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個截止到2020年3月30日下午的數據↓
1
疫情一開始在海外綻放,先是韓國,然後就是日本。
畢竟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日本真的火起來,是網傳的每人一輛救護車,接回自己的僑胞,以及鑽石公主號一船人越檢測越多開始的。
看到鑽石公主號一個妹子雖然檢測了是陰性,但下船後自由活動,接著跟閨蜜約了去吃壽司,大家直接受不了了,都紛紛表示,日本要大爆發了。
時光飛逝,從2月19號下船,到今天的3月30號,日本並沒有大爆發。
准確的說,是截止到前幾天,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才舉了個牌子說,周末你們都趴家裏,不要隨便出去浪,因爲看這個數據情況,東京有爆發的可能了。
只是說,有這個可能了,在臨界點了,並不是說真的爆發了。
所以,從前天開始,東京才第一次進入了真正的囤貨時期。
也許有人會說,別瞎扯了,上次囤貨是衛生紙!
沒錯,上次是衛生紙,日本也是全球第一個搶購衛生紙的國家,這一次才是吃喝的。
也就是說,上次搶購衛生紙的時候,並沒有人搶購吃喝的,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從時間上來說,韓國和日本是最先進入輻射範圍的,日本應早就進入搶購潮,但在地球另一邊的美國的中獎數字都超過中國了,歐洲一塌糊塗,英國一哥和王子都中獎了,日本才開始搶購吃喝,這….正常嗎?
2
網上有一種聲音是說,日本爲了保奧運會,所以隱瞞了數字。
還有一種聲音說,日本是故意不檢測,如果放開了檢測,那數字是很驚人的,這也屬于一種隱瞞。
對于這些說法,咱們不站隊,只從武漢和意大利以及美國現在的實際情況去聊,如果真的日本有那麽多人中獎了,卻隱瞞了,或者有很多人中獎了,卻故意不檢測,那會發生什麽事?
是不是會出現:醫院被擠爆,社交媒體上一片哀嚎,求救的信息滿天飛,醫療物資大量短缺請求支援,以及,冷櫃不夠用….
數字可以隱瞞,但是大活人得了病,治不過來,現在社交媒體這麽發達,那肯定是發出聲音的。
隱瞞不隱瞞咱們沒辦法知道,但是從結果導向的角度去去看,截止今天,2020年3月30號,日本沒有大爆發,醫院沒有被擠爆,社會秩序還是井然滴。
接下來,是從本文作者東京城哥個人的角度,去聊聊,日本是怎麽做到,在這兩個月裏,拉長了疾病的中獎周期,讓社會付出較小代價,獲得了今天的局面。
不一定正確,只是提供一些思考角度。
3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災害頻發的國家。地震,火山,海嘯,讓日本這個國家天生就比其他的國家具有憂患意識。
不管是學校裏對于孩子的教育,還是從上到下的危機應對,不管是物資儲備,還是應急場所的建設和使用,以及整個社會的災害防治體系,日本都比其他的國家更有實戰經驗。
下圖爲311大地震時,日本民衆有序排隊領救災物資的場景↓
瘟疫雖然不同于地震海嘯,但是本質上都是災害。
災害裏,有原生災害和次生災害,以疫情爲例,比如說,原生災害就是某人被感染,中獎了。
而次生災害,就是中獎後的某人惡意往電梯按鈕上吐唾沫。
再比如說,原生災害是某人中獎了,次生災害是他刻意隱瞞自己中獎的信息,到處出去浪。
在這一點上,日本不能說沒有次生災害,但是由從小的教育和整個體系的良好運轉,相對來說,會大大的減少了次生災害的發生,所以城哥個人認爲,這也是日本至今沒有大爆發的支撐因素之一。
這一點還可以更展開聊一下。
更細微的微觀,是日本政府要求民衆在出現發熱和咳嗽症狀以後,不要再出門,自我隔離,同時,不要著急去大醫院,而是聯系社區醫院,在社區醫生的指導下治療,四天還沒有緩解症狀,並且症狀有加強的情況下,再打急救電話,會有專門的醫生上門去處置。
這看上去沒有什麽更高級的地方,歐美不也這樣操作的嗎?
但是這就回到了次生災害的問題了,日本的教育理念裏,深入國民骨髓的,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這個不給別人添麻煩,當然就包括了,“如果自己感覺到不適,那就盡量少出門,不出門,必須出門也做好防護,避免感染到他人,不給他人添麻煩”。
一個社會體系裏,如果人人都是這樣去約束自己,那就會構成一種很強大的看不見的網,共同去支撐起良好的社會秩序,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
當平時沒有什麽事情發生時,這其實沒啥特殊的,但是當疫情到來以後,這種結構直接帶來的,就是人傳人的速度和烈度會被大大的降低。
有關這一部分,城哥知道很多朋友並不認同。
沒關系,咱們從以下這一組照片裏,去看出一些端倪,讓我們去感受一下,當城市的管理者從不給居民添麻煩的角度去治理這個城市,那民衆自然就會從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角度去愛這個城市。
下圖是路邊一顆普通的樹,介紹樹的標牌是用可伸縮的彈簧固定在樹上,既可以伴隨樹成長,又不會對樹造成束縛和破壞,小小的一個動作背後,反應的是一種對樹的照顧,對未來的預期,還有對植樹者勞動的尊重,以及對城市財産的保護↓
下圖是埼玉新都心的盲道,不只是盲道的問題了,而是每一個拐彎點的盲道材質,都跟直行盲道不同,同時,整個區域的導覽牌,是帶盲文和帶聲音的。
當整個城市的弱勢群體可以享受正常人的生活時,那對社會的不滿程度自然會降低,當發生了像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就更不容易産生泄私憤和報複社會的行爲↓
盲文標示↓
配合盲文的聲音按鈕↓
普通馬路上的盲道,也絕不糊弄,注意看井蓋跟盲道的銜接,需要多說一嘴的,是這種盲道的材質,有的其實是類似雙面膠的貼紙,貼馬路上就行↓
有關日本洗手間的各種幹淨整潔舒服人性化,幾乎全境的溫水沖洗系統,以及紅外線感應免手按沖水裝置,都是避免交叉感染的一些微觀之一,城哥就先不在這多說了,各位應該都有所耳聞。
隨手放一張圖上來,很多洗手間都是考慮到了父母帶孩子的不方便,而專門給提供了方便的設計。(下圖右下角標示,父親帶女寶寶進出男廁所也不會尴尬)
這種爲群衆充分考慮的各種細節,相信每一個人都是坐在屁股下,感恩在心裏,然後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加倍的回饋給整個社會,而不是反向操作的↓
再說個細節。
下圖,是城哥在路邊隨手拍到的日本群衆扔垃圾,白色的這一摞是牛奶盒的外包裝,喝完牛奶後,塑料蓋擰下來,剪開,鋪平,晾幹,捆紮,等到扔資源類垃圾時,被收走。
這雖然看似是很繁瑣,讓日常生活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但是就像上圖裏所拍攝的,整個社會給居民足夠友善的大環境,所以每個人在付出自己的心力去維護這個大環境上,開始會是因爲強制約束而不得不去做,後來就會成爲一種正常的生活習慣↓
再看幾個街頭普通的垃圾箱,沒有汁水橫流,安靜的像一個個儲物箱↓
疫情沒有大爆發,俺認爲,就是靠這樣一個個的微觀堆疊起來,而不是靠某一個措施,或者某一個政策去一下子控制住的,所以,日本自己也很難跟解釋,爲什麽SARS,H1N1,在日本都沒有大爆發。
接下來,我們再聊聊其他的因素。
4
很多朋友都跟城哥討論過,疫情至今沒有大舉擴散,除了日本人自身就喜歡戴口罩,除了醫院的分診制度,除了人比較自律之外,還有什麽其他的原因?
城哥個人認爲,還有兩大塊因素,是市面上沒有太有人聊過的。
其一,是大量日本人在疫情之前就一直在過著自我隔離的生活。
第二,日本的城市設計,自帶隔離功能。
咱們一個個的來講。
5
大家都知道,日本從二戰之後,一心發展經濟,後來飛速發展,一度曾經膨脹的不行,又經曆了泡沫危機,等于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經濟上,全體國民都被狠狠的教育過。
一個孩子,你說不讓他摸電門,他是不會聽的。
等咔嚓被電了,他自己就老實了。
日本所謂佛系文化,宅文化,也許有所謂的國民性,但城哥認爲,最重要的,是經曆過了輝煌,也土豪大金鏈子過,結果呢,被教育了,返璞歸真了,有點佛家“出世”的意思。
這個角度,結合日本社會的來自中國大唐的文化影響與傳承,再結合他們對西方文化裏對于自我,私産,界限,的理解,最終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日本社會樣子——人和人見面遠遠的點頭鞠躬而不握手,避免直接的接觸;公共場所幾乎無人大聲說話,就連手機也盡量不接打,直接避免了飛沫在空中的噴出;每個人成年後不跟父母居住,大量的獨居,孩子也是自己帶,不指望父母,這就直接避免了疫情的家族傳播。
這裏面的“獨居”,其實就是最好的隔離。
熟悉日本社會的朋友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可以完全不說話的國家。
通過對電力的精准控制,日本的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的停車,都是精算機收費,幾乎沒有人工,這本身就減少了人和人之間的接觸,如果你在東京生活,在交通的問題上,你不需要跟別人交談,一切都是自助,這本身就等于是一種隔離的環境。
下圖是東京都市圈埼玉縣的一個自行車自助停車場↓
交通不需要跟人溝通,那生活上呢?當然也完全沒問題。
日本的自動販賣機遍布大街小巷,不只是買水,買香煙,安全套,冰激淩,咖啡,面包五花八門,啥都能自動販賣,投個幣就行,不需要個任何人溝通,這就是生活上的自我隔離狀態↓
除了自動販賣機之外,你去大量飯館吃飯,也不用跟服務員說話點菜,門口都會有一個點菜機,還是投幣,按鈕,會出來一張小票,拉面一碗,你想加個蛋,加點肉,加點海苔,湯濃點淡點,都可以按鈕標注,咔咔打出幾張小票,你給服務員或者廚師就行,無需交談,無需交流,這是不是一種由來已久的隔離體系?↓
然後就是遍布全境的便利店。
日本的便利店,幾乎全是自動門,人的進出,就連門都不需要去接觸↓
吃喝和生活上所有的事,比如交水電燃氣費,處理垃圾,買機場巴士的票,打印複印,拍證件照,ATM取款,買本AV雜志(此處刪除了兩張圖),甚至坐下來喝杯水,用便利店的免費微波爐熱點東西吃,都完全不需要跟人溝通,全程自助。
唯一需要接觸的,就是付錢環節,但服務員也沒有什麽廢話,付錢走人,你能說,這不是一種隔離狀態?↓
抱歉,圖放錯了,城哥知道你們希望錯上加錯,同學,你的思想很危險呀!
當然,有一些場景,是很難做到不跟人接觸的,比如你想要去商場買幾米電線,總要服務員給量一下,裁剪一下吧?
作爲一個天然的隔離社會,日本人的腦洞,有時候是很大的,看下面這樣一組圖↓
這是一個日本的家居超市,如果你想買電線,那你看著上面的牌子,自助就可以選好,無需咨詢營業員↓
選好了之後,把電線放到這個架子上,然後一圈一圈的纏起來↓
纏好了,自己看看幾米↓
在你選好的電線下面有小票,你自己撕下來,填上幾米,然後用架子上的繩子捆起來,用架子上的透明膠把小票貼在電線上,拿著去營業員那裏結賬就行↓
有的朋友會問,你買了貴的線,拿了便宜線的小票行不行?
可以。
那買了十米,寫上八米,行不行?
也行。
沒人管?
沒人管,不只是線材,螺絲呀,釘子呀,也都這樣,數量和型號自己填,一切自助,無人監督。
不只是這樣,熟悉日本的朋友都知道,日本全境街上的紅綠燈,也幾乎沒有拍照罰款的系統,全憑自覺。
說個更誇張的,大量土著出沒的超市商場,連物品出門報警的系統都沒有。
壓根就沒有這種設計。
有一次東京城哥在一個超市選了東西,沒結賬就去洗手間,找了一圈,發現洗手間在賣場外面,溜達著就去了,上完洗手間,接了個電話,是約了朋友在附近吃飯,朋友到了。
吃飯時,朋友問,城哥你買這玩意多少錢?才想起來沒給錢。
城哥當然趕緊跑回去,道歉說不是故意的,然後給了錢。
當然,咱們還沒有聊在疫情之前,日本的大量超市商場飯店裏,就已經長期在提供免費使用的手指和馬桶用的消毒液。
消毒本來就是日本人的日常↓
某商場的每層電梯口都免費提供↓
咖啡機旁邊也來一瓶↓
有的賣場暫時沒有酒精,就免費給消毒濕巾用↓
超市進出口各來一瓶↓
公共廁所的馬桶蓋消毒液當然也是日常↓
大量的公共廁所是沖馬桶不用按鈕的設計,紅外線感應,避免接觸感染↓
超市的貨架旁邊放個洗手盆隨時洗手也不罕見↓
再小的館子也有小洗手池,洗手液和酒精消毒一個都不能少↓
當然,咱們還沒有聊在疫情之前,日本的大量超市裏,都常年設有消毒殺殺病毒産品的櫃台。
消毒和殺菌以及殺病毒的民用産品種類,多元到令人發指。
這種深入到骨髓裏的衛生習慣,雖然這些産品並不是專門爲殺滅冠狀病毒研發的,但是既然75%的酒精可以滅活,那其他的消殺産品應該也有效。
而常態化的供貨是一個體系,不是說疫情一來加緊生産就可以解決的,這些都是日本之所以沒有大爆發的看不見的支撐力↓
有的地方的扶梯,竟然也是光觸媒的抗菌扶手,也是醉了↓
城哥上網查了查,確實不是吹的↓
以上這些組合起來,就是咱們聊的,大量的日本人其實在疫情之前,就過著不容易中獎的自我隔離的生活,是日本之所以沒有大爆發的基礎支撐。
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單元,日本的城市設計部分。
那就是——雖然人口高度聚集,但是卻是在聚集的同時,做到了有效隔離。
6
朋友們都知道,日本的東京都市圈,是完全按照TOD模式叢的一體化開發,而且在不斷加強的。
TOD的意思,是站城一體,也就是工作和生活圈是依附于車站而建設的。
理論上,車站搞的人口這麽密集,按照東京厚生勞動省發布的官方指導圖,車站典型的屬于三密結合部,應該是最容易導致中獎的地方呀。
東京都市圈的車站,大量的是地面站,或者說,是一些地面跟地下結合的非常好的敞開式車站。
自然風可以很流暢的進出車站。
很多軌道交通其實都是在地面上跑,也有很多是從地面跑到地下的,也有很多是從地下跑到地面的,這種跟自然聯通的建設方式,純粹地下的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麽多,這麽一來,基本就保證了車站通風的順暢,而不是密閉。
車廂裏是容易傳播,但車可以開窗呀↓
日本群衆戴口罩的習慣由來已久;車箱裏非常安靜,幾乎沒有人講話;大家自動保持距離極力避免接觸;到站後迅速下車;由于站的出口很多(新宿站兩百多個出站口)一兩分鍾就能到了大街上;由于街道也是開放式的,所以很多站看似人口很密集,但是站裏空氣流通,分分鍾就能到站外;隨便走五十一百米之後,人口密度馬上就會降下來;城哥個人認爲,這些因素疊加以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獎的人在乘坐公共交通時感染其他人的概率。
下圖是著名的池袋站,每天人流量能達到兩百多萬人,因爲是地面站,所以空氣完全流動,自然光,自然風↓
站台就像有些國內城市的老火車站一樣,能看見天兒↓
埼玉新都心的新建車站看上去很巨大,但也是開放式的地面站,無論是進站還是出站,風都呼呼的↓
看似高樓林立,實際上分流效果非常好,所以形成不了聚集↓
即使不是疫情期間,雖然人口密度非常大,也可以做到讓人和人保持足夠的距離↓
郊區的八王子站就更是如此了,不到一分鍾就能出站↓
出了站就是各種開放式街區,人立馬被分流,消失在人海↓
7
聊完了以上這些,也許有的朋友會很不屑一顧,沒關系,我們來做個假設,假設日本隱瞞了很多重症,只給治療,不公布。
放眼wh和意大利和美國,wh的醫療水平其實也不低,意大利更是全球排名前20的醫療水平,美國紐約更不用說了,那可是醫療實力頂尖的地兒,這三個國家和地區,面對嘩嘩急速流入的患者,治療能力跟不上,都出現了像潰壩一樣的局面。
如果日本也是這樣了,卻沒有發生醫療崩潰,那這背後的醫學治療能力,豈不是超越了現有人類的認知?
由此可知,隱瞞論是站不住腳的。
也就是說,日本確實沒有突然之間增加那麽多的患者,是在預防階段,以上的細節綜合起來,給拉平了曲線。(當然最近有點快速增加的意思了,不是好事)
8
洋洋灑灑寫了六千多字,總結一下城哥的觀點。
日本之所以直到現在沒有大爆發,數字上是不是隱瞞,檢測上是不是故意卡住,咱麽都不討論,只說結果,那就是,事實上,在沒有封城的基礎上,確實沒有那麽多重症住院的消息,整個醫療系統也運轉正常,整個社會都還是井井有條中。
支撐這一切的,是整個體系。是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社會結構,是不給別人添麻煩的人生信條,是醫學科技軟硬實力的,人文的,建築的,管理和配合管理的多方面因素,長期的,共同協作下的結果。
這種支撐力,絕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一個指令,一揮手,就能構建起來的,所以其他國家想要學習和借鑒,也是有難度的。
當然,這個體系也有弊端,那就是,沒有強制力,全靠自覺,總會有不自覺的人,會讓整個體系付出代價。
而且,由于沒有強制力,那很多無症狀的人群也會在不經意間感染別人,這種情況導致的蔓延,會是非人力可控的,所以前期雖然日本的支撐力很強,但現在如果不引入一部分強制措施,則預期並不樂觀。
全球的疫情並沒有結束,每一個國家的情況也都還在進行中,日本的情況也不例外,所以,城哥個人認爲,以上這些,雖然讓日本延遲了爆發,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有鋼筋鐵骨,可以百毒不侵。
如果不加以重視,那可是要付出代價的!
尤其是最近的櫻花季,還是各種出去浪,不戴口罩,不當回事兒的,滿大街都是,各個都是要走定時炸彈的路線呀!
雖然已經要求自肅了,但快遞也不戴口罩上門送貨,超市裏不戴口罩的營業員,居酒屋裏烏央烏央喝酒的,依然有不少呀!
瘟疫是人類的公敵,任何一個體系的對抗實操裏,都有值得他人學習和借鑒的東西。
城哥今天算是抛了一塊思考的磚。
各位朋友看到後如果覺得有點意思,可以轉給你的朋友和家人看看,讓我們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
無論你身處哪裏,都可以從城市這個大家庭的角度,去重新審視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和自己的生活習慣,在這次疫情裏,有哪些優勢,存在著什麽樣的問題,然後我們一起努力,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努力,去改變,讓一切越來越好!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