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80~90年代在俄國、法國、德國出現反猶太主義浪潮,尤其是1894年法國猶太上尉德雷福斯被判處叛國罪,更是掀起了猶太人的複國浪潮。在德雷福斯被判刑時候,一個奧地利國籍的猶太記者赫茨爾站出來,領導了猶太複國主義。
俄國、法國、德國這些重視土地和血統的國家,都掀起了反猶浪潮,可是相對更重視商業和基督教倫理的英國和美國,則需要對猶太人實施懷柔政策。開始幫助猶太人尋找複國之地。
美國先站出來了,爲了謀求“門羅主義”,獨占整個西半球,美國打算讓猶太人在南美洲南端的巴塔哥尼亞高原建國。當時阿根廷雖然宣稱這裏是他的領土,但根本沒有能力開發,連基本的駐軍和定居都無法實現,實際上還是個無主之地。猶太人到巴塔哥尼亞考察後,發現這裏冰天雪地,開發難度太大,就放棄了。
事實上,以猶太人當初的財力,捐款買一塊阿拉斯加那樣大的土地並不難,美國人慷他人之慨,拿著阿根廷的荒蕪土地送猶太人,說白了就是想把猶太人當槍使,在南美洲釘下一顆釘子。
西半球的美國無法解決,世界霸主英國開始說話了。英國認爲,非洲內陸氣候炎熱、水源充足,讓猶太人到那裏挺不錯。于是英國人准備把烏幹達地區送給猶太人。猶太人一看,這地方雖然比冰天雪地的巴塔哥尼亞好多了,可是連個出海口都沒有,怎麽做生意?直接就拒絕了。
英國認爲,既然不願意去非洲內陸,那麽到地中海附近給英國幫幫忙也不錯。于是找了西奈半島和塞浦路斯讓猶太人選。猶太人對西奈半島太熟悉了,那裏是茫茫沙漠,又是高原。不引水灌溉根本無法開發,如果引來尼羅河水,成本太高不劃算。塞浦路斯倒是挺滿意的,可是希臘和俄羅斯無論如何不會同意地中海交通要道被猶太人占據,只好作罷。
就在猶太人四處尋找複國之地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崩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耳其只能保有土耳其半島部分,西亞和北非臨近地中海的地方,全部陷入一種權力真空之中。
猶太人忽然發現,上帝真的眷顧他們,夢寐以求的巴勒斯坦地區,夢寐以求的聖城耶路撒冷,正在敞開懷抱歡迎他們。于是在猶太人的運作下,英國發布了《貝爾福宣言》,公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進行移民和建國。
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的談判對象,正是猶太複國主義聯盟的副主席羅斯柴爾德,很明顯,爭取猶太人,是英國打敗德國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外交手段。
一戰後,爲了保障猶太國建設能夠順利進行,巴勒斯坦等地區被國聯托管,實際上成了英國管理下的土地。英國給猶太人移民這裏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于是這裏成了所有猶太人的樂園。如果是窮人,那就全家搬到這裏來,如果是富人,那就拿錢來投資,一時間,巴勒斯坦地區成了中東最富有的地區之一。
爲什麽猶太人不選擇巴塔哥尼亞、不選擇烏幹達,也不選擇西奈半島,而是選擇民族紛爭更嚴重的巴勒斯坦呢?曆史知事認爲,原因可能有三點:
1,這裏是猶太人的祖居地,到這裏來能夠得到大多數猶太人的支持。這裏對于猶太人來說,是“我的應許之地”,是上帝的安排,猶太人自己願意來,這是主要原因。
2,這裏處于亞非歐三大洲的結合部,處在世界的中心。這對于善于經商的猶太人來說,簡直是一塊寶地。如果去了非洲內陸或者南美洲最南端,在世界的邊緣,如何能做生意,如何能把猶太人的事業做到最大?
3,這裏是阿拉伯民族東西方的結合部,像一把尖刀一樣插入了阿拉伯世界的心髒。有志于開拓新的大國的猶太人,和發達的歐美開戰不可能,只能從阿拉伯民族那裏搶空間了。
不管是從民族意願、經濟前景和大國期許,巴勒斯坦始終是猶太人的最優選擇。
經過近30年的努力,以色列被建設成爲全世界最大的猶太人聚居地,到二戰後,按照聯合國決議,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各自建國,從此猶太人不再漂泊,有了一個安穩的家。
目前,建國僅有70多年的以色列有800萬人口,2.5萬平方公裏,卻創造了3500億美元的GDP,人均GDP高達4萬美元。這樣的人口和土地,在我國不過就是大一點的地級市,但是僅僅這點本錢,卻能成爲世界十大軍事強國之一,不得不說,猶太人太聰明了。
猶太人選擇建國地址的經曆告訴我們,如果要買房置地開商店,一定要注重地段!窮鄉僻壤不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