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總說,脾胃是濕氣産生的根源。而濕邪一旦出現,它會布竄全身,危害我們整個人體。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學會辨別,學會捕捉到濕氣的蛛絲馬迹。
我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認爲下面這些症候,雖然發生的位置不同,就現代醫學視角來說,分屬于不同系統的疾病。但是它們背後的總根源,恰恰都是濕氣。
我一個一個說,你一個一個看。
先來說心。我們的心髒有濕氣了,它的典型體現之一就是胸悶。
嚴格地說,這是濕阻心氣所導致的胸痹心痛。只不過,對于相當一部分輕症患者來說,可能不表現爲“痛”,而是僅僅表現爲“悶”,術語叫做胸悶如窒。這樣的人,往往胸中氣塞,呼吸不暢,胸悶不已,嘴巴裏面不渴,精神不振,看舌苔,往往是白滑的,脈象濡。
這種情況,就是濕氣內停,胸陽不展,心氣不利受到阻滯所致。這個時候的濕氣,就好像一團黏黏糊糊的膠水,把我們的心髒裹了個嚴嚴實實。我們的心氣運轉不開了,于是發生了問題。
再來說說腎。腎有濕了怎麽樣?腎與膀胱相表裏。腎有濕,會直接殃及膀胱,于是形成了膀胱濕熱證。
這個時候的人,尿色渾,尿色特別黃,甚至微微發紅,排尿的時候尿道灼痛,整個人尿頻,容易發熱、口苦,便幹,舌苔黃膩。現代醫學來診斷,多爲泌尿系統感染。這就是濕熱之邪困遏腎與膀胱,即我們的下焦,使得氣化失司、水道不利,火性急迫,故而我們尿頻。
然後來看看頭部。頭部也容易爲濕氣所困。它的體現,就是嗜睡,一天到晚總困。
我們的頭部,本是清陽之府。我們一身的清陽之氣,應該彙聚于頭。于是,我們就精神飽滿、矍铄,頭腦反應敏捷,注意力集中,精力充足。但是,如果我們脾胃有濕氣,濕邪上泛于頭部,則阻遏了清陽之氣的上升,于是就總想睡覺、困倦、記憶力和注意力減退。這樣的情況,在兩類人身上特別明顯。一類,是肥胖者。二類,就是高齡老人。這個情況如果再發展下去,患者很容易患上諸如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
最後來看看脾。脾乃生痰之源。濕邪一旦産生,往往第一個影響到脾胃中焦的運化,典型表現是胃脹。
在中醫裏頭,專門有一個症候,叫做寒濕困脾證。它在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腸炎、慢性肝炎等患者身上多見。主要表現,就是胃脘部悶脹,口膩,不愛吃飯,頭身困重,有的時候會惡心欲嘔,口不渴,肢體略有浮腫,小便可能會比較短少。這樣的人,舌體胖,舌苔白膩或者白滑。 這就是濕邪困阻中焦,中陽受困,脾胃升降失職所致。
當然,也有一些人,雖然脾胃中焦有濕氣,但是沒有發展到器質性病變的程度。但是你記住,如果你經常出現胃脹、惡心、欲嘔、大便不成形的現象,就一定要考慮是不是濕邪困脾了。這個時候往往用到溫中化濕的辦法來調治。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具體情況還需辯證。
⊙圖文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刪除。
⊙需要咨詢的讀者,請關注以後再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