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
快讀

號稱萬億級的生鮮市場,爲什麽沒有一家能盈利?

2020 年 3 月 11 日 新电商观察

號稱萬億級的生鮮市場,爲什麽沒有一家能盈利?

號稱萬億級的生鮮市場,爲什麽沒有一家能盈利?

剛剛過去的2019年,生鮮電商一片哀鴻。

回顧來看,呆蘿蔔、鮮生友請等中小玩家相繼被爆出關店、融資失敗、暫停服務等負面消息;美團等巨頭們也一邊戰略收縮,另一邊,又在重新開發新業態來布局。

中小玩家們死傷不少,巨頭們也在相繼戰略調整。

從去年4月開始,美團旗下的小象生鮮先後關閉了無錫、常州的5家門店。美團方面對此表示,關店原因是因爲經營表現不佳、門店虧損。5月,盒馬首次關店,盒馬給出的說法是經營戰略進行調整。7月,永輝超市旗下的“超級物種”上海首家五角場萬達店關閉。

整個2019年,關停、倒閉、資金鏈斷裂等事件,讓在其他賽道屢試不爽的燒錢的玩家們付出慘痛的代價,原本被資本給予厚望的生鮮電商行業頻繁爆雷。

號稱萬億級的生鮮市場,爲什麽沒有一家能盈利?

手握巨資的巨頭們顯得更謹慎。相比于中小玩家“一條命”玩到底,巨頭們往往都是及時止損,淺嘗辄止的背後,是他們對流量的焦慮。

很多人認爲互聯網公司有相對基因,百度擅長技術、阿裏擅長運營、騰訊擅長産品。

立足于生活服務類的美團,似乎在“基因”上更接近于買菜這件小事。

從美團APP上不難看出,“美食、休閑娛樂、外賣”等業務占據首頁。美團買菜APP的線下推廣也繼承了美團起家的“地推鐵軍”,而此時行業氛圍低迷的現狀下,美團的入場頗讓人不解。

美團買菜會是一個例外嗎?

在試水大店模式失敗後,美團買菜正在將業務延伸至到家配送模式。

號稱萬億級的生鮮市場,爲什麽沒有一家能盈利?

美團以便民服務站爲中心,配置三餐生鮮産品和日用品,輻射周邊3公裏半徑範圍,向居民提供配送和自提服務。

2019年初,美團買菜“App+前置倉”模式在上海登陸,此時的美團買菜在整個生鮮市場中並不惹眼。

隨後又擴展到北京、武漢兩地。早前北京、上海兩地只提供即時配送服務。2019年7月美團買菜進入武漢後,才推出“今日下單,次日取貨”的自提服務。

以上海的生鮮電商爲例,相比于專注到家配送的“叮咚買菜”和自體服務的“食行生鮮”,美團買菜似乎是將兩者的模式雜糅在一起,既有配送,又有自提。

相比生鮮門店,雖然前置倉省去了裝修成本、産品也可以用最高限度進行陳列,加之無需配備過多店員,成本相對較低。

但是,當自提站點和生鮮門店處在同一位置,不僅會給消費者造成混淆,更顯示著自相矛盾的業務。如果消費者在生鮮門店可自行購物,何必還要在線上購買後去門店自提?

如此雞肋的模式對消費者並不友好,如果美團能夠仔細審視“生鮮”二字就應該知道,人們對于生鮮産品的首要需求就是即時性。

在上海這以生鮮電商競爭最爲慘烈的市場,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能立足和頂著“30分鍾送達”的標簽不無關系。

美團剛關閉部分小象生鮮,就急忙推出“到家”、“自提”雙運營。美團買菜的種種改革舉措不難看出,生鮮業務頻繁的戰略調整顯示出他們對盈利模式的渴求。

美團對生鮮業務的渴望,以至于在買菜模式上的激進,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了美團對生鮮電商的焦慮。

從各家在生鮮電商上的一輪輪實驗來看,目前他們並未總結出一套成熟的盈利模式。

對比互聯網其他行業,有人認爲,生鮮電商這個賽道終究是屬于巨頭們的,但通過巨頭們一邊戰略調整,一邊嘗試新業態,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目前還沒有一家能真正摸清楚這個賽道的玩法。

真實的數據是,目前整個生鮮電商行業還處于發展階段,整體的生存狀況其實非常艱難,能實現盈利的僅爲1%。

不過這個萬億級別的賽道,還是引得一衆玩家爭相入場。以阿裏、京東、蘇甯、美團、永輝等巨頭的入局,使得整個賽道的競爭氣氛更加緊張。再加上此前大面積的虧損,資金可能會冷靜下來,這對于中小部創業玩家來說,將會帶來更大的資金壓力。

號稱萬億級的生鮮市場,爲什麽沒有一家能盈利?

Trustdata移動大數據檢測平台發布的2019年9月生鮮電商MAU榜單,每日優鮮、盒馬、叮咚買菜分別位列前三。其中,每日優鮮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應用用戶占比均超過50%。盒馬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應用用戶占比均接近30%。

2019年生鮮電商這些大事件釋放出的信號雖然讓一衆觀望者卻步,但2020年,依舊有很多新老“玩家”繼續入局加碼,或許生鮮電商盈利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相關文章:

  • 20余款移動應用違規 每日優鮮、必勝客等快消類在列
  • 情人節,讓我們愛的“實際”一點
  • 從足浴服務生到千億掌門人,阿裏3個逆天銷售:難走的路才是捷徑
  • 案例解讀|生鮮電商的前置倉模式多難做?有人靠吃飯,有人玩倒閉
  • 新冠肺炎的經濟影響與應對策略
  • 前置倉模式下的各大玩家們
科技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快讀 > 科技 > 號稱萬億級的生鮮市場,爲什麽沒有一家能盈利?
©2021 快讀 | 服務協議 | DMCA |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