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沒有不美麗的花,只是沒有發現它的美
如果有人問:在一個人的所有器官中,哪個器官最重要?我想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作爲一個人的整體來看,缺少了哪一部分,都是人的悲哀。因爲,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作用,而少了任何一個部分,都會給他的人生帶來數不盡的困擾。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一部分人因爲種種原因,失去了寶貴的某一部分器官而成爲了他們的最大遺憾。你一定看到過身邊的殘疾人士吧,對于我們的輕而易舉,卻成了他們的一次次艱難的挑戰。
遠的就不說了,大家一定聽說過折翼天使楊佩的故事吧。因爲幼年時的一次意外,導致她失去了雙臂,但是她卻靠自己的努力,用腳走出了一條星光大道。(央視報道過她的事迹)
還有一位山東硬漢陳州,也是少年時期的意外事故,失去了雙腿。但是他卻用雙手“走”遍了大江南北,還以超人的毅力,多次“登”上了泰山,他還用雄渾的男中音,獲得了一位善良的姑娘的芳心。(央視也報道過他的事迹)
在人們對他們的壯舉發出由衷的贊歎的時候,同時也爲他們的肢殘而感到惋惜。因爲,他們的生活裏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而且這些困難還必將伴隨他們走到人生的終點。但是,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他們沒有被困難所打倒,他們在經曆各種痛苦之後,依然選擇了堅強。除了楊佩和陳州以外,還有許多殘疾人士也都用自己的特有方式,向殘酷的命運發起了挑戰。
二、花的魅力在于鮮,水的魅力在于活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另一位正在以昂揚的姿態、快樂地爲大家服務的女子,她的名字叫陳燕。
陳燕于1973年出生在北京,畢業于北京盲校,她是中國內地的一級鋼琴女調律師、北京新樂鋼琴調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可許多人卻不知道她還是位盲人。陳燕因患先天性白內障致雙目失明,又因爲自小對音樂感興趣,她學習了鋼琴調律技術,又憑借著娴熟的技術,在圈內闖出了名氣,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公益鋼琴調律熱線。陳燕不僅擁有精湛的調琴專業技能,她還創造了許多盲人第一的奇迹:中國第一位女盲人鋼琴調律師,先後爲10000台鋼琴完成了音律調試,優質率達到100%;她還是中國盲人中第一個出版自傳的人,她的作品《聽見》,正激勵著更多的有志者邁過了人生中的一道道鴻溝;她是第一個會騎獨輪車、遊泳、騎自行車、開卡丁車、滑旱冰、練跆拳道的盲人,她用自己的強大實力,突破了一個個難以想象的關口。這其中的任何一項成績,都讓對她所熟知的人驚歎不已。
那麽,陳燕是怎樣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呢?這還要從她的成長過程說起。
陳燕出生五個月的時候,因爲嚴重的眼疾被父母遺棄了。而隨後卻又被一位老人收養,這位收養她的老人不是別人,正是陳燕的姥姥。
爲了能夠讓小陳燕將來自食其力,姥姥對小陳燕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命她用感官感知周圍的物體。因爲小陳燕沒有了視力,她只能靠聽力和觸覺了解身邊的事物。經過她細心和認真的辨認,她的“觀察”能力越來越強了。她還發掘出了耳朵的巨大潛能,同時又調動了全部的觸覺神經,共同探索面前的物體。隨著對周圍環境認識的不斷擴大,小陳燕終于邁出了她人生的第一步,她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走出家門了,那一年她剛剛6歲。走出家門的小陳燕,快活得像只小燕子,又像一股潺潺的清泉。她走到哪裏,哪裏就會有無數熱情的雙手。其中有不少是源于良心的憐憫,但也有更多的是發自內心的鼓勵和贊歎。
三、生命的火花來自于心潮激蕩,楊柳婆娑離不開暖風吹拂
1、遭遇親情挫傷,依然滿懷希望
陳燕剛懂事的時候,姥姥就告訴她:等你能夠養活自己的時候,你媽媽就會回來了。
小陳燕相信了姥姥的這句話,爲了能夠早日見到媽媽,她獨自做著和正常孩子同樣的事情:洗衣服做飯,整理自己的房間,甚至出門買東西。
無數次的撞了人,又無數次的被人撞。經過反複的努力嘗試,小陳燕終于可以自己一個人乘車去盲校學習盲文了。
無論陳燕遇到了多麽大的困難,她都會咬牙堅持,因爲她的心裏有一個美好的希望:媽媽一定會回到她的身邊的,我不相信媽媽不要自己的女兒。心底善良的小陳燕,在滿懷期待的盼望裏度過了她的幼年、童年和少年。
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有多強大,這要看他的過去遭受過怎樣的壓力和磨難的考驗。
俗話說,自古英雄多磨難,纨绔子弟少偉男。
孩提時代是充滿了理想和希望的時代,而且對周圍的一切都是格外的好奇。盡管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會阻撓自己,但是只要有信心有希望,就一定會從自己的身上噴發出巨大的能量。這就是堅韌不拔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意志。小陳燕就是在這樣的努力中,默默地等待著媽媽的到來。
2、欣然接受現實,事事順勢而爲
陳燕知道自己的眼睛看不到周圍的世界,她也深知自己將要在黑暗中要靠自己的觸摸。盡管困難重重,但是,陳燕並沒有過度地出現悲觀和消沉,擦幹淚後又開始了下一次的探索。
有一次,陳燕獨自走在路上,被一輛疾駛的電頻車撞飛了好遠,而且身受重傷。不能下地的她,只能坐在輪椅上。此時,一種悲涼和絕望的思緒也多次萦繞在心頭。
就在這最艱難的時候,很多好心人接連不斷地來看望她,給她送了許多慰問品,還說了很多鼓勵她堅強起來戰勝困難的話。前來看望她的人中間,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有上了年紀的,也有年輕的。大家都有一個共同心願,那就是希望和她一道樹立起生活的信心。熱心人的親切關懷,讓陳燕再一次鼓起了挑戰困難的決心和勇氣。經過半年的努力,她終于挺過了這一關。在這半年裏,她失去了姥姥,失去了她最親愛的人。
雖然姥姥離她而去,但是,她又有了更多的親人,街坊鄰居們輪流來陪伴她,讓她的生活有了新的生氣。
心理學中有個重要的觀點,叫做“社會支持系統”。也就是社會系統的支持,是來自于社會其他方面的幫助。當一個人面臨巨大困難和挫折時,如果能夠得到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那麽他便會快速調整自己的心態,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
由于陳燕在進入人生低谷的時候,受到了許許多多熱心人的關愛和幫助。讓她感受到了一種特殊的溫暖,也獲得了巨大的召喚和強大的力量。她覺得我雖然暫時不能走路了,那就通過電話來爲大家服務吧。
陳燕開通了全國第一條鋼琴公益熱線,每天晚上7點到10點,她都會守候在電話機旁。回答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咨詢電話。她的最大願望就是讓更多的人都知道,盲人完全可以從事一些基礎工作,有的人甚至還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身體恢複以後,陳燕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鋼琴調律中了。由于她的調節音律的准確性高,而去速度快、態度好、價格低,很多鋼琴用戶都找她來調試鋼琴。連鋼琴專賣店的老板對她的能力也是非常認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陳燕在一定範圍內出了大名了,她還成了大型演出團體的鋼琴專業調音師。
陳燕能夠走到今天,她說最應該感謝自己的姥姥。在陳燕很小的時候,姥姥就告訴她,媽媽等她能照顧自己的時候,就會回來了。她記住了姥姥的話,努力學習自己做事,包括到外面買東西。陳燕爲此到底碰了多少壁,摔了多少跤,哭了多少次,她都記不清了。有時候她在心裏也記恨姥姥,因爲有很多次,她在姥姥面前跌倒了,可姥姥也不扶起她,而是讓她自己起來。
在姥姥去世以後,陳燕才從街坊鄰居口中得知,爲了讓陳燕早日自立,非常嚴格地要求她。但是,姥姥卻在暗地裏悄悄跟著她,陪著她,怕她遇到危險。就這樣,姥姥一直保護了她18年。
3、愛的回饋,放大百倍
自從陳燕的事迹被人們廣爲流傳以後,前來找她爲鋼琴調音的人越來越多了,爲了不讓別人破費,她把處理簡單問題的技巧告訴給他們。不僅如此,陳燕還以義務宣傳員的身份,爲大家做免費做調音咨詢。她還被請到電視台做嘉賓,爲大家展示盲人感知世界的深刻體驗。她那聽覺分辨率和觸覺識別物體的絕活,讓所有觀衆驚歎不已。在央視品牌欄目《挑戰不可能》中,陳燕戰勝德國盲人選手戴維,並成功地登上了榮譽殿堂。
陳燕的成功,來自于她本人的近乎拼命式的努力。她能夠將一台高檔鋼琴近8000多個零件爛熟于心,並能及時發現影響音准的零件,調出正確的音律。
我們可以這樣來評價陳燕:她是一位向自己的身體極限發起挑戰的第一人。在這個時候,我們除了看到她是一個忘我勤奮的勇士之外,再也沒有什麽語言能夠貼切地表達對陳燕的描述了。
因爲生理上的缺陷,陳燕今後的路也並不會有多麽平坦,但是我們應該相信,無論再遇到任何困難,折翼天使陳燕都會以笑臉相迎的。
因爲她的世界裏已經全是愛了。
四、超人陳燕留給我們的思考
1、逆境不一定是災難,也可以成爲一種契機。
有位被譽爲新時代的雷鋒、當代保爾女豪傑,她就是張海迪。想必大家一定都聽說過吧。1955年,張海迪出生于山東一個知識分子家庭。5歲時,因病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醫生會診認爲,像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
但是這個倔強的姑娘通過不懈的努力,自學完成了從小學直到碩士研究生的全部課程,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大量書籍,並自學十幾種醫學專著,爲群衆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
張海迪先後榮獲“三八紅旗手”、“全國自強模範”、“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等稱號。2001年,她又被授予“環球20位最具影響世紀女性”稱號。2014年10月6日當選爲康複國際主席;2018年12月連任康複國際主席任期爲至2024年。
是什麽力量讓一個弱女子變得如此堅強呢?張海迪說:“我感謝生活給了我一支筆,讓我來傾訴,去抗爭。”
張海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生命是用來體驗的,不是用來享受的。逆境可以成爲阻力和障礙,但是,它也是一種磨砺和考驗。沖破了這道難關,便會迎來新的局面。
陳燕和張海迪在很多方面有著自己的不同,但是,她們卻在與生命的抗爭這一點上,表現的極爲相似。陳燕說:“我要和健康人一樣地生活。”她們是生活的強者,也是我們的榜樣。
2、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克服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有一位盲人叫華彥鈞,3歲喪母,8歲在雷尊殿當小道士,接觸了簡單的樂器。後因生活所迫流落街頭,以乞討爲生。因爲他有一技之長,就是他的聽力特別敏銳。他便將民間歌曲和音樂用二胡演奏出來,而且是惟妙惟肖、格外逼真。那種淒涼和哀傷的曲調,聽後讓人回味無窮,甚至還有人爲之而流淚。他根據當地流行的民間音樂創作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流傳至今,他就是生活在舊中國的民間藝人—阿炳。
阿炳是一位盲人,他在災難深重的舊中國,能夠以自己的能力來謀生,真的是一個奇迹。不爲別的,就是因爲他能夠以自己獨特的技能,給人們帶來了精神上的陶冶,讓肅殺的氛圍有了一點活力,才使得人們沒有忘記他,也不會冷落他。
我想如果阿炳生活在今天,如果他還有這樣的一技之長,那麽他的藝術造詣一定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陳燕的事例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只有在現代社會裏,像阿炳和陳燕一樣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長項和技能,才能得到社會的尊重。
3、助人一臂之力,感悟自身價值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每個人都在爲社會做著貢獻。沒有哪個時代像現在這樣,把人與社會的關系維系的這麽緊密。所以,當今時代又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命題:時刻緊跟社會,發掘自身潛力。
如果要我們回憶一下學習過的身殘志堅的人士,立刻就會在腦海裏湧現出這樣一個優秀的群體:保爾.柯察金、華羅庚、吳運铎、史鐵生、霍金、海倫.凱勒、貝多芬等等,這一串串閃光的名字背後,都是一部部感人的傳奇故事。
毋庸置疑,這些英雄們的共同特征就是: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改變自己的同時,也在盡可能地服務社會。在他們爲社會做出貢獻的時候,他們的內心也獲得了極大的滿足。
總之,不論是什麽樣的人,只要他爲社會做出了自己的應盡的責任,社會一定會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這就是他的個人價值,也是社會評價體系所涵蓋的重要部分。陳燕是一位盲人,但是她超越了一個盲人的所具有的表現,甚至還超越了許多正常人所具有的能力。
從外表來看,這是陳燕在姥姥的鼓勵下,在社會支持系統的關心和幫助下,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如果從深層次來看,這裏面凝聚了陳燕的多少辛酸和血淚啊!因爲有了陳燕的不屈不撓和頑強拼搏,才有了她今日的卓越和輝煌。這也恰好印證了蒲松齡的那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