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剛出生不久,嬰兒睡眠直接成爲家庭成員關注的問題。因爲新生兒的睡眠不僅關系到孩子的生長發育,還關系到産婦和家人的休息問題。
昨天我發了一條有關抱睡的內容:
有個孩子的爸爸在網上曬了一張圖,表示很心疼妻子。
原來他家孩子一直要抱睡,一放到床上,孩子就醒來哭鬧。
無奈孩子媽媽只好抱著孩子坐在床上小憩一會兒。
孩子需要抱睡真的挺折騰人的。我家孩子小時候也要抱睡,記得那時候他最喜歡的就是抱著他走來走去。
沒想到這引起了很多媽媽的共鳴,紛紛說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曆:
網友星*:我家娃也是抱著睡到了2個半月,心酸只有自己懂。
網友落*:我家二寶從月子第二天開始我就這麽黑白抱睡的[酷拽],放下就哭,抱著馬上睡著,大寶那會從來不用抱,餵完奶自己躺一會就睡,二寶根本放不下。
網友雨*:我娃也是這樣,每天半夜哭鬧,說是脹氣不舒服,可是別家孩子一般六個月左右就好了,我娃一直哭鬧到快一歲才好。
網友幸*:我家老大抱著睡到100天,現在落下腰疼的毛病。
網友仔*:同款娃,我們我家是從半個月左右抱到過了3個月才好的
……
但是也有不同的聲音。
網友錦*:那能怪誰,自己慣的呗。
家有小寶寶的家庭都有這樣的經曆:孩子哭鬧不止,抱還是不抱?這個問題經常存在分歧:
第一種觀點:抱,孩子哭得那麽傷心,心裏不忍心舍不得他哭。
第二種觀點:不要抱,孩子哭一會兒就不哭了,哭一哭還能鍛煉孩子的肺活量,練一練嗓子等等。
對于0-1歲的小寶寶來說,爸爸媽媽要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怎麽滿足都不爲過。因此孩子哭鬧不止,一沾床就醒,需要抱睡才能睡著。建議爸爸媽媽滿足孩子的要求。
爲什麽孩子孩子需要抱睡才能睡著?
首先,這和親子依戀關系有關。
孩子本來一直生活在媽媽的子宮裏,臍帶分離的瞬間,孩子成爲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來到世上,第一個進行皮膚接觸的是媽媽。媽媽的肌膚、體溫、心跳和身上的氣味是孩子熟悉的。這也是爲什麽有些孩子哭鬧的時候,只有媽媽抱起來安撫才有效果。
1歲以前的孩子一般都是和媽媽建立的親子依戀關系。孩子依戀媽媽才會想要媽媽抱抱。睡眠又是嬰兒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于是就有了抱睡這種情況的發生。
其次,這和孩子的安全感建立有關。
孩子才出生,他與周圍環境的安全感是通過親近的爸爸媽媽來建立的。爸爸媽媽身上的溫度、心跳和氣味等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這也是爲什麽孩子入睡困難,但是只要抱在懷裏又能睡得安穩。
綜上所述,孩子入睡困難,需要抱睡。這個問題和慣不慣是沒什麽關系的。小寶寶也無法理解父母是否溺愛他。
5s安撫法幫助孩子安穩入睡,擺脫抱睡
《卡普新生兒安撫法(0-1歲)》一書裏介紹裏5s安撫法:
第一個“s”:包裹|真正安全的擁抱
包裹可以讓嬰兒的身體持續和周邊保持柔軟的接觸。身體接觸不僅是一種舒適的感受,還是一種生存需要。雖然包裹帶來的感受,不如直接你把小寶寶抱在懷裏,但是當你無法抱孩子時,包裹是不錯的替代品。
包裹一般是用一條柔軟的浴巾就可以做到,不過可能不太容易掌握松緊度,需要不斷調整到適合孩子的程度。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買一個襁褓睡袋,這樣就比較簡單了。
第二個“s”:側躺或者趴臥|讓嬰兒舒服的姿勢
有的媽媽說,孩子趴著睡得更香。不過0-1歲的孩子不太建議一直趴著睡,最好睡著之後盡快調整睡姿變成側躺或者仰臥。
將孩子用包裹法包裹起來之後,抱在懷裏或者趴在你的肚子上,等孩子入睡後放床上仰臥就可以了。
第三個“s”:噓聲|嬰兒最喜歡的安撫聲
噓聲可以安撫孩子,但是噓聲需要足夠大才能安撫尖叫哭鬧的孩子。這也是孩子聽著白噪音很快就睡著的原因。媽媽的噓聲、風聲或者海浪的聲音可以安撫尖叫哭鬧的孩子。是因爲這種聲音和孩子在子宮裏聽到的聲音很像,能夠安撫孩子。
第四個“s”:來回搖擺|以嬰兒需要的韻律來擺動
孩子哭鬧的時候,抱在懷裏走來走去,放在搖籃裏輕輕搖晃。孩子都能很快入睡。這就是來回搖擺,安撫了哭鬧中的孩子,讓他入睡。
第五個“s”:吮吸|蛋糕上的蜜糖
有的孩子吃著自己的手指很快就睡著了。有些孩子奶睡很快就入睡。有些孩子使用安撫奶嘴入睡。這些都是吮吸的作用。吮吸有時候是挺好用的安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