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對武器冠之以綽號、授之與官爵,歷來是提升士氣,威懾敵方的有效手段。這種做法不分國度,所有國家都積極參與,給稱手的武器裝備來個威猛的官方綽號,喊出來好聽,用起來霸氣。
當然,對於我國這樣的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來說,取個霸氣威猛的綽號還不是信手拈來,先來個幾個震天雷、水底龍王炮、火龍出水鎮鎮場。
震天雷
這個水底龍王炮是不是很霸氣,有沒有一種「手握神兵、捨我其誰」的感覺。
水底龍王炮、火龍出火
進入正題,我國航空工業師從蘇聯,二戰後東西方兩極分化、冷戰形成,西方一貫的作法就是貶低蘇制戰機,突出自產裝備。長期以來國力、科研實力上的差異,使西方國家更擅長主導輿論走向,所以附帶著我國戰機在世界上的綽號也以北約命名為準。
參考一下二戰後美蘇兩國代表性戰機的綽號對比,明眼人一看就懂,這哪是北約代號,純粹就是西方給蘇聯找不痛快。自家孩子取名高大上,別人家的能用阿貓阿狗,絕不取張三李四。
第一代:米格-15(柴捆)、米格-17 (壁畫)、米格-19(農夫),F-86(佩刀)、F-80(流星)。
米格-15 VS F-86
第二代:米格-21(魚窩)、米格-23/27(鞭撻者)、蘇-15戰鬥機(細嘴瓶)、蘇-22攻擊機(裝配匠),F-4(鬼怪)、F-5(虎)、F-105(雷公)。
米格-21 VS F-4
第三代:米格-29(支點)、蘇-27(側衛),F-14(雄貓)、F-15(鷹)、F-16(戰隼)。
蘇-27 VS F-15
當然,我國戰機也不能倖免,殲-5、殲-6、殲-7北約代號請直接參照蘇聯對應機型。
歷史要翻篇,時代在更新。進入80年代,我國航空體系逐漸擺脫蘇制體系,包括在外貿、自產新機型等方面都做出全面嘗試。從殲-8開始在機型編號之外,逐步配套對應綽號,新型戰機命名體系也慢慢形成。成飛用龍、沈飛用禽、直升機直接採用水滸名將外號、大型轟炸\運輸機則採用飛鳥神獸。
在沒形成命名體系前,我國戰機的命名方式是這樣的「機型種類+數字代號」,自然,每次只要有新機型,北約就不會錯過命名的機會,就跟長不大的孩子,非得給別人綽號才開心。
西飛:殲轟-7(FBC-7)「飛豹」,北約代號「比目魚」。在引進蘇-27之前,個人覺得飛豹還是很酷的,至少在國產戰機里外形、性能都不錯。
殲轟-7(飛豹/比目魚)
殲轟-7(飛豹/比目魚)
西飛:轟-6(H-6),北約代號「獾」。
轟-6(獾)
沈飛:殲-8(J-8)「空中美男子」,北約代號「長鬚鯨」。好吧,這張我就認了,長鬚鯨比空中美男子威武多了。
殲-8(空中美男子/長鬚鯨)
南昌飛機製造廠(洪都航空):強-5(Q-5),北約代號「番攤」。
強-5(番攤)
陝飛:運-8(Y-8),北約代號「幼獸」。
運-8(幼獸)
哈飛:直-9(Z-9),北約代號「黑豹」,果然是有西方血統的「海豚」,北約取名也高大上多了。
直-9(黑豹)
一、成飛龍系列
FC-1戰鬥機:中方代號「梟龍」(早期叫「超-7」),巴基斯坦編號:JF-17「雷電」。估計是純外貿機,中國空軍沒有裝備,所以北約連取代號的興趣都沒有了。
FC-1(梟龍/雷電)
殲-10(J-10):中方代號「猛龍」,北約代號:螢火蟲。實在有點想不明白,北約取這名字是什麼意思,這跟戰鬥機能聯繫在一起?
殲-10(猛龍)
殲-20(J-20):中方代號「威龍」,北約代號「火焰毒牙」。殲-20「好吧,怪我戰鬥力太強了!」。
殲-20(威龍)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成飛的龍系列可以儘量排,暫時還用不完。
二、沈飛猛禽系列
殲-11(J-11):北約延用蘇-27的代號「側衛」。
殲-11(側衛)
殲-15(J-15):中方代號「飛鯊」,北約代號「側衛D」。航母艦載機,所以使用海洋生物命名。
殲-15(飛鯊/側衛D)
殲-31(J-31):中方代號「鶻鷹」,北約代號暫時沒有,等服役之後保證會及時現身。
殲-31(鶻鷹)
猛禽類就更不用說了,飛禽走獸,光看看動物世界就可以用一輩子了。
三、直升機水滸名將系列
武直-19(WZ-19):中方代號「黑旋風」,北約代號沒發現。
武直-19(黑旋風)
武直-10(WZ-10):中方代號「霹靂火」,北約代號據說叫「鯡魚」。
武直-10(霹靂火)
水滸108將也夠我國的直升機排個幾代了,暫時都不用操心。
四、大型飛機神獸類
轟-6K(H-6K):中方代號「戰神」。轟-6K相對早期型號,性能增加很多倍,在我國承擔著戰略反擊任務,也是三位一體戰略核反擊的空基部分,所以用「戰神」更顯威武。
轟-6K
運-20(Y-20):中方代號:「鯤鵬」。用上古神獸命名,一個字就是形容」大「。
運-20(鯤鵬)
我國軍機發展近20多年來步入快車道,隨著新機型的不斷研發,上述命名機制將得到進一步發展。我國有本書叫」山海經「,上面記載的神奇異獸數量眾多,相信我國的軍用飛機可以逐一編上威武的名稱。中國文字很深奧的,就可憐了北約要多翻翻詞典,看看是啥意思了。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