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還熱得想脫衣服,晚上就風蕭蕭兮一身寒,忽冷忽熱,成爲了最近天氣的最佳寫照。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這是北宋詞人張先在《青門引》中的名句——天暖之感爲“乍”;天冷之感爲“輕”,既有春暖花開,也有春寒料峭,描述的正是春季裏忽冷忽熱、反複無常的天氣。
俗話也說“春天臉,孩兒面,一天變三變。”春季天氣多變,冷暖交錯頻繁,機體很難適應陰晴不定的氣候,容易造成人體免疫力降低,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
春天到了,各類疾病高發
春日裏氣溫變化不定,作爲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肺,是最容易受到外來之物侵害的髒器。如果寒氣等外邪侵犯到肺,會削弱人體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
據公共衛生科學數據中心數據顯示,春季過敏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遠遠高于其他季節。
此外,春日裏天氣時晴時雨,春雨潤物亦添濕氣。外濕侵入人體往往表現爲頭暈頭痛、乏力易困、肌肉酸痛、關節腫痛等,還可能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情況。
春季養生,別忽視這些事
春季養生,不僅要注意哪些可以做,也要注意怎麽正確的做,總結來說,就是“三要三不要”。其中,“三要”分別是:
一、要正確春捂
春季是由寒向熱過渡的時節,氣候特點是陽氣漸生,陰寒未盡,因此“春不忙減衣”,不要過早脫掉冬衣,還要重點“捂”好背、腹、足底等部位。
在中醫看來,人體下半身位置偏寒,對風寒的抵禦能力較差,而且寒氣大都由下而上侵入體內,所以,下半身千萬不能挨凍,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每晚睡覺前用熱水泡泡腳,以驅寒通絡、改善血液循環。
二、要給房間通風
清代溫病大師王孟英曾指出“人煙稠密之區,疫病時行者,以地氣既熱,穢氣亦勝也,故住房不論大小,必須開爽通氣,掃除清潔,庶幾清風自來,疫氣自然消散。”
經常開窗通風,能夠加速空氣流通,防止細菌病毒聚集。
三、要多曬曬太陽
春季要養陽,所以應多曬太陽,每天曬半小時的太陽,能幫助人驅除寒氣、提振精神。
說完什麽“該做”,接下來,我們說一說什麽事情“不該做”:
一、不要貪喝冷飲
寒涼的食物不宜在春季食用,特別是冰淇淋、冷飲等,否則會將寒氣聚集在體內,傷害五髒六腑,引起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免疫力降低等症狀。
女性更要注意,貪吃冷飲也容易誘發痛經以及月經不調。
二、不要久坐不動
《黃帝內經》中有“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一說,春天本來就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季節,應該順應自然界的規律,讓自己也動起來。
每周至少進行2~3次的有氧運動,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喚醒身體,促使新陳代謝。
三、不要熬夜過勞
根據研究,熬夜一天,肝髒需要一周的時間才能恢複其正常的機能。春天是養肝的季節,每晚早點入睡,肝髒才能得到充分休息,恢複元氣。
春天防病,艾灸可溫陽除濕
春季高發的各種疾病,多與“寒”、“濕”等邪氣有關。而艾草性味苦、辛、溫,通十二經,最大的作用就是溫陽散寒除濕,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春季艾灸,多取後背膀胱經上的背俞穴,如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等,以調節五髒氣機;同時選取督脈上的穴位,如大椎、命門等,用以溫通經脈。
濕氣比較重,受春困之苦的人群,建議再加上豐隆、曲池、陰陵泉等穴,除濕的同時還能起到健脾理氣的作用,幫助改善大便稀溏、腹滿腹漲、不思飲食等問題。
《本草綱目》記載:“艾,外用灸百病,壯元陽,通經脈,行氣補血。”艾灸能調節氣血、增強免疫力,艾灸時産生的艾煙,同時還能起到消毒、殺菌等作用。近日有媒體報道: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課題——由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常小榮主研的《艾煙空氣消毒的研究進展》得出結論:艾煙消毒作爲一種行之有效的空氣消毒方法,對多種病原微生物具有殺滅作用,具有與紫外線消毒、消毒溶液等其它消毒方法相同甚至更爲理想的消毒效果,並且傳播範圍更廣泛。」
在流感高發的春季,常用艾熏蒸居室,可以有助于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
在這個疫情防治的關鍵時期,養好身體顯得尤爲重要。連忙于防疫的鍾南山院士都堅持每天運動,你還不趕緊行動起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