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便秘是指由于大腸傳導功能失常導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難,排便時間或排便間隔時間延長爲臨床特征的一種大腸病證。
便秘既是一種獨立的病證,也是一個在多種急慢性疾病過程中經常出現的症狀,本節僅討論前者。中醫藥對本病證有著豐富的治療經驗和良好的療效。
《內經》中已經認識到便秘與脾胃受寒,腸中有熱和腎病有關,如《素問·厥论篇》曰:“太阴之厥,则腹满膑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篇》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灵枢·邪氣髒腑病形》曰:“腎脈微急,爲不得前後。”仲景對便秘已有了較全面的認識,提出了寒、熱、虛、實不同的發病機制,設立了承氣湯的苦寒瀉下,麻子仁丸的養陰潤下,厚樸三物湯的理氣通下,以及蜜煎導諸法,爲後世醫家認識和治療本病確立了基本原則,有的方藥至今仍爲臨床治療便秘所常用。李東垣強調飲食勞逸與便秘的關系,並指出治療便秘不可妄用瀉藥,如《蘭室秘藏·大便结燥门》谓:“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厚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结。”“大抵治病,不可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燥结愈甚,复下复结,极则以至引导于下而不通,遂成不救。”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大便不通》将便秘分为“实秘、虚秘、热秘、冷秘”四种类型,并分别列出各类的症状、治法及方药,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西醫學中的功能性便秘,即屬本病範疇,腸易激綜合征,腸炎恢複期、直腸及肛門疾病所致之便秘,藥物性便秘,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所致的便秘,以及肌力減退所致的便秘等,可參照本節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便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外感寒熱之邪,內傷飲食情志,病後體虛,陰陽氣血不足等。本病病位在大腸,並與脾胃肺肝腎密切相關。脾虛傳送無力,糟粕內停,致大腸傳導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胃與腸相連,胃熱熾盛,下傳大腸,燔灼津液,大腸熱盛,燥屎內結,可成便秘;肺與大腸相表裏,肺之燥熱下移大腸,則大腸傳導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肝主疏泄氣機,若肝氣郁滯,則氣滯不行,腑氣不能暢通;腎主五液而司二便,若腎陰不足,則腸道失潤,若腎陽不足則大腸失于溫煦而傳送無力,大便不通,均可導致便秘。其病因病機歸納起來,大致可分如下幾個方面:
1.腸胃積熱素體陽盛,或熱病之後,余熱留戀,或肺熱肺燥,下移大腸,或過食醇酒厚味,或過食辛辣,或過服熱藥,均可致腸胃積熱,耗傷津液,腸道幹澀失潤,糞質幹燥,難于排出,形成所謂“熱秘”。如《景嶽全書·秘结》曰:“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
2.氣機郁滯憂愁思慮,脾傷氣結;或抑郁惱怒,肝郁氣滯;或久坐少動,氣機不利,均可導致腑氣郁滯,通降失常,傳導失職,糟粕內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暢,或大便幹結而成氣秘。如《金匮翼·便秘》曰:“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
3.陰寒積滯恣食生冷,凝滯胃腸;或外感寒邪,直中腸胃;或過服寒涼,陰寒內結,均可導致陰寒內盛,凝滯胃腸,傳導失常,糟粕不行,而成冷秘。如《金匮翼·便秘》日:“冷秘者,寒冷之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阳气不行,津液不通。”
4.氣虛陽衰飲食勞倦,脾胃受損;或素體虛弱,陽氣不足;或年老體弱,氣虛陽衰;或久病産後,正氣未複;或過食生冷,損傷陽氣;或苦寒攻伐,傷陽耗氣,均可導致氣虛陽衰,氣虛則大腸傳導無力,陽虛則腸道失于溫煦,陰寒內結,便下無力,使排便時間延長,形成便秘。如《景嶽全書,秘結》曰:“凡下焦陽虛,則陽氣不行,陽氣不行則不能傳送,而陰凝于下,此陽虛而陰結也。”
5.陰虧血少素體陰虛;津虧血少;或病後産後,陰血虛少;或失血奪汗,傷津亡血;或年高體弱,陰血虧虛;或過食辛香燥熱,損耗陰血,均可導致陰虧血少,血虛則大腸不榮,陰虧則大腸幹澀,腸道失潤,大便幹結,便下困難,而成便秘。如《醫宗必讀·大便不通》说:“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
上述各種病因病機之間常常相兼爲病,或互相轉化,如腸胃積熱與氣機郁滯可以並見,陰寒積滯與陽氣虛衰可以相兼;氣機郁滯日久化熱,可導致熱結;熱結日久,耗傷陰津,又可轉化成陰虛等等。然而,便秘總以虛實爲綱,冷秘、熱秘、氣秘屬實,陰陽氣血不足所致的虛秘則屬虛。虛實之間可以轉化,可由虛轉實,可因虛致實,而虛實並見。歸納起來,形成便秘的基本病機是邪滯大腸,腑氣閉塞不通或腸失溫潤,推動無力,導致大腸傳導功能失常。
【臨床表現】
本病主要臨床特征爲大便排出困難,排便時間或/及排便間隔時間延長,糞質多于硬。其表現或糞質幹硬,排出困難,排便時間、排便間隔時間延長,大便次數減少,常三五日、七八日,甚至更長時間解一次大便,每次解大便常需半小時或更長時間,常伴腹脹腹痛,頭暈頭脹,嗳氣食少,心煩失眠等症;或糞質幹燥堅硬,排出困難,排便時間延長,常由于排便努掙導致肛裂、出血,日久還可引起痔瘡,而排便間隔時間可能正常;或糞質並不幹硬,也有便意,但排便無力,排出不暢,常需努掙,排便時間延長,多伴有汗出、氣短乏力、心悸頭暈等症狀。由于燥屎內結,可在左下腹扪及質地較硬的條索狀包塊,排便後消失。本病起病緩慢,多屬慢性病變過程,多發于中老年和女性。
【診斷】
1.大便排出困難,排便時間或/及排便間隔時間延長,糞質多幹硬。起病緩慢,多屬慢性病變過程。
2.常伴有腹脹腹痛,頭暈頭脹,嗳氣食少,心煩失眠,肛裂、出血、痔瘡,以及汗出,氣短乏力,心悸頭暈等症狀。
3.發病常與外感寒熱,內傷飲食情志,髒腑失調,坐臥少動,年老體弱等因素有關。
4.纖維結腸鏡等有關檢查,常有助于便秘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鑒別診斷】
積聚積聚、便秘均可在腹部出現包塊。但便秘者,常出現在左下腹,而積聚的包塊在腹部各處均可出現;便秘多可扪及條索狀物,積聚則形狀不定;便秘之包塊排便後消失,積聚之包塊則與排便無關。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辨寒熱虛實糞質幹結,排出艱難,舌淡苔白滑,多屬寒;糞質幹燥堅硬,便下困難,肛門灼熱,舌苔黃燥或垢膩,則屬熱;年高體弱,久病新産,糞質不幹,欲便不出,便下無力,心悸氣短,腰膝酸軟,四肢不溫,舌淡苔白,或大便于結,潮熱盜汗,舌紅無苔,脈細數,多屬虛;年輕氣盛,腹脹腹痛,嗳氣頻作,面赤口臭,舌苔厚,多屬實。
治療原則
根據便秘實證邪滯大腸,腑氣閉塞不通;虛證腸失溫潤,推動無力,導致大腸傳導功能失常的基本病機,其治療當分虛實而治,原則是實證以祛邪爲主,據熱、冷、氣秘之不同,分別施以瀉熱、溫散、理氣之法,輔以導滯之品,標本兼治,邪去便通;虛證以養正爲先,依陰陽氣血虧虛的不同,主用滋陰養血、益氣溫陽之法,酌用甘溫潤腸之藥,標本兼治,正盛便通。六腑以通爲用,大便幹結,解便困難,可用下法,但應在辨證論治基礎上以潤下爲基礎,個別證型雖可暫用攻下之藥,也以緩下爲宜,以大便軟爲度,不得一見便秘,便用大黃、芒硝、巴豆、牽牛之屬。
分證論治
『實秘』
·肠胃积热-
症狀:大便于結,腹脹腹痛,面紅身熱,口幹口臭,心煩不安,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脈滑數。
治法:瀉熱導滯,潤腸通便。
方藥:麻子仁丸。
方中大黃、枳實、厚樸通腑泄熱,火麻仁、杏仁、白蜜潤腸通便,芍藥養陰和營。此方瀉而不峻,潤而不膩,有通腑氣而行津液之效。若津液已傷,可加生地、玄參、麥冬以養陰生津;若兼郁怒傷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若燥熱不甚,或藥後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麟丸以通腑緩下,以免再秘。
本型可用番瀉葉3-9g開水泡服,代茶隨意飲用。
·气机郁滞
症狀:大便于結,或不甚幹結,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暢,腸鳴矢氣,腹中脹痛,胸脅滿悶,嗳氣頻作,飲食減少,舌苔薄膩,脈弦。
治法:順氣導滯。
方藥:六磨湯。
方中木香調氣,烏藥順氣,沉香降氣,大黃、槟榔、枳實破氣行滯。可加厚樸、香附、柴胡、萊菔子、炙枇杷葉以助理氣之功。若氣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黃芩、栀子、龍膽草清肝瀉火;若氣逆嘔吐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若七情郁結,憂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歡皮疏肝解郁;若跌仆損傷,腹部術後,便秘不通,屬氣滯血瘀者,可加桃仁、紅花、赤芍之類活血化瘀。
·阴寒积滞
症狀:大便艱澀,腹痛拘急,脹滿拒按,脅下偏痛,手足不溫,呃逆嘔吐,舌苔白膩,脈弦緊。
治法:溫裏散寒,通便導滯。
方藥:大黃附子湯。;
方中附子溫畢散寒,大黃蕩除積滯,細辛散寒止痛。可加枳實、厚樸、木香助瀉下之力,加幹姜、小茴香以增散寒之功。
『虛秘』
·气虚
症狀:糞質並不幹硬,也有便意,但臨廁排便困難,需努掙方出,掙得汗出短氣,便後乏力,體質虛弱,面白神疲,肢倦懶言,舌淡苔白,脈弱。
治法:補氣潤腸,健脾升陽。
方藥:黃芪湯。
方中黃芪大補脾肺之氣,爲方中主藥,火麻仁、白蜜潤腸通便,陳皮理氣。若氣虛較甚,可加人參、白術,“中氣足則便尿如常”,氣虛甚者,可選用紅參;若氣虛下陷脫肛者,則用補中益氣湯;若肺氣不足者,可加用生脈散;若日久腎氣不足,可用大補元煎。
·血虚
症狀:大便幹結,排出困難,面色無華,心悸氣短,健忘,口唇色淡,脈細。
治法:養血潤腸。
方藥:潤腸丸。
方中當歸、生地滋陰養血,火麻仁、桃仁潤腸通便,枳殼引氣下行。可加玄參、何首烏、枸杞子養血潤腸。若兼氣虛,可加白術、黨參、黃芪益氣生血,若血虛已複,大便仍幹燥者,可用五仁丸潤滑腸道。
·阴虚
症狀:大便幹結,如羊屎狀,形體消瘦,頭暈耳鳴,心煩失眠,潮熱盜汗,腰酸膝軟,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潤腸通便。
方藥:增液湯。
方中玄參、麥冬、生地滋陰潤腸,生津通便。可加芍藥、玉竹、石斛以助養陰之力,加火麻仁、柏子仁、瓜蒌仁以增潤腸之效。若胃陰不足,口幹口渴者,可用益胃湯;若腎陰不足,腰酸膝軟者,可用六味地黃丸。
·阳虚
症狀:大便或幹或不幹,皆排出困難,小便清長,面色觥白,四肢不溫,腹中冷痛,得熱痛減,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脈沉遲。
治法:溫陽潤腸。
方藥:濟川煎。
方中肉苁蓉、牛膝溫補腎陽,潤腸通便;當歸養血潤腸;升麻、澤瀉升清降濁;枳殼寬腸下氣。可加肉桂以增溫陽之力。
若老人虛冷便秘,可用半硫丸;若脾陽不足,中焦虛寒,可用理中湯加當歸、芍藥;若腎陽不足,尚可選用金匮腎氣丸或右歸丸。
便秘尚有外導法,如《傷寒論》中的蜜煎導法,對于大便幹結堅硬者,皆可配合使用。
【轉歸預後】
由于腑氣不通,濁氣不降,便秘常可引起腹脹,腹痛,頭暈頭脹,食欲減退,睡眠不安等症,便秘日久,可引起肛裂、痔瘡。便秘一病,若積極治療,並結合飲食、情志、運動等調護,多能在短期內治愈,年老體弱及産後病後等體虛便秘;,多爲氣血不足,陰寒凝聚,治療宜緩緩圖之,難求速效。
【預防與調攝】
應注意飲食調節,便幹量少者,適當多食富含纖維素的粗糧、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燥火之食。增加體力活動,加強腹肌鍛煉,避免久坐少動。應保持心情舒暢,戒憂思惱怒。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結語】
便秘是臨床上的常見病證,以大便排出困難,排便時間或/及排便間隔時間延長,大多糞質幹硬爲臨床特征。診斷時應與積聚相鑒別。便秘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寒熱之邪,內傷飲食情志,病後體虛,陰陽氣血不足等。本病病位在大腸,並與脾胃肺肝腎密切相關。形成便秘的基本病機是邪滯大腸,腑氣閉塞不通或腸失溫潤,推動無力,導致大腸傳導功能失常。辨證以寒熱虛實爲要點。其治療當分虛實而治,原則是實證以祛邪爲主,據熱、冷、氣秘之不同,分別施以瀉熱、溫散、理氣之法,輔以導滯之晶;虛證以養正爲先,依陰陽氣血虧虛的不同,主用滋陰養血,益氣溫陽之法,酌用甘溫潤腸之藥。大便幹結,解便困難,可用下法,但注意應在辨證論治基礎上輔以下法,並以潤下爲基礎,個別證型雖可暫用攻下之藥,也以緩下爲宜,以大便軟爲度,不得—見便秘,便用大黃,芒硝、巴豆、牽牛之屬,以防愈下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