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系列之後,彼得·杰克逊就躥升爲好萊塢頂級的一線導演。
彼得在成名之前拍的電影大多都是低成本的喜劇片與恐怖片,但那是因爲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當自己的地位提升時,挑選項目自然自由得多,而對于他來說,他這次要拍的就是童年時給了自己極大影響的電影。
金剛,再起!
在彼得9歲的時候,他觀看了一部1933年的老電影《金剛》,當他看到那只巨大無比的怪獸從帝國大廈墜落下來後,內心感到很大的震撼。
彼得進入電影行業後,依靠低成本的喜劇片與恐怖片使得自己開始小有名氣,當時的環球影業打算讓他翻拍1954年的《黑湖妖譚》,但彼得拒絕了。
之後恰逢金剛的版權進入了公共領域,而環球影業知道彼得對這只大猩猩的執念,于是讓他啓動《金剛》項目。
但不久後彼得之前洽談的《魔戒》已經拿到改編權而使得《金剛》暫時停滯,盡管當時《金剛》已經預備了6個月,但項目還是被終止。
在《指環王》之後,環球影業與彼得重啓了《金剛》項目,鑒于當時的彼得已經晉升成好萊塢一線導演,因此在籌募到的預算比90年代時的要高出不少。
不過有意思的是,最初彼得初定的預算是1.5億美元,但後來提升爲1.75億美元,當時的投資商們怕他後面還會提升預算,于是跟他約定如果後面還要追加預算的話需要他提交罰款。
當然,《金剛》的拍攝最後一共花了2.07億美元,彼得也逃不了交罰款的命運。
該實景就實景,該搭建就搭建
最初,彼得打算跟《指環王》一樣,在新西蘭實景拍攝《金剛》故事發生地—骷髅島。
但很快,他發現這步走不通。
原因很簡單,在故事設定中骷髅島是一個擁有很多巨型的史前怪物,且環境極其險惡的島嶼。
你說像拍《指環王》時候那樣,要去新西蘭找風景優美的地區還好說,但要找一些環境險惡的窮山惡水?
因此,彼得做出了一個很明智的決定,一些體現骷髅島環境險惡的戲份取消實景拍攝,然後參考印度尼西亞、波利尼西亞等地方的叢林,制作出雨林的微縮模型以及等體布景等。
爲什麽說彼得這個選擇很明智?因爲從後期電影裏骷髅島的實際情況看來,現實世界裏的確很難找到如此險惡的叢林環境,有些地方環境是夠險惡了,但又不夠安全。
有時候,電影是否要實景拍攝,也得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而不是說爲了真實就一定要滿世界找符合劇本設定的環境,隨機應變也是導演能力的體現。
電影另一個主要場景是1933年的紐約,而經過了70多年的發展,30年代的紐約建築早就沒剩多少了,爲此制作組參考了大量資料,包括當時的圖片、文獻等,最後搭建了一個有數個街區之大的實體布景。
同時,劇組大量收購當年的古董老爺車,然而最後卻發現數量還是太少,因此成片裏紐約街上的大部分車輛還是通過後期CG制作出來的。
另一方面,電影中骷髅島上的各種生物,彼得當時參閱了大量古生物的文獻,務求制作出一種原始生態的氣息,因此在影片中出現的大量怪物都是有載可尋的。
當然,彼得也不是單純的複刻,比如電影的霸王龍,官方名稱是Vastatosaurus rex,譯爲“超暴龍”或“毀滅君王龍”,設定上是遠古時代霸王龍的進化物種,因此外形上跟霸王龍有些許區別。
至于金剛形象的制作,彼得參閱了現存所有猩猩種類的資料,並研究它們的習性、生活習慣以及智力表現等,最後決定以山地大猩猩作爲金剛的原型。
彼得對金剛形象的要求是“表情可以類人化,但習性必須野獸化”,這可苦了爲金剛做面部、動作捕捉表演的演員安迪·瑟金斯,他在时刻保持动作的野性之余,还得在表情上下功夫,以求能达到“宛如人類一般的野獸表情”這個效果。
不過,盡管彼得以及他的制作組爲這部電影花了相當大的心思,但《金剛》上映後僅僅在全球斬獲了5.6億美元的票房,事實上並沒有達到預期。
而在著名網站爛番茄中,影評人對這部電影給予了綜合84%的高評價,但觀衆評分的爆米花桶卻只有50%,一般是認爲是電影時長的緣故, 即使是院線版也有187分鍾,對一部怪獸片來說,的確是太長了點。
跟票房表現相比,《金剛》在電影人領域的評價則是尚算不錯,不但在metacritic這個評分極其嚴格的影評網上也獲得了81的高分,2008年《帝國雜志》評選的世界500最偉大電影中也位列第450名,不過大多數影評家還是比較看重這部電影在視覺效果方面的表現。
事實上,以新世紀觀衆的目光來看,彼得·杰克逊的《金刚》依然是所有金刚电影中最出色的一个版本。
輝煌難以再現
《霍比特人》系列雖然在時間線上是《指環王》的前傳,但在現實世界裏由于拍攝在《指環王》的10年後,因此大多數人都將其視爲中土世界的延續。
事實上,《霍比特人》這個項目早在《指環王》系列結束後就被擺上了台面,但當時由于版權糾紛,因此使項目一再推遲,最後直到2010年才開始重新推進。
在拍攝之初,原定的規劃中《霍比特人》是會被改編成兩部電影拍出的,但在2012年的時候彼得將規劃改成三部,顯然是想重塑《指環王》的輝煌。
有童鞋問了,拍成三部不好嗎?當初《指環王》不也是拍成三部嗎?
事實上,這還真的是一步錯棋,原因很簡單,《霍比特人》並不具備拍成三部曲的條件。
《指環王》能拍成三部電影,是因爲原著本來就分爲三部,而且每部的分量相當足,一部小說,一部電影,剛剛好。
而《霍比特人》原著小說就只有一部,且篇幅遠比《魔戒》要短,而風格上也偏向于歡快冒險類型,從改編的角度來看,拍成兩部可以說是極限了,三部?而且還都是往史詩風格去拍?
當然,成品出來後的《霍比特人》系列雖然不算很差,但其弊端也明顯,拖劇情的地方相當多,雖然在商業上依然成功,但顯然無法跟《指環王》系列相比。
從成績上看,三部《霍比特人》只有第一部依靠重塑中土輝煌的噱頭在票房上突破了10億美元,之後二三部都呈現下降的趨勢。
而口碑方面則相當一般,且整個三部曲竟然完全跟奧斯卡無緣,與當初《指環王》系列一共17個小金人比簡直是天淵之別。
因此,也有不少人認爲彼得在《指環王》之後,一直在走下坡路,水平下降得相當快,《金剛》叫好不叫座,《霍比特人》對比《指環王》質量更是下跌明顯,最重要的是在對電影規劃方面,彼得似乎都已經不如世紀初的時候。
自2014年《霍比特人》系列完結以來,彼得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再執導電影了。
這段時間他要麽就是做電影幕後的制片、監制,要麽就是在搞紀錄片。
但是,大多數觀衆還是希望當年的那個彼得大帝能重出江湖的。
畢竟,締造出《指環王》系列的導演,觀衆們也會相信他能在銀幕上再現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