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飯在路上走,一位乞討老人移入視線,面前擺著不鏽鋼的缸子,裏面摞著幾張一元紙幣,身旁不顯眼的地方,斜放著一個微信二維碼。
像往常一樣,我從老人面前快速走過,腦海中還在延續吃飯時的思考。。。老人的二維碼讓我想到之前的結論:誰會給乞丐微信轉賬呢?
突然,我停住了腳步,這件荒誕的事情,我想做一做。。。
我蹲下掃碼,轉賬完成後,功利地給老人看了一下,仿佛在說:
轉了十塊錢,不是1塊不是一毛,當然,也不是一百。。。
老人職業性地點點頭,說謝謝您~
我順勢蹲下,和老人攀談起來。
移動支付對乞討業的影響
老人說,現在不行了,好的時候一天能要一百多,不好的時候二三十。而且,給錢的其實只是少部分人有習慣的人,這些人會重複地給,都能認出來了。感覺像直播打賞和網絡遊戲,同樣是小比例的付費群體支撐了行業的收入。
聊起微信的時候,老人說現在人們都不帶錢(現金)了,錢不好要了;而且啊,人們走路都在看手機,人們不看他(乞討者沒有流量了),他都見過撞到一起的低頭族。願意用微信掃碼給錢的人太少了。。。
這也印證了之前的思考:
誰會給乞丐微信轉賬呢?
用二維碼是要不到錢的,當人們意識到你也有手機,你也有正常的生活(而不是像看起來這樣吃不起飯,穿不起衣)時,他們的想法會發生變化,他們會意識到這是一個轉賬行爲,這時就産生了困惑:如果說我給李大爺轉賬是爲了買早點,那麽我給這位乞討者轉賬是爲了什麽?
不得不說,移動支付的普及改變了很多行業,當這股浪潮注入乞討行業的時候,卻嚴重水土不服,加速了這個灰産行業的蕭條。
農村養老的新思路?
近些年爆出很多農村老人自殺的新聞,原因大都類似:在無法養活自己的時候,受到了子女的虐待。
老人是河南人,來深圳十年了,還給我講述了這一片幾年前的樣子。
孫子剛剛大學畢業,兒子用光所有積蓄,給孫子買了房子,我聽不清是"福州",“撫州”還是"湖州"。。。
七十多歲,老人覺得還能養活自己,不想靠兒子,而且這幾年也是兒子最困難的時候。現在,老人在南頭租房子住,過了元旦就准備回河南過年了,老人說了很多話,看起來很久沒有傾訴了,希望他的生活能順利吧。
對于孩子無心養老,而自己也無力再種地的農村老人,來大城市裏乞討,會是一種新的養老方式嗎?
異樣眼光
和老人聊了半個小時,腿蹲麻了,就直接坐在地上,這個並不協調的聊天場景,吸引了很多路過的人,我從沒經受過這麽多異樣的眼光。。。
陽光軟軟地打在創維大廈上,一片金黃。。。老人最後說的話,基本沒聽到,因爲我一直在想著午飯時的思考,突然,我像是看完了《活著》一樣豁然開朗,投在身上的異樣眼光並沒有減少,只是,它們變得像午後的陽光一樣舒適。
我感到現在的自己,對于生活,突然透徹起來。
對了,
午飯思考的是:
色即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