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于1987年成立于中國深圳。
三十多年,做到了通信領域的第一。這背後是無數華爲人的努力的結果,也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結果。
去年,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摩擦後,開始逐步針對中國企業采取限制措施。特別是針對華爲,一方面限制其在美國及西方國家的使用,另一方面限制美國企業與華爲合作。
作爲一家中國對私營企業,華爲産品被美國賦予了政治陰影,企業合作和生産也被限制。在世界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下,美國的行爲表現出其雙重標准和虛僞性。
華爲所遇到的情況,也爲我國的發展模式提出警示,科技技術自主能力是發展的基石。
4月2日,外交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外交部發言人、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外交部公共外交辦公室主任華春瑩回答了記者關于有媒體報道美國擬對華爲采取新限制措施的問題。
華春瑩表示,美國政府擬對華爲采取什麽新限制措施,他們到底還想怎麽做我不清楚,你要去問美方。但我倒是注意到,近日華爲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先生對此其實已有一番表態。我認爲他有一個反問非常有力和有道理。
中國政府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動用國家力量,以莫須有的罪名無端打壓特定中國企業。對于美方的科技霸淩主義行徑,中國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理。
全球産業鏈誰都難以獨善其身 年報顯示華爲增長開始放緩
徐直軍在3月31日舉行的2019年華爲年度報告發布會上表示:“我期望這條信息是假的,否則會後患無窮。全球産業鏈的任何一個玩家都很難獨善其身。”
華爲發布2019年年報顯示,2019年全球銷售收入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全年淨利潤62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
公布數據顯示,在去年5月16日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後,華爲營收以及淨利潤增速出現明顯放緩。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華爲研發費用投入1,317億元,占全年銷售收入15.3%。這一數字爲近5年之最。在過去五年裏,華爲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一直維持在14%以上。
任正非在最近的采訪中表示,今年華爲的研發預算將進一步增加58億美元至200億美元(約1400億人民幣)以上。
財報披露,去年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9.6萬名,約占公司總人數的49%,公司持續加大面向未來的前沿技術探索和基礎研究投入,每年投入約30億至50億美元。華爲現有約15000人從事基礎研究,其中包括700多位數學博士、200多位物理和化學博士、5000多位工學博士。
卡住喉嚨後再次被束縛手腳
實際上,面對美國的制裁,華爲已經有所應對。谷歌應華盛頓要求停止與華爲合作,手機使用的安卓系統,以及谷歌應用系統被禁用。鴻蒙系統、HMS(華爲移動服務)應運而生。
華爲帝國尚未強大到可以自成體系,以旗下海思半導體公司設計的麒麟系列芯片爲例。目前,海思只做到了芯片的設計(當然這已經是巨大的突破)但芯片的制造,還需要世界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台積電來完成。
以海思最新芯片"麒麟 990 5G"爲例,台積電使用了全球最高端的 7nm+ 極紫外光(EUV)工藝。目前,國內同類企業中芯國際的工藝水平落後一代,去年年底剛剛完成了14nm工藝的量産。而且,受美國限制,2018年訂購的荷蘭阿斯麥爾(ASML)公司最新型極紫外光(EUV)光刻機仍無法到貨(原計劃在2019年初交付)。
由此看來,7nm工藝量産仍遙遙無期。目前,其代工可能性幾乎爲零。
此前,美國已經限制台積電14nm工藝芯片向華爲供貨,最新的制裁,將有可能進一步限制台積電等企業爲華爲提供芯片。這無異于在卡住華爲喉嚨之後,再次被束縛住手腳。
“替補扛大梁”是中國企業的發展機遇
面對制裁。去年,華爲旗下海思半導體公司已經將台積電14nm訂單轉由中芯國際生産。
對于國家重金培養的孩子中芯國際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消息!中芯國際2019年年報稱,14nm工藝收入僅占其收入的1%,可見未來業務發展的潛力巨大。
與此同時,近期,中芯國際表示接下來重點會轉向下一代工藝——N+1及N+2代FinFET工藝。據介紹,相比于14nm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邏輯面積縮小63%,SoC面積縮小55%,之後的N+2工藝性能和成本都更高一些。
芯片是個大産業,其中産業鏈同樣龐根錯節,我國仍有大量的“光刻機”一樣的節點受制于人。
現在看,新制裁的消息不論是否屬實,都將形成一種壓力,繼續推動華爲産業鏈在國內紮根深潛。華爲是中國發展的一面鏡子。
(中國網 記者 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