警曾經寫過一本書,書裏是這樣描述二老的狀態的,
“在第四或第五年後的3月24日,我無意間見到了這兩個傷心的父母。
那天下著雨,我看到這兩個已經顯老的中年人互相攙扶著踯躅而來,進了支隊長的辦公室。
走的時候他們依然比較平靜,盡管難以掩飾臉上的悲傷和失望。”
《難以釋懷》
二老就是抱著“不想讓女兒蒙冤離世”的心態,年複一年的堅持著,即便後來他們因爲身體原因,無法重回案發地,也會循例打電話過來詢問。
對于二老那種“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的悲痛,民警也感同身受,28年來的心願,就是早日查出真相,讓死者安息。
其實,對于這樁懸案,警方並非不上心,僅在案發時,就抽調了數百名精幹警力,組成專案組,光是走訪排查的人員,就超過了1.5萬人。
只不過,上個世紀90年代時,攝像監控並不普及,再加上有限的檢測技術,這就使得偵辦幾度陷入僵局。
于是,“3·24案件”也成了不少老刑警心中的遺憾,他們所能做的,就是保留好罪犯的DNA,等技術成熟時,一舉將凶手緝拿歸案。
在往後的28年裏,哪怕專案組成員換了一批又一批,有的退休甚至過世,但繼任者仍被囑咐,一定要緊盯不放,直到真相水落石出。
這些人不爲別的,一心只想著早日讓惡人伏法,還死者一個清白公道,了卻這樁心結。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他們的努力終于沒有白費。
在今年年初,徐州沛縣警方傳來消息,在近期的一次盤查中,有一盤查人員的DNA比對結果與“3·24案件”的DNA高度吻合。
在與南京市局法醫中心的聯系上報後,有了點頭緒的民警,很興奮,馬上開始了甄別排查,最終將目光鎖定在嫌犯麻繼鋼身上。
2月23日,警察沖進南京市石鼓路一處小區,將54歲的麻繼鋼抓獲。
被反扣雙手的麻繼鋼很平靜,也不反抗,就像早就料到自己終將落網一樣。
而他被捕的地點,距離當年的案發地,也就是南醫大的五台校區,只有不到5公裏的路程。
雖然,時隔多年的舊案沉冤昭雪,值得慶賀。
但28年後的今天,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林伶的父親因憂思過度,早早離世,還是沒能等到捉住凶犯的這一天。
這個結果,既讓人欣慰,也讓人心痛。
凶手只是個敦厚的普通人
在麻繼綱落網後,不少人對這個隱了28年的凶手産生了好奇,這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1966出生的麻繼鋼,54歲,是蘇美達集團的一名司機,二十多年來,他一直住在南京石鼓路附近,生活平靜無波。
在殺害林伶後的28年裏,麻繼鋼的生活似乎過得很不錯,家庭美滿,經濟條件不錯。
隱匿在市井中過著普通人生活的麻繼鋼,從不“大嗓門”講話,平時愛養寵物狗,對鄰居的求助也願意慷慨出手。
不過,麻繼鋼有個特殊的愛好,不是基督教徒的他,車上的擋風玻璃下面,經常放著一本《聖經》。
除此之外,在同事和朋友眼中,麻繼鋼給人的印象,一直是敦厚友善的。
就算是一個不認識的人,第一次看到他的照片,也不會把他和殺人犯聯系到一起。
所以,當得知他被捕的消息時,周圍的人都很詫異,這個敦厚的老實人,身上居然還背著一樁血淋淋的命案。
誰都沒想到,原來,找了這麽久的惡魔,就潛藏在自己身邊。
在搜集資料時,我得知麻繼鋼還有一個剛上大學的女兒時,這不免讓我有了困惑,
犯下這樣滔天罪行的麻繼鋼,難道就不會在面對自己女兒時,對自己的罪行有內疚和忏悔嗎?
要知道,當年的林伶遇害時,也跟他女兒年齡相仿。
同樣地,作爲一個凶犯的女兒,在獲知自己的父親曾是一個罪大惡極的殺人犯時,她將如何承受周遭的指指點點,而父親的所作所爲又該讓她如何自處呢?
因爲28年前的一念之差,麻繼鋼毀掉了一個原本和美的家庭;
而28年後的今天,他又親手葬送了自己美滿的家庭。
這是何等的可悲呢?
判斷一個人的內心,不能只通過外表
麻繼鋼的落網,其實給我們的是無聲的示警,那就是我們可以沒有害人之心,但絕不能沒有防人之心。
縱觀近幾年破獲的不少案件,我們會發現一個殘忍的真相,
那些所謂的惡魔,在舉起屠刀之前,很多都是我們身邊不起眼的普通人,而不是電視上那些目露凶光的大惡人。
憑借簡單的外貌特征,我們很難判定這個人的善惡。
還記得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白銀殺人案嫌犯落網的新聞嗎?
在落網前,嫌疑人高承勇對人也總是笑眯眯的,還經常給學生一些小優惠,看起來非常和藹可親,在熟人眼裏,他膽小怕事。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連續殘忍地殺害了11個姑娘,其中還包括一名年僅8歲的女童。
甚至在殺害女童之前,他還在受害人家裏,喝過茶聊過天。
不光是高承勇,還有國外的變態殺手安德烈·齐卡提洛,在被捕前,他仅仅是个看上去不起眼的普通老师。
白天,他教書育人,是個受人尊敬的好老師;
到了晚上,他化身惡魔,專門殺害無辜的孩子,並殘忍挖去他們的眼睛,原因是他“害怕死者眼中那份欠缺生命的空洞”。
我記得東野圭吾曾經說過:世上最讓人無法直視的,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你永遠都無法通過外表,去判斷一個人的內心,是善是惡。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光明,就會有多少黑暗,這是相對的。
在這裏,我之所以舉這麽多例子,就是想告訴你,千萬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因爲在這個世界上,有不少壞人,都有著好好先生的皮囊,在伺機作案。
在別人眼裏,這些人可能就是個老實巴交的好人,可是一旦動了邪念,他們就會瞬間化身惡魔。
看過《殺人回憶》的人,一定還記得在影片最後,有一個引人深思的片段:
小女孩告知宋康昊,有人之前也來過殺人現場,宋康昊很激動,問她那個人長什麽樣子,女孩只回答說,“一個普通人”。
是的,那些罪大惡極的人,可能只是個普通人,就像《人性》裏說的那樣,“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陰暗面,否則你會被傷得體無完膚。”
所以,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無論身處何地,都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
只有心懷戒備,最大程度地對未知的惡意,防患于未然。
最後,請你務必記住下面三點
在這個世界上,既然我們阻止不了悲劇的重蹈覆轍,那就要學著保護好自己。
所以,請你務必記住下面的三點。
第一,晚上出門的時候,無論男女,都請一定要結伴而行。
根據調查研究,深夜是犯罪案件高發的時間段,如果你晚上需要外出,請盡可能地叫上同伴一起。
如果實在找不到同伴,就在外出時,避開那些無人的小巷子,盡量選擇燈火通明的大路,畢竟在人多的地方,犯罪分子也不好下手。
第二,千萬不要輕易地把你的個人信息透露給旁人。
現在,社交平台很發達,不少人希望在微博或者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動態。
在這裏,家庭君想要提醒你,在分享自己生活的時候,盡量地隱去可能暴露自己信息的地方。
發者無心,看者有意,在科技發達的當下,某些有心人可能會通過一些特殊的手段,僅憑你照片裏的蛛絲馬迹,就能找到你的全部信息。
第三,出門在外,記得跟朋友或者父母報告行蹤;
年輕人,社交是難免,但是家庭君想要提醒你的是,出門在外,不要喝度數太高的酒,或者盡量少喝。
因爲無論你在哪裏,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是避免受到傷害的第一步。
如果晚上打車回家,要記得將車牌號和自己的行蹤,發給身邊熟悉的人,不要抱有僥幸心理。
生而爲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保持一顆善良的本心。
但相對的,我們又要學著在善良的同時,保護好自己。
最後,家庭君想說,人間正道是滄桑,我們有理由也要相信,邪不勝正。
同時,家庭君也奉勸那些抱有僥幸的人,在這個時代,法網恢恢,就算你藏的再深,終有一天也會落入法網。
給文章點個在看,希望往後的日子,善良多一點,罪惡少一點。
文:Chen
本文系《家庭》雜志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改編,否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