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爾,位于新疆西部,我國古稱蔥嶺。它西臨噴赤河,南及興都庫什山,東跨中塔界山薩雷闊勒嶺(Sarikol,也譯作色勒庫爾),北抵天山支脈阿賴山,是一個山巒與河谷交錯的高原地帶,地勢較高,一般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的稱號。
(帕米爾位置)
什麽是帕米爾?
十九世紀以前,帕米爾所指代的區域很小。Pamir是瓦罕人用來稱呼高山間的U形或V形河谷平地,是瓦罕語,屬于廣義的伊朗(波斯)語,並不是現在認爲的高原。帕米爾高原是十九世紀後期西方地理學家定義的廣義帕米爾。
展開帕米爾一帶的地形圖,這裏在海拔六、七千米的高山環抱下,河流谷地在其間縱橫交錯。其中大的谷地有八個,分布在中國、塔吉克斯坦與阿富汗。這八個較大的谷地也被稱爲“八個帕米爾”,簡稱八帕,也就是狹義帕米爾。分別是:
塔克敦巴什帕米爾(Taghdunbash Pamir);
大帕米爾(Great Pamir);
小帕米爾(Little Pamir);
阿爾楚爾帕米爾(Alichur Pamir);
朗庫裏帕米爾(Rangkul Pamir);
薩雷茲帕米爾(Sarez Pamir);
和什庫珠克帕米爾(Hoshikuchuk Pamir);
瓦罕帕米爾(Wakhan Pamir)
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塔克敦巴什帕、大帕、小帕、阿爾楚爾帕。
(八個帕米爾,圖片來自地圖帝)
八帕是圍繞河流或湖泊而稱爲“帕米爾”的。有以下主要河流、湖泊:
塔克墩巴什河,位于我國塔什庫爾幹縣達布達爾鄉往南到紅其拉甫達坂的卡拉其古河谷一帶,這是最初的塔克敦巴什帕,後來擴充到塔什庫爾幹河流域的農區了。其中包括了我國帕米爾高原最著名的的三山一湖——慕士塔格、公格爾山、公格爾九別峰與喀拉庫勒。
(圖中黃色河谷地帶都可稱爲塔克敦巴什帕)
(慕士塔格、公格爾山、公格爾九別峰)
喀喇庫勒,喀喇kara是黑色,庫勒kol,也音譯作庫裏、庫爾,維語湖泊之意;慕士塔格中慕士Muz是冰,塔格Tag是山的意思,有的朋友會把喀拉庫勒後面添加一個“湖”字,慕士塔格後面再加個“山”字,就會鬧出“黑湖湖”“冰山山”的笑話。
我國的喀拉庫勒是“小”喀拉庫勒,鄰國塔吉克斯坦有一個“大”喀拉庫勒,在這個黑湖附近是和什庫珠克帕。
(“大”喀拉庫勒在塔吉克斯坦被譯作喀拉湖)
薩雷庫裏,又名佐庫裏,是塔吉克斯坦與阿富汗的界湖。位于大帕米爾。湖水從西岸流出,成爲塔阿兩國界河——帕米爾河,最後注入阿姆河。
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國境東北踰山越谷經危履險。行七百余裏至波謎羅川。東西千余裏。南北百余裏。狹隘之處不踰十裏。據兩雪山間故寒風淒勁。春夏飛雪晝夜飄風。地鹹鹵多磔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絕無人止。”“波謎羅川中有大龍池,東西三百余裏,南北五十余裏,據大蔥嶺內,當南贍部洲中,其地最高也。水乃澄清皎鏡,莫測其深,色帶青黑,味甚甘美……池西派一大流,西至達摩悉鐵帝國東界,與縛刍河合而西流,故此已右,水皆西流。”
其中“波謎羅川”就是指大帕米爾,“大龍池”即指薩雷庫裏,“達摩悉鐵帝國”是當年的瓦罕國,“池西派一大流”指帕米爾河彙入縛刍河,也就是中亞的母親河——阿姆河。
(圖中左下角即塔阿界湖——薩雷庫裏)
(朗庫裏與索爾庫裏附近的朗庫裏帕,阿克蘇河上遊爲小帕)
蘇滿塔什——乾隆記功碑
在塔吉克斯坦穆爾加布西南,北阿爾楚爾山與南阿爾楚爾山之間的谷地即阿爾楚爾帕。這裏有一個對中國來說意義重大的湖泊——雅什庫裏,也叫葉什勒池。阿爾楚爾河自東流入此湖,貢特河由湖西流出,最後在霍羅格彙入噴赤河。湖兩岸山體陡峭,其成因可能爲地震造成山體塌陷,阻塞阿爾楚爾河形成堰塞湖。
(葉什勒池)
1759年,清朝平定回部叛亂,兵不血刃收複了南疆最重要的兩座大城——喀什噶爾和葉爾羌之後,乾隆本著除惡務盡的原則,指示加緊追剿向西逃竄的大小和卓——波羅尼都與霍集占兄弟。清軍將領兆惠與富德先後在帕米爾高原的霍斯庫魯克(和什庫珠克)、阿爾楚爾、伊西洱庫爾淖爾(葉什勒池)與叛軍三戰三捷,史稱“蔥嶺三捷”。伊西洱庫爾淖爾一戰,收降叛衆1.2萬人,繳獲軍器2000余件、駝馬牛羊萬余頭。大小和卓率殘部300余人逃至巴達克山,被巴達克山汗素勒坦沙擒殺。至此,清朝徹底平定天山南北,這也成爲乾隆的十大武功之一。
(《平定准部回部得勝圖 霍斯庫魯克之戰》)
(《平定准部回部得勝圖 阿爾楚爾之戰之戰》)
(《平定准部回部得勝圖 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
爲了紀念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宣示戰功,朝廷在葉什勒池東岸樹立了“高宗純皇帝聖制平定回部勒銘伊西洱庫爾淖爾碑”,俗稱乾隆記功碑,以漢、滿、維三種文字镌刻,碑文雲:“伊西洱庫爾淖爾者,我副將軍富德等窮追二酋至拔達克山之界,獲其降者萬人,二酋僅以身免,而遭使索俘,遂得獻馘振旅,以成茂績也。其他倚山臨水,單騎可容,而我突將無前,四野並發,如入無人之域也。賊衆首尾不能相顧,豎我回纛以招之,降者鋪崖而來,霍集占持刃止之,或且反戈倒戟也;是以二酋見事不成,拔身遠跳,脫突而啄患也。”
然而大小和卓後裔以浩罕爲基地,屢次禍亂南疆,後來浩罕軍官阿古柏一度在新疆稱王稱霸。劉錦棠克複南疆後,清朝從1878年至1891年先後在邊界地區設立了多處卡倫:
黑孜吉牙克卡(位于朗庫裏帕);
六爾阿烏卡(即穆爾加布,位于薩雷茲帕與朗庫裏帕之間);
巴什拱拜孜卡(六爾阿烏卡以西);
雅什特拱拜孜卡(位于大帕米爾伊什提克以西八十裏);
阿克素睦爾瓦卡(位于大帕米爾);
塔克敦巴什卡(即排依克卡);
蘇滿卡(葉什勒池東岸);
圖斯庫爾卡(蘇滿卡東北七十裏);
阿克塔什卡(位于小帕米爾);
前八處卡倫合稱帕米爾八卡,其中蘇滿卡位置最西,就在乾隆紀功碑所在之地,也叫蘇滿塔什,意思是刻字的石頭。因爲記功碑是我國經營帕米爾的鐵證,沙俄後來將碑搗毀。1891年12月,新疆巡撫魏光焘和海英按照原樣新立了一塊記功碑,不久又被沙俄破壞,將碑運往塔什幹,上世紀六十年代又運回塔吉克斯坦霍羅格,埋在列甯大道下面,2004年拓寬道路時挖出來,封存于霍羅格博物館庫房,不對外展示,封存在曆史的塵埃中。2013年7月,複旦大學侯楊方教授曆盡艱辛前往蘇滿卡,找到了蘇滿塔什的准確位置,或許是立碑之後第一位去過的中國人。
爲什麽我國與塔吉克斯坦國界是虛線?
1884年,沙俄強迫清朝簽訂了《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將沙俄邊界向南推進到烏孜別裏山口,割占了原屬中國的和什庫珠克帕,還規定從烏孜別裏山口起,俄國界線轉向西南,中國界線一直往南,之間的三角形地帶,成了“待議地區”,爲以後沙俄進一步東侵埋下了禍根。
(《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劃定的邊界)
1892年,沙俄撕毀條約,蠶食了薩雷闊勒嶺以西2萬平方公裏土地。後來英俄兩國在帕米爾一帶的鬥爭進入白熱化。1895年3月,兩國趁清朝甲午戰爭焦頭爛額之際,在倫敦締結了私分帕米爾的協議。此後清政府與英俄談判,明確表示了中國政府不承認英俄瓜分帕米爾的嚴正立場。盡管付出了一定努力,但最終還是沒能解決這個問題。到1991年蘇聯解體,我國與塔吉克斯坦的國界依然是未定國界。
(中塔邊界是虛線)
2010年以前,我國僅有一帕——塔克墩巴什帕。2010年4月27日,中國與塔吉克斯坦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政府關于中塔國界線的勘界議定書》,塔方將其實際控制的1158平方公裏土地劃歸中方。自此中塔兩國國界全部劃定,結束了一百多年的邊界爭議。有趣的是,我國地圖依然沿用2003年版的未定國界(虛線)。
塔吉克斯坦劃給中國的土地是朗庫裏帕的一半,比香港面積1106平方公裏略大。劃界之後我國擁有1.5個帕米爾,即塔克敦巴什帕與半個朗庫裏帕。塔吉克斯坦擁有大帕、小帕、和什庫珠克帕、薩雷茲帕、阿爾楚爾帕,與我國共有朗庫裏帕,都在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
(我國得到半個朗庫裏帕)
(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
嬰兒連接母親的臍帶——瓦罕走廊
瓦罕河谷,指完全在阿富汗境內的瓦罕帕米爾,是由來已久的地理名詞。瓦罕走廊,是媒體賦予阿富汗的瓦罕行政區的美稱,它與古瓦罕酋長國以及現在阿富汗巴達赫尚省的領土並不完全重疊,容易造成誤解。
(阿富汗巴達赫尚省)
十七至十九世紀,帕米爾地區的塔吉克人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如今歸入不同國家的命運:當時我國塔縣所在的色勒庫爾酋長國選擇葉爾羌汗國以及後續的准噶爾汗國作爲宗主,塔縣在清朝時稱色勒庫爾,清末借用西漢蒲犁國改爲蒲犁廳,民國改爲蒲犁縣,建國後借用維語對于縣北在清朝形成的塔什庫爾幹村爲整個縣命名,Tashkurgan是石頭城之意。清朝消滅准噶爾汗國後,把准噶爾汗國及其附屬國一並收入囊中,但沒有再將其它附屬于中亞政權的酋長國(浩罕、巴達克山、瓦罕等)納入版圖,形成外藩。
瓦罕走廊所在的瓦罕帕米爾沒有主權爭議,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末屬于瓦罕酋長國管轄,瓦罕酋長國後來附屬于阿富汗杜蘭尼王朝,並非傳言瓦罕走廊屬于中國,被英俄劃給阿富汗。之所以有說法瓦罕走廊的東段現在屬于中國,是因爲十九世紀末用瓦罕河谷來命名整個走廊,所謂在中國境內的瓦罕走廊東段,即克克吐魯克至卡拉其古河谷一帶,其實屬于塔克敦巴什帕。中國境內沒有一公裏的瓦罕走廊。
清朝後期,只有塔克敦巴什帕、朗庫裏帕、小帕、一半的大帕、一半的阿爾楚爾帕在卡倫(邊防哨卡)以內。而這些地方也正好位于清俄烏孜別裏山口往南與西南的三角待議區域內。民國時期地圖開疆,但凡與中國曆史沾邊的地方統統劃入版圖,八帕也不例外,甚至將清朝後期都沒能直接控制的和什庫珠克帕、薩雷茲帕與瓦罕帕也直接劃入。除了塔格墩巴什帕外,其余都是蘇聯和阿富汗實控。
(地圖開疆)
最早Pamir這個名字誕生的地方,在帕米爾河所在的大帕米爾,因爲只有這裏才有“帕米爾河”“帕米爾村”等最早和帕米爾有關的地名,這裏也是曾經瓦罕酋長國的勢力範圍。
我國之外的帕米爾,塔吉克斯坦巴達赫尚自治州和阿富汗巴達赫尚省,曆史上音譯爲巴達克山、拔達克山,源于波斯語badakhshan 巴達可善將軍爵位,所屬的舒格楠(識匿、什克南)、伊賽克什姆、魯善也不屬于曆史上的狹義帕米爾,但這些地方後來也都自稱帕米爾,使得國民政府一度以爲所有“帕米爾擴大化”後的帕米爾都是自己的領土,從而在地圖上開疆拓土。
今天的“帕米爾高原”,最富庶的是我國塔縣縣城周圍,其次是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分別管轄的巴達赫尚舒格楠市的周圍,這些地方從古至今不僅水量充沛、草場廣闊,而且人煙稠密。帕米爾地名最早的誕生地——大帕米爾周圍比較貧瘠,當地除了漂亮的高山湖泊外,草木很少,遠不及那些“後來的帕米爾”。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爲什麽十九世紀大帕、小帕與瓦罕帕的塔吉克人(瓦罕人、舒格楠人)會向水草更美的中國的色勒庫爾人(塔吉克人一支)的地盤遷移,避開當時的宗主國阿富汗的劫掠,在中國求得一個安生立命之所。由于瓦罕語、舒格楠語和色勒庫爾語完全不通(雖然都屬于“塔吉克語”),清朝爲避免他們與土著色勒庫爾人發生摩擦,沒讓他們進入當時清軍駐守的蒲犁(塔縣縣城),將其安置在達布達爾鄉、大同鄉、塔爾鄉以及莎車、皮山等地。
清朝在控制下的塔克敦巴什帕、朗庫裏帕、小帕、一半的大帕、一半的阿爾楚爾帕安插了遊牧的柯爾克孜人(清朝叫布魯特)來管理當地的塔吉克人。清朝認爲當時地緣條件下的柯爾克孜人比塔吉克人更愛國,因爲那時柯爾克孜人最排斥已經控制西布魯特(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沙俄。
在阿富汗瓦罕帕米爾,瓦罕塔吉克人仍要給柯爾克孜人要充當農奴或馬夫,柯爾克孜人掌握當地的馬匹牛羊,居住相對較好的氈房,而瓦罕塔吉克人則住在比氈房更差的地方。柯爾克孜人屬于蒙古人種,瓦罕塔吉克人屬于歐羅巴人種。西方探險家記載道:“這些和我們差不多的人種卻一直屈服于那些蒙古人(指柯爾克孜人的長相)。”
(瓦罕帕米爾的柯爾克孜人)
(瓦罕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與其說瓦罕走廊是阿富汗伸向中國的小手,不如視作母嬰的臍帶,連接著這片與中華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土地。祝願兩國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東西方文明的交彙地——帕米爾
絲綢之路,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這當然是站在西方的角度來審視的。絲綢之路不僅將東方的絲綢、瓷器運往西方,還將希臘的海洋文明與印度的佛教傳播到華夏。帕米爾,正好是這條文明交融之道的核心地帶。
(絲綢之路示意圖)
犍陀羅的佛教藝術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國,于是西域有了最早的石窟壁畫;塔吉克人傳統民居的四角嵌套屋頂,源于希臘,象征水、火、土、氣。這些文明交彙的沉澱至今依然體現在這片神奇土地的生活中。
(四角屋頂)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生根,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愈加緊密。帕米爾這片古老的土地一定會煥發出新的活力,綻放光芒。
作者:疏勒鹽,自由撰稿人。
延伸閱讀
跨越40年的中巴友誼公路
新疆六運司與中巴公路
中國塔吉克族從哪裏來?!
走最野的路,看最美的景——一名築路人眼裏的新疆
“疆還是勞道辣”的這一年
今天,勞道君想跟大家聊聊平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