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裏,我們總是看到很多人家的孩子,擠破頭想要參加選秀,光耀門楣。
但實際情況卻是,很多人家的孩子並不想參加選秀,畢竟一入宮門深似海,甄嬛、魏璎珞之類的操作,也只適合電視劇。
于是,大家就想出了很多五花八門的“逃秀”方法。
乾隆六年,閩浙總督德沛給乾隆上了一道奏折,請求皇帝允許他年過17歲的兒子恒志,與兩廣總督馬爾泰的女兒完婚。
乾隆當時正准備批複同意,成全了這樁好事的。但司禮監的一看,馬爾泰的這位千金還沒有參加過選秀,這還了得!
乾隆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立馬下旨,不遠千裏把德沛召進宮,當面斥責他“我朝定例,八旗秀女,必俟選看後方准聘嫁。”
意思是,我都還沒說不要,你兒子就想娶?幾個意思啊?
像德沛和馬爾泰這種逃避選秀的做法,很蠢,不予提倡。畢竟不能當皇帝是傻子嘛!
其他的辦法,相對有智商一點。
選秀,不就是看臉嗎!因此,當選秀的日子來臨時,家裏但凡是女兒長得稍微有點姿色的,老父親和老母親把心一橫,盡其所能爲女兒扮醜。
想當初,司馬炎下了一個“權禁斷天下嫁娶”诏。
具體內容就是,皇帝要求在公卿以下人家的未婚女子中選美補充六宮;並提出了四點要求:一是出身顯貴;二是容貌美豔;三是個頭高挑;四是膚色白嫩。
簡單來說就是膚白貌美大長腿,家裏有錢白富美,想得的確是挺美。
然鵝,這份诏書中還附加兩條荒唐的禁令:其一,有蔽匿者以不敬論;其二,采擇未畢,權禁斷天下嫁娶。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有人不報或者隱瞞的話,按照對皇帝不敬治罪;在皇帝沒有挑選之前,滿足條件的女子一律不得私自出嫁。
這個诏書一下,大家瞬間都慌了。有婚約的慌,沒有婚約的更慌。一些符合條件長得漂亮的女孩子,連門都不敢出,生怕遇到選美的官員。
于是大家紛紛在家扮醜。什麽臉上抹灰啦,穿著破爛衣服啦,“名家盛族子女,多敗衣瘁貌,以避之”。
但再怎麽也鬥想在皇帝面前撈功的官員,真醜還是扮醜,人家仔細瞧就瞧出來啦。
後來,這場選秀活動,硬生生選進宮5000多人。當時那場面,看著非常壯觀,選進宮的女子全都痛哭不斷,真的是哀嚎遍地!
經過這一次慘痛的教訓,有人參透,皇帝選秀選的都是單身女子。于是,後來一旦得知皇帝要選秀了,大家就趕緊把女兒嫁出去,成爲有夫之婦,你就選不了嘛!
于是在某些特定時期,就會出現拉配郎的高潮。
據《紫桃軒雜錄》記載,也是由于朝廷點繡女,“育女者,晝夜倉皇”。
有一人家嫁女“頗從容”,居然還找了匠人爲女縫嫁衣。結果等嫁衣縫好,女婿已被別家搶去婚配。因此,“舉家無措,即呼匠者與結花燭”。
既然你都爲我女兒縫制嫁衣了,幹脆直接娶了吧!畢竟是因爲你,我女兒才沒能嫁出去!
這個售後三包,有點狠啊!
到了元朝,不知道是哪個無聊的人假傳聖旨,說皇帝要在江南地區選秀。于是大家也紛紛爲自己家才十二、三歲的女孩子婚配。
那些閑來無事的吃瓜群衆還寫了一首打油詩:夜來明月樓頭望,唯有姮娥不嫁人。
明朝年間,又有人訛傳皇帝要選秀。
大家又趕緊嫁女兒。
于是吃瓜群衆又把那兩句詩改成:夜來明月樓頭望,嚇得姮娥要嫁人。
後又有訛傳,說要選寡婦伴送美女入京。于是,寡婦無論老少,紛紛顧不得自己的貞節牌坊,趕緊嫁人。由此又引出一首歪詩曰:堪笑一班貞節婦,也隨飛诏去風流。
清朝康熙年間,又有人傳言說皇帝要在江南地區選秀了。
弄得家裏有姑娘的,又趕緊找媒婆讓自己家女兒出嫁,以絕後患。
據《堅瓠集》記載:康熙壬申仲冬,訛傳朝廷采選繡女,“邑中之民”,“紛紛嫁娶,花轎盈街,鼓吹聒耳”。由此又引出一首戲谑的詩:呼掌禮數遍追求,喚喜娘多方尋覓。
所以曆朝曆代,只要皇帝一選秀,男孩子根本不愁娶不到媳婦。我現在甚至覺得這是政府故意爲提高結婚率而使的手段。
雖然逃婚的方式很多,但在清朝,逃避不去參加選秀的代價卻很大。
因爲在清朝,選秀並不是只給皇帝選,還會給親王、郡王和他們的兒子指婚。重要性不言而喻。
順治朝規定:凡滿、蒙、漢軍八旗官員、另戶軍士、閑散壯丁家中年滿十四歲至十六歲的女子,都必須參加三年一度的備選秀女,十七歲以上的女子不再參加。
乾隆五年進一步規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規定的年限之內因種種原因沒有參加閱選,下屆仍要參加閱選。沒有經過閱選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二十多歲也不准私自聘嫁。如有違例,她所在旗的最高行政長官——該旗都統要進行查參,予以懲治。
所以那些八旗的適齡少女,一般都逃不過選秀。不管以何種方式,只要算逃,就是自討苦吃。
相傳有個秀女在進宮的馬車中拿剪刀自盡了,結果他家所有人都發配進了內務府。
另外,清朝是唯一一個承認自己選秀不看臉的。
乾隆皇帝第二任皇後叫輝發那拉氏,晚年失去乾隆皇帝寵幸,備受冷落。明面上她還是皇後,但卻沒有得到皇後的應有待遇。
在她死後,乾隆不讓人以皇後葬禮的規格安葬她,甚至還讓人毀掉了她所有的畫像。有人要乾隆就削減皇後輝發那拉氏喪儀之事下罪己诏。
乾隆皇帝龍顔大怒,爲自己辯解,稱當初冊立輝發那拉氏爲皇後,“並非以色選愛升”。後來輝發那拉氏皇後失寵,也是“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愛弛”。
我當初選她當皇後不是因爲她的美色,後來不喜歡她也不是因爲她年老色衰,所以不用檢討。
嗯,你是皇帝,你說了算咯。好了,知道你不是外貌協會的了。反正那時候也沒個照相機,宮裏嫔妃到底長什麽樣,我們也不知道。
但是,到了晚清就不一樣了,咱們有相機了!于是大家趕緊跑去看,然後發現,我那個去!還真是不看長相!
因爲後來選上的,很多時候都是背後有關系,但長得真不咋地的那種。比如光緒的隆裕皇後。長得確實讓人連客氣點的形容詞都找不出來,但她是慈禧的侄女,所以她成了皇後。
關鍵她長得不咋的,能力也不咋的,品行也不咋的。想光緒長得也是很清秀的,哎,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然後,照片也告訴我們,光緒的真愛珍妃,長得還是不錯的。
清代從順治到光緒九朝,選秀女80多次,差不多嚴格按照三到四年選一次在進行。
按後來入葬陵寢的後妃統計,共214人。也就是說,很多人都只是選秀的陪襯,更多的是選進皇宮做了宮女,或者一輩子深居高牆內,一輩子都見不到皇帝一面。
也真是荒廢了一輩子的大好青春。所以,皇帝真的很遭人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