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胃部是我們身體比較敏感的器官之一,受外界刺激影響、不良飲食習慣或相關疾病影響,極易産生不適症狀。今天我們來討論如何通過穴位按摩緩解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這兩種胃部不適的症狀。
一、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又稱“積滯”或“食積”,在中醫理論中,“積滯”或“食積”的原因有三種:虛證、實證和虛實夾雜。實證大多是由于受外邪或飲食不節,影響了脾胃消化;虛證是由于脾胃虛弱,影響消化所致;而虛實夾雜則包括前二者。以上三種情況都會導致消化系統運作,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消化。偶爾消化不良對身體的危害不會很大,但如果長期或出現習慣性的消化不良,就會嚴重影響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吸收,很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同時誘發腸胃相關疾病。
1、穴位選擇
中脘穴(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中點處)、內關穴(手腕橫紋向上三橫指,兩條筋之間)、
足三裏穴(站立後彎腰,以手虎口圍住同側腿的膝蓋骨上側外緣部分,其余四指向下,中指之間處)
脾俞(肚臍水平線與脊柱相交椎體上推三個椎體,中線旁開兩橫指即可)
胃俞(肚臍水平線與脊柱相交椎體上推兩個椎體,中線旁開兩橫指即可)
1.1 按揉內關5~6分鍾,按揉足三裏、中脘2~3分鍾。
1.2 在睡覺前,單手掌順時針在腹部按摩100~200圈。
1.3 家裏有刮痧板的朋友可以利用刮痧板面部自上而下對背部的脾胃區域進行刮拭,然後用角刮法針對脾腧穴和胃俞穴進行刮拭。
2、由于消化不良極易伴隨有腹瀉、腹痛、消瘦、貧血及全身性營養不良等症狀,因此對弈上述症狀我們再提出以下幾條飲食調養的建議:
2.1攝入充足的熱量和蛋白質。選用高蛋白質、高熱低脂、半流質食物或者軟飯。
2.2補充足夠的維生素。除了通過食物攝入意外,必要時補充服用維生素,根據具體的臨床症狀,補充相應的維生素。
2.3注意電解質平衡。飲食中要攝入鮮果汁、無油的肉湯等。
2.4少食多餐。選擇細軟容易消化的食物,保證營養的同時,減少腸胃負擔。
二、食欲不振
疲勞、抑郁、緊張、過度飲食、運動不足、慢性便秘、慢性胃炎、肝病、腎病、甲狀腺功能退化等很多疾病都可能引發食欲不振。
從中醫角度來看,食欲不振多與脾胃有關,是脾胃受納、運化功能失常的一種表現。針對食欲不振的中等莊,就我們可以通過刺激穴位,按摩來進行緩解。
1、穴位選擇
鸠尾穴(上腹部,胸劍聯合部沿中線下一橫指)、中脘穴(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中點處)
天樞穴(肚臍左右兩側三指寬處)、氣海穴(肚臍下部一寸半,約兩指寬)
足三裏穴(站立後彎腰,以手虎口圍住同側腿的膝蓋骨上側外緣部分,其余四指向下,中指之間處)
膽俞(肩胛骨下角水平線與脊柱相交處下推三個椎體,中線旁開兩橫指處)
肝俞(肩胛骨下角水平線與脊柱相交處下推兩個椎體,中線旁開兩橫指處)
1.1以溫和、較淺的力道按揉上腹部的鸠尾穴和中脘穴。頻率不用太快,以每分鍾30-60次爲宜,以此改善腹部的血液循環,促進胃腸道的蠕動、消除胃脘脹氣。
1.2順勢向下按揉下腹部,肚臍周圍的天樞穴和氣海穴,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向分別按揉100次左右,以産生酸脹感爲宜,達到疏氣活血、健脾胃和調補髒腑的功能。
1.3按揉雙腿的足三裏穴位2-3分鍾,以産生酸脹感爲宜。
1.4捏脊。從背部尾骨向上,順著脊背正中的向頸部推捏,反複三次。要注意速度和力度要均勻,每秒鍾3-4次。通過捏脊可以增強消化吸收和神經調節能力。
1.5背俞穴位重點指壓。按揉背部膽俞、肝俞、胃俞、脾腧時,患者應配合吐氣,用力按壓6秒鍾左右再自然呼吸。重複3-4次。
2、飲食建議
2.1 飲食要以稀軟易消化、少量多餐爲佳。
2.2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保持情緒穩定,進餐前環境應舒適、平和。
2.3 飯菜營養要均衡,盡量達到色香味俱全,定期更換食譜,改變烹饪方法,以此提升患者食欲。
2.4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提高食欲。
五福雲健康,會經常與大家分享經絡保健的知識,讓經絡保健更通俗、易懂。歡迎大家閱讀、關注和轉發。
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