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抖音這個軟件,網絡一直上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
喜歡抖音的人,可能每天不刷上幾個小時都不過瘾,拿起手機後,半夜三四點不睡覺。
討厭它的,則認爲這是史上最糟糕的APP,尤其是“抖音外放”技能,堪稱榴蓮級殺手。
不過呢,關注互聯網産業發展的人應該都知道,實際上在拓展海外市場方面,抖音(對外使用TikTok名義)已經成爲了能夠同美國産的知名社交軟件並駕齊驅的龐然大物。
例如根據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月份,抖音全球下載量近1.13億次,較2019年增長96.5%,蟬聯全球移動應用(非遊戲)下載榜、App Store下載榜、Google Play下載榜三榜冠軍。海外的總下載量也達到了19億次之多。
不過在此之前,TikTok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毫無偏向性的短視頻APP。外國人下載了之後,通常刷到的內容也都是自己生活當中感興趣的內容,若是不關心中國的話,可能用上一兩年也不會刷到任何跟中國有關的信息。
因此現在要去問“你知道TikTok是哪個國家的APP”的話,老外們十有八九答不上來。
然而伴隨著疫情在全世界範圍的爆發,以及中國逐漸承擔起抗擊疫情的全球救星重擔。或許這一次,TikTok將成爲改寫中國在國際層面形象的“致命武器”。
誰掌握了平台,誰就掌握了話語權
自從我們有了思考能力之後,可能會産生一系列的幻覺。例如“她喜歡我”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由于沒有人能夠客觀地面對自我,因此大家往往會下意識地認爲:我的思想我做主,我是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
不過呢,還記得在1月份的時候,知名UP主半佛仙人發布過一個主題是《消費主義浪潮和智商稅》的視頻,在視頻中談到關于消費主義如何讓我們以爲“所謂的酷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想法”,但實際上這只是商家的洗腦罷了。
其實商家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明星代言等方式,目的就在于讓消費者(也就是在座各位)建立認同感,不光自己要買買買,還得甘願成爲商家的自來水。你看現在要是在網上喊一嗓子“星巴克咖啡難喝”“雷克薩斯車子質量不行”……
別跑,噴子30秒後就會到達戰場——這就是商家爲什麽要宣傳的意義。
這一點大家可能比較容易理解。但如果說商家的宣傳,本質上和“掌握話語權”沒有區別呢?
其實仔細想想,這個道理並不難懂。所謂的話語權,就是要讓大部分人堅信“A是對的,B是錯的”或者“信春哥才能獲得永生”。一旦這樣的思維定勢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顯然不需要操控話語權的人多做什麽,大家自然而然就會爲他發聲了。
在過去,掌握話語權的通常是傳統媒體,也就是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等。那個時候如果有所謂“權威媒體”三天兩頭說“張三又偷東西了”“張三非禮了老母豬”,久而久之哪怕張三的新聞再怎麽離奇,受衆下意識也會認爲這是真的。
而現在隨著網絡的發展,話語權逐漸開始朝著社交平台過渡。且不說國外的情況,就拿咱們身邊的案例而言,去年的時候微信注冊量已經達到了11億。基本上沒幾個中國人是不會用微信的。因此這樣的平台上如果某段時間大範圍出現同樣聲音的信息,那麽刷朋友圈的普通人自然而然會受到影響。
如果突然微信從手機裏消失,那麽它可能造成的社會恐慌也許不輸給一場局部戰爭。
諸如咪蒙等大V通過微信公衆號起家,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非常遺憾的是,盡管微信已經成爲國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走出國門之後嘛……
那就是個弟弟。
不過美國系平台壟斷的局面,卻因爲有了TikTok而改變。
大家都知道,如今TikTok在海外的下載量已經接近20億。也就是說除去中國人口,TikTok已經在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當中形成了影響力。
我還注意到一個更加值得玩味的數據:
TikTok用戶當中,有4成是16到24歲的年輕人!而這個年齡段恰好也是人生當中三觀塑造走向成熟的時期。包括你我在內,大部分人三觀便是從這個時期確定,此後就很難改變。
而他們在TikTok上獲取的信息,毫無疑問會爲年輕人的三觀塑造“添磚加瓦”。
這一次,輪不到美國系大佬們說話了。
如何逆轉話語權?疫情期間,用這三招實現“潤物細無聲”
不過呢,即便TikTok已經成功俘獲了很多用戶的心,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整天對著那些用戶發什麽“中國很好很強大”“美國問題重重”之類的視頻。
誰能想到的是:面對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西方國家表現得如此“拉胯”呢?
所以,機會來了。
在我看來,如果TikTok能夠有效利用以下三招的話,即便不能徹底扭轉國際話語權,至少可以在疫情結束之後,讓中國的國際形象從“混亂邪惡”變成“中立善良”。
1.“別急,我們來了!”+感人的BGM,向海外受衆注入強心劑
可能在抖音這個APP誕生之前,就連頭條系的創始人都想不到它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傳播能力。而當我們打開抖音時,會發現除了美女小姐姐、深夜美食等題材熱度極高之外,很多能夠激發網友愛國熱情的視頻一樣點擊爆表。
我認爲,人性都是相通的。能夠打動國人的視頻內容,只要稍微做一些形式上的改動,就能夠讓國外的觀衆産生共鳴。
如截圖中的視頻,體現的是中國方面對意大利當年援助的“報恩”。所以我們的網友非常感動。但這種太過于官方的宣傳形式,對西方文化圈的民衆而言或許有些難以接受,也很容易被那些西方輿論借機炒作。
在此,我們可以換成幾位穿著防護服的年輕醫護人員,他們面對鏡頭講述當年意大利援助對自己的意義,比如有人因爲意大利援助,家裏的親戚得救,亦或者是得到了意大利物資的恩惠,等等。這一段可以用相對溫情的BGM。
接下來,他們再打出一個用意大利語書寫的條幅,內容可以是諸如“別急,很快就來”“這一次輪到我們了,堅持住”等口號。隨著一聲意大利語的“出發”,BGM開始變得激昂(可以采用意大利音樂),然後是醫護人員出行的畫面。
同理,未來若是真的出現“一省幫一國”的局面,那麽可以根據大數據精准推送,讓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民衆看到針對自己的“援救”視頻。
由于意大利當前的局勢極有可能從下周起在全歐洲乃至美國重演,因此當絕望中的國外民衆看到了這些視頻後,他們會怎麽想呢?
誰要再因此指責中國,誰就真的是莓良心,哦不沒良心了。
2.讓更多充滿樂趣與生活氣息的短視頻,建立與網友的“共情”
由于不同國家的國情不同,因此人們對政治、經濟、文化可能會産生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既然我們是人,就必然存在著情感方面的相同點。
可愛的孩子,會讓我們心頭一暖;情侶之間的互動,會讓人忍不住吃一把狗糧;坐在路邊乞討的老人,會讓網友立刻前去援助……
我們是這樣,任何一個外國人也一定是這樣。
過去,外國人(尤其是西方輿論圈)眼中的中國人可能都是這種形象:
如果這些外國人在刷TikTok時,看到了這樣的視頻呢?
這樣的呢?
還有這樣的呢?
中國人就不再是他們心目中紮辮子、看起來尖嘴猴腮的形象,而是一個可愛的寶寶、一個很會玩的樂觀男人,一對在疫情中依然恩愛的戀人。
在如今西方輿論開始煽動種族仇恨,幾乎要將“中國人=病毒”的理念甩在受衆臉上時,這些人情味十足的視頻,就是揭穿西方輿論謊言的良藥。
另外,比如意大利是這樣的局勢,那麽我就想過如果讓國內AC米蘭、國際米蘭、C羅的球迷們聚在一起拍上幾個視頻,爲意大利的“戰友”們打氣。
這樣的視頻,會不會讓意大利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呢?
而就算TikTok天天向海外用戶推送這些視頻,也不會有任何西方輿論有理由站出來說“這是中國的宣傳”——畢竟,難道體現日常生活的視頻也違反西方道德了嗎?爲處在災情中的普通人打氣,這也有錯嗎?
陽謀,無懈可擊。
我甚至還暢想:抖音上那些整天做家常菜的人,要不要考慮進軍一下TikTok呢?
畢竟接下來可是有成千上萬的人只能在家做飯,沒辦法點外賣的哦。
3.鼓勵用戶自主發布中國的正面信息
最近這些年,無論是抖音還是B站等平台,都紛紛出現了一批“老外網紅”。這些人的特點在于會說上幾句怪怪的中國話,張口閉口“中國最好”,甚至一天沒有中國菜都活不下去。
這些老外的視頻,通常都擁有幾萬甚至上百萬的點擊。熟悉抖音的人應該知道,抖音視頻可以根據流量進行分成。而粉絲量達到一定程度後,直播帶貨的收入更是可觀。老外們踴躍行動起來也是理所當然。
這也是TikTok可以進行運作的方向。我樂觀地預測,既然抖音已經擁有那麽多創意十足、剪輯能力堪比大導演的KOL,如果他們將視頻發在TikTok呢?
沒有什麽力量,比放手發動群衆更可怕。
且不說什麽高大上的文化傳播,哪怕是發漢服視頻……
一旦在國外觀衆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這本身就是強勢的文化傳播了。
這樣的話,創作者因爲獲得了更加海量的人口市場而大賺特賺(全球直播,國際帶貨,是不是想想就很激動?),平台本身可以因此獲得更多的流量回報,甚至成爲全球最大的視頻/社交/帶貨平台。
中國,由此而傳播了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