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好編劇,現在恐怕很少有人第一時間數出三位以上。而近期播出的《安家》爭議頗大,有人說它戲劇沖突太強烈,不是職業劇。
猶記六六曾在該劇開播前發文:“我們是行業劇,不談愛情。”沒想到立刻被打臉,不過大家還是真香了。
無論是房似錦(孫俪飾演),亦或是徐姑姑(羅晉飾演)、張乘乘皆性格分明,每賣一套房子總會有各色人物混雜其中,在群像式創作這一塊,六六無疑是成功的。
即便《安家》有三觀不正的title,但它還是憑借多元敘事結構保證在及格線以上。然隔壁的《完美關系》則被吐槽得體無完膚,同樣是安建導演,卻是兩種不同風格。
一個真實到可怕,一個假大空。顯然《完美關系》是後者,用最強的陣容,拍著最爛的劇本,在《芳華》、《只有芸知道》中收獲一致好評的黃軒陷入了用力過度的困境。
因一句“老娘天下最美”彰顯女性自信的佟麗娅,成了瞪眼睛演技2.0,縱然氣質女星陳數、高露以及老演員凱麗、劉鈞傾情加盟,也救不了這部劇3.9分的口碑。
劇迷們紛紛發起話題:“好編劇都去哪兒了?”確實,《完美關系》的失敗僅僅只是個案,但回顧這幾年的電視劇發展,好劇實在不多,多數中規中矩,在及格線邊緣徘徊。
一、用心找演員,用腳寫劇本成普遍現象
好劇本捧新人,差劇本則靠演員知名度帶起熱度。
在這個春節,由網文改編而成的電視劇不在少數,比如《大唐女法醫》,原作有名氣,演員自帶流量。
女主冉顔在書裏爲高冷禦姐範,到了劇中化身瑪麗蘇女主角,還兼備渣女屬性,男主男二仿佛拿錯了劇本,人設弱化,剪輯混亂,案情不夠愛情來湊。
全程靠周潔瓊的顔撐過幾集。
另外,都市戀愛題材《下一站是幸福》,請來了宋茜、宋威龍這樣的高顔值組合,卻也難逃劇本桎梏,人物性格不飽滿,用40集的篇幅講述社會上備受關注的姐弟戀。
結果是,觀衆觀感是描寫得太不真實,說是偶像劇不夠溫情,說是都市家庭劇,不夠接地氣。
連大火的《錦衣之下》和《枕上書》都被劇迷責難劇本不太強。
影視寒冬之下,尚無高質量作品問世。再往前追溯,注水劇橫行。以《青雲志》爲例,制作方投資上億,請來當紅明星李易峰、趙麗穎、tfboys,一衆配角顔藝俱佳,原著《誅仙》擁有上萬書迷,全程實地實景拍攝,金牌造型師陳顧方保駕護航(電視劇《仙劍奇俠傳》系列造型師),勢要打造史上最強仙俠巨制。
最終成果大家有目共睹,《青雲志》被戲稱“注水志”,給配角加戲無可厚非,最重要的是劇本已經偏離原著主線,支離破碎。
出品方歡瑞也因此走起下坡路,隨後的《天乩之白蛇傳說》、《聽雪樓》皆被吐槽,虎頭蛇尾,中間注水循環。
那麽國內真的沒有好編劇了嗎?
二、曾經有多少好編劇
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人才的挖掘跟培養一樣重要。在IP二字貫穿影視圈的現在,編劇的知名度遠不如以前,早期演員搶著和老牌編劇合作,而今因爲有網文在手,制作方也就不那麽在乎挖掘新人編劇,新人編劇只不過是資方意見的執行者。
相反,之前編劇才是主宰者。比如海岩、王朔、六六、劉和平、蘭曉龍、鄒靜之等人的名字如雷貫耳,那時一旦有人被編劇挑中,便可成爲所謂的“岩男郎”、“朔女郎”。
擅長青春犯罪、救贖題材的海岩用《永不瞑目》、《拿什麽拯救你,我的愛人》捧紅了陸毅、劉烨,“娘娘”孫俪更是借《玉觀音》一炮而紅。從愛情到法律,情與理之間,海岩用較大的筆墨聚焦人物內心的掙紮,龍小羽(劉烨飾演)憂郁神傷的表情至今難忘。
安心、肖童、毛傑三人的情感糾葛,看不出所謂的“渣”,更是人性層面的思考,真應了一句話,主角可以三觀不正,但她的行爲邏輯不能沒有三觀。
純文學背景出身的劉恒,一出手便是《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以非常細微的目光捕捉生活細節,張大民(梁冠華飾演)嘴貧、家貧,自卑又怯弱,常常陷入困境後,會自己安慰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的縮影。
這樣的生活劇如今已不多見,編劇劉恒稱花了2到3年時間,去街道、胡同考察,以筆記整理的方式重新編排。
在你以爲他只會寫這類劇後,劉恒又交出了《少年天子》,以當代人的視角透視宮廷情愛爭鬥,郝蕾、楊蓉、霍思燕、鄧超幾位新人同台飙演技,無論是聖母心的烏雲珠,還是幾近癡狂的皇後,編劇都用抒情的方式處理。
而後六六異軍突起,用極大的戲劇沖突描寫都市婚戀,《王貴與安娜》是父輩愛情,《雙面膠》則是婆媳之間的矛盾糾紛,媳婦做什麽、吃什麽,婆婆都要插手,丈夫成了和稀泥的雙面膠,最終引發一場家庭大戰。
真實又貼近社會熱點,這是六六的最大優點。
除卻筆者提到的編劇外,還有王倦、高滿堂、申捷、陳曼玲等優秀原創編劇。
那10年以後,他們都去哪兒?
三、好編劇都去哪兒了?
10年前,編劇們聯手“神仙打架”,好編劇大導演親自聯系,甚至編劇的名聲比導演響得多。
可惜10年後,《慶余年》、《安家》熱播,而編劇卻是10年前的老牌編劇,也就說這10年裏竟沒有誕生新的優秀編劇(《琅琊榜》編劇海宴算一個)。
說起編劇,于正在00後心中最有知名度。
六六轉型不再關注婚戀,《心術》、《安家》這類劇相繼出現,觀衆需要行業劇,編劇必須要順應市場。
然六六的轉型並不算太成功,《安家》爭議頗大,不算完整的行業劇。另外王倦推出了《大宋少年志》,依舊是顛覆傳統、消解結構的反套路模式。
至于海岩倒是沒了風聲,實則他回家做起了總裁,同時任旅遊專業的教授,已經沒有時間創作。直到18年才寫出了《昆侖歸》,這次他改變文風,嘗試科幻愛情劇,講述的是外太空人與地球人的背叛與謊言。
這麽看,雖換了背景,還是海岩的味道,同樣這部劇都是新人主演,唯一有點名氣就王楚然。(期待播出後的效果)
一直在轉型的申捷,從刑偵劇到武俠劇,再到青春愛情劇,4年前用《雞毛發飛上天》、《白鹿原》證明了自己在現實題材方面的能力。一部《誅仙1》又將其拉下神壇。
在網絡小說改編成風的浪潮中,老牌編劇好像被“逐出”門外,一流編劇們有自己的操守和堅持,他們要麽與固定的大導演有合作,普通影視公司請不到,要麽拒絕媚俗化的創作,或自己當起制片人兼導演,如徐兵推出《新世界》、《我的北京等你》。
但是老牌編劇並不一定是常勝將軍,在觀衆口味和創作手法上能否繼續博得好評,很難說!
同時,老牌編劇還在掙紮是否繼續創作時,新人編劇正爲了署名權暗地爭鬥。現在一部劇多達六、七位編劇,一旦前後編劇溝通不及時,劇本注水或前後不一致的情況便會出現,而有些編劇甚至沒被署名,也許某個精彩的部分就是他的靈感。
不規範是國內編劇業的常態,沒有生活體驗是新人編劇的致命弱點。
何時才能等到各家編劇“爭奇鬥豔”?尚未知曉,但筆者知道那時國産劇一定會迎來新的黃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