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禅師的啞語
弟子前去拜見禅師,問道:“師傅,爲什麽我覺得自己這些年來總是進境緩慢,難以突破?”
禅師笑著說:“我來給你倒杯水喝吧!”于是就拿起桌上的茶壺,往杯子裏倒水。水塊滿了,但禅師卻仍不罷手,依舊往杯裏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經滿了。”禅師意味深長地對弟子說:“再倒一些吧,說不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著說:“杯子已經滿了,您再怎麽倒也不能增加杯裏的水。”
禅師歎道:“說得有道理呀!其實不僅是倒水如此,學業進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禅思禅悟:心就像一個容器,也有自己的容量。要想把新的東西裝進去,只有把原來的舊東西倒掉。你的心裝了多少雜念?又裝了多少美好的事物呢?既然心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如讓我們的心中擁有更多美好的東西,而少一些憂傷與煩惱。
2、舍得放棄
有一個年輕人,很想在各個方面都強過別人,他尤其想成爲一名有大學問的人。可是,許多年過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錯,可學業卻沒有什麽長進。他非常苦惱,特地去向一位大師請教。
大師說:“我們登山吧,到山頂你就知道該怎麽做了。”
那山上有許多晶瑩的小石頭,煞是迷人。每當年輕人見到他喜歡的石頭,大師就讓他裝到袋子裏背著,很快,他就吃不消了。
“大師,再背,別說到山頂了,恐怕我連動一動的力氣都沒了。”他擡頭凝望著大師說道。
大師微微一笑:“該放下啦,背著石頭怎麽可以登上頂峰呢?”
禅思禅悟:舍得舍得,必須有舍才有得,人生在世,有許多東西是需要放棄的。學會放棄才能活得輕松,才能有所獲得。人要有所得,必然會有所失,只有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巅峰啊!
3、不同的角度
禅師雲遊,在一個老婆婆家裏借宿,一連幾天,那個老婆婆都不停地哭。禅師很納悶,問她道:“你爲什麽整天都在哭呢?有什麽傷心事,可否容許我替你講解?”
老婆婆說:“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賣布鞋的,小女兒嫁給賣雨傘的。天晴的時候,我就會想小女兒的雨傘一定賣不出去,所以忍不住要傷心;下雨的時候吧,我就會想到大女兒,下雨天當然就沒有顧客上門買布鞋啦,所以想想就要流淚。這樣一來,我每天都覺得很是擔心。”
禅師說:“原來是這麽回事!你這樣想不對呀!如果我是你,我會覺得每天都很高興。”
婆婆說:“大師這話怎麽解釋?”
禅師開導她說:“爲女兒擔心是沒有錯的,可是你爲什麽不爲女兒開心呢?你想想,天晴的時候,你大女兒的布鞋店一定生意興隆;下雨的時候,你小女兒的雨傘肯定暢銷,你應該天天爲她們開心才是呀,怎麽會難過呢?”老婆婆聽了禅師的話,豁然開朗。從此,每當她想到自己兩個女兒的時候,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她總是笑嘻嘻的。
禅思禅悟:改變一個視角,事情完全就變了樣,人生不也如此嗎?痛苦的對面是快樂,哭的對面是笑。如果我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全面地看待問題,就能夠找到更爲正確和積極的態度和處世方法。
3、擁有平常心
一個小沙彌問一位高僧:“師傅,你悟道修行、修身養性有什麽秘訣嗎?”
高僧答道:“有。”
“那麽你的秘訣是什麽呢?”小沙彌繼續問道。
高僧答:“我感覺餓的時候就吃飯,感覺疲倦的時候就睡覺。”
“可是,這算什麽與衆不同的秘訣呢?每個人都是這樣啊。”
高僧答:“當然是不一樣的!他們吃飯時總是想著別的事情,不專心吃飯;他們睡覺時總是做夢,睡不安穩。而我吃飯就是吃飯,什麽也不想;我睡覺的時候從來不做夢,所以睡得安穩。這就是我與衆不同的地方。”
高僧繼續說道:“世人很難做到一心一用,他們在利害得失中穿梭,無法用一顆平常心對待浮華的寵辱,産生了‘種種思量’和‘千般妄想’。他們在生命的表層停留不前,這是他們生命中最大的障礙,他們因此迷失了自己,喪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將心靈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由此可見,無雜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這需要修行,需要磨練,一旦我們達到了這種境界,就能在任何場合下,保持最佳的心裏狀態,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華,從而實現完滿的“自我”。
4、處世秘訣
有一次,大學士黃山谷去拜訪祖心禅師,見禅師日日輕松安穩,處處安詳自在,黃山谷總覺得禅師有獨特的處世秘訣未曾傳授。
一日,他們一起走在山坡上,大路兩旁開滿了各種鮮花,姹紫嫣紅,散發著香氣。
祖心禅師就問黃山谷:“你聞到花香了嗎?”
黃山谷望了望兩旁盛放的栀子、茉莉、百合,再望望崖頂寺院周圍滿滿綻放的桂花,忍不住稱贊:“當然聞到了,太香了!”
又過了一會兒,他們爬到一個小山峰上,放眼望去,只見群山起伏,連綿不絕,白雲纏繞,晚霞夕陽。
祖心禅師就又問黃山谷:“你看到這美景了嗎?”
黃山谷稱贊道:“此景猶如仙境,讓人流連忘返啊。”
祖心禅師點點頭,笑著說:“你同我一樣聞到了花香,見到了美景,所以我並沒有對你隱瞞什麽呀!”
黃山谷一怔,頓時醒悟過來。
禅思禅悟:處世秘訣,並不是什麽特殊的方法和本領,而是眼前每一時刻的灑脫,和當下每一地方的自在。如果終日爲一些俗念所負累,只會兩眼不見、兩耳不聞。聞不到美妙的花香,看不見動人的美景,領悟不到處世秘訣。
5、石頭的價值
從前有一個孤兒,生活無依無靠,既沒田地可以種,也沒有錢來經商,他十分迷惘和彷徨,整天過著流浪與乞討的日子,沒有人看得起他。有一天,他感覺再也不這樣生活下去,便去拜見一位高僧,向他求教。
高僧把它帶到一處雜草叢生的亂石旁,指著一塊石頭說:“明天早晨,你把它拿到集市去賣,但要記住,無論多少人出多少錢要買這塊石頭,你都不要賣。”
孤兒滿腹狐疑,心想這塊石頭雖然不錯,但怎麽會有人花錢買呢?但是他還是抱著石頭來到集市內,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蹲下來叫賣石頭。
可是,那畢竟是一塊石頭啊,根本沒有人把它放在眼裏。第一天過去了,第二天又過去了,依然無人問津。直到第三天,才有人來詢問。第四天,真的有人想買這塊石頭了。第五天,那塊石頭已經能賣到一個很好的價錢了。
孤兒回到寺廟裏興奮地向高僧報告:“想不到一塊石頭值那麽多錢。”
高僧笑笑說:“明天拿到黃金市場上去,記住,無論人家出多少錢都不賣。”孤兒又把石頭拿到黃金市場去,一天、兩天過去了,第三天,又有人圍過來問,幾天以後,問價的人越來越多,價格也已被擡得高出了黃金的價格,而孤兒依然不賣。但是越是這樣人們的好奇心就越大,石頭的價格被擡得越來越高。
孤兒又去找高僧,高僧說:“你再把石頭拿到珠寶市場去賣,記住,無論別人出多少錢都不能賣。”
孤兒把石頭拿到珠寶市場,又出現了同樣的情況,到最後,石頭的價格已被炒得比珠寶的價格還要高。由于孤兒無論如何都不賣,更是被傳揚爲“稀世珍寶”。
對此,孤兒大惑不解,去請教高僧。
高僧說:“世上人與事物皆如此,如果你認定自己是塊陋石,那麽你可能永遠只是一塊陋石;如果你堅信自己是一個無價的寶石,那麽你就是無價的寶石。”
禅思禅悟: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熱愛自己,生命就意義,就有價值。人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而每個人的命運也是由自己掌握的。是陋石還是寶石,要看自己的態度
6、世間什麽是最珍貴的?
從前,有一座圓音寺,每天都有許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圓音寺前的橫梁上有個蜘蛛結了張網,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誠拜祭的熏陶,蜘蛛便有了佛性。經過了一千多年的修煉,蜘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有一天,佛祖光臨了圓音寺,看見這裏的香火甚旺,十分高興。離開寺廟的時候,不經意間擡頭,看見了橫梁上的蜘蛛:“你我相見總算有緣,我來問你一個問題,看你修煉了這一千多年來,有什麽真知灼見。怎麽樣?”蜘蛛遇見佛祖很是高興,連忙答應了。
佛祖問道:“世間什麽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點了點頭,離開了。
就這樣又過去了五百年的光景,蜘蛛依舊在圓音寺的橫梁上修煉,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來到寺前,對蜘蛛說:“你可還好?五百年前的那個問題,你可有什麽更深的認識嗎?”蜘蛛說:“我覺得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說:“你再好好想想,我會再來找你的。”
又過了五百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風,風將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網上。蜘蛛望著甘露,見它晶瑩透亮,很漂亮,頓生喜愛之意,蜘蛛每天看著甘露很開心,它覺得這是兩千年來最開心的幾天。
突然,又刮起了一陣大風,將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覺得失去了什麽,感到很寂寞和難過。這時佛祖又來了,問蜘蛛:“蜘蛛,這五百年,你可好好想過這個問題:世間什麽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到了甘露,仍然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說:“好,既然你有這樣的認識,我讓你到人間去走一遭吧。”
就這樣,蜘蛛投胎到了一個官宦家庭,成了一個富家小姐,父母爲她取了個名字叫蛛兒。一晃,蛛兒到了16歲,已經成了個婀娜多姿的少女,長的十分漂亮,楚楚動人。
這一日,新科狀元郎甘鹿金榜題名,皇帝決定在後花園爲他舉行慶功宴席,席間來了許多妙齡少女,包括蛛兒,還有皇帝的小公主——長風公主,狀元郎在席間表演詩詞歌賦,大獻才藝,在場的少女無一不被他折服。但蛛兒一點也不緊張和嫉妒,因爲她知道,這是佛祖賜予她的姻緣。
過了些日子,說來也巧,蛛兒陪同母親上香拜佛的時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親而來。上完香拜過佛,兩位長者一邊說上了話。蛛兒和甘鹿便來到走廊上聊天,蛛兒很開心,終于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並沒有表現出對她的喜愛。蛛兒對甘鹿說:“你難道不記得十六年前,圓音寺的蜘蛛網上的事情了嗎?”甘鹿很詫異,說:“蛛兒姑娘,你很漂亮,也很討人喜歡但你想象力未免豐富一點。”說罷,和母親離開了。
蛛兒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這場姻緣,爲何不讓他記得那件事?甘鹿爲何對我沒有一點感覺?”幾天後,皇帝下诏,命新科狀元甘鹿和長風公主完婚;蛛兒和太子芝草完婚。這一消息對蛛兒如同晴天霹雳,她怎麽也想不通佛祖竟然這樣對她。
得知消息後的幾天裏,她不吃不喝,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趕來,撲倒在床邊,對奄奄一息的蛛兒說道:“那日,在後花園衆姑娘中,我對你一見鍾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應。如果你死了,那麽我也就不活了。”說著就拿起了寶劍准備自刎。
就在這時,佛祖來了,他對快要出殼的蛛兒的靈魂說:“蜘蛛你可曾想過,甘露(甘鹿)是由誰帶到你這裏來的呢?是風(長風公主)帶來的,最後也是風將它帶走的。甘鹿屬于長風公主的,他對你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當年圓音寺門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兩千年,愛慕了你兩千年,但是你卻從沒有低下頭看過它。蜘蛛,我來問你,世間什麽才是最珍貴的?”
蜘蛛聽了這些真相之後,好象一下子大徹大悟,她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
剛說完,佛祖就離開了,蛛兒的靈魂也回位了,她睜開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馬上打落寶劍,和太子芝草深深地擁抱…
禅思禅悟:世上太多的人固執地爲了追求自己得不到或是已經失去的東西,而放棄了眼前唾手可得的幸福,這是多麽的不值得呢?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
7、不知者無罪?
釋迦牟尼說法的時候總是顯得和藹可親,經常說些弟子熟悉、愛聽的事物。爲了使衆人能夠理解,他總是說得深入淺出,用大量的比喻娓娓道來,弟子們都覺得非常親切。
一天, 釋迦牟尼說法後,有個弟子向他請教“不知者無罪”是不是真的。
對于這個問題,釋迦牟尼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做了一個比喻:“現在有一把火鉗,它被燒得火燙,但肉眼卻看不出來。如果你去拿這把火鉗,是知道它燒得火燙受害嚴重,還是不知道它燒的火燙受害嚴重?”
弟子想了想回答:“應該是不知道它被燒得火燙受害嚴重。因爲不知道才沒有一點准備,被燙的時候就來不及采取防範措施。”
釋迦牟尼和藹地說道:“是啊!如果知道火鉗燒得火燙而去拿,就會心驚膽戰深懷戒心,不敢絲毫大意拿的時候不會用力去抓。可見,並不是‘不知者無罪’,而是不知者受害最大。人們就是因爲不明真理,所以才會在苦浪裏翻騰沉淪。”
禅思禅悟:往往是愚昧、懵懂的人才最容易受到最大的傷害,因爲他們無法通過分析得知事件的背景和可能産生的後果;只有“有知”才可以使人明智,找到真理。
8、四種馬
釋迦牟尼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裏,弟子們靜靜地等待著佛陀的開示。
佛陀慈祥地說:“世界上有四種馬:第一種是良馬。主人爲它配上馬鞍,套上辔頭,它能日行千裏,快如流星。尤其可貴的是,當主人一揚起鞭子,它見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前進後退、或快或慢都能揣度得恰到好處,不差毫厘。這就是能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馬。”
“第二種是好馬。當主人的鞭子抽過來的時候,它不能馬上警覺。但當鞭子掃到馬尾的毛端時,它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馳飛躍,也算得上是反應靈敏的好馬。”
“第三種是庸馬。不管主人多少次揚起鞭子,它見到鞭影都毫無反應,甚至皮鞭抽打在皮毛上,它都反應遲鈍,無動于衷。只有主人動了怒氣,鞭棍交加地打在它的肉軀上,它才開示察覺順著主人的命令奔跑,這是後知後覺的庸馬。”
“第四種是驽馬,主人揚鞭時,它視如無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仍毫無知覺;知道主人盛怒之極,雙腿夾緊馬鞍兩側的鐵錐,霎時痛入骨髓,皮肉潰爛,它才如夢初醒,放足狂奔,這是愚劣無知、冥頑不化的驽馬。”
佛陀說:“弟子們!這四種馬好比四種不同的衆生。第一種人聽說時間有變化無常的現象,生命有隕落生滅的情境,便能肅然警惕,奮起努力,立志創造嶄新的生命。就好比第一等良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
“第二種人看到世間的月圓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也能及時鞭策自己,不敢懈怠。這就好比第二等好馬,鞭子才打到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馳騁。”
“第三種人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有經曆死亡的煎熬以及肉身壞滅,看到顛沛流離困頓的人生目睹骨肉離別的痛苦,開始憂慮恐懼,善待生命。這就好比第三等庸馬,非要受到鞭打的皮膚之苦,才能幡然醒悟。”
“而第四種人只有當自己病魔侵身,如風前殘燭的時候,才悔恨當初沒有及時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這就好比第四等驽馬,受到徹骨徹髓的劇痛,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都爲時已晚。”
禅思禅悟:人生苦短,生命可貴,我們更應該珍惜時間,日益精進,像第一類馬一樣馳騁不息,不要等到來不及時方才後悔莫及。
9、填滿房間
有位禅師爲了測試他的三個弟子哪一個最聰明,就給了他們每人十文銀子,讓他們用十文銀子買來的東西想辦法裝滿一個巨大的房間。
第一位弟子反複思考了很久之後,心想:“什麽才是市場上體積最大、價錢最低的東西呢?”最後他跑到市場上,買了很多棉花。但是買回來之後,只將房間裝了一半多一點。
第二位弟子與第一位弟子的思路非常相近,他也在反複尋找市場上體積最大、價錢最便宜的貨物。最終他挑選了最便宜的稻草,但是十文銀子也只能將房間填滿三分之二。
輪到最後一位弟子,前兩位弟子和闡釋都等著看他的答案。只見他手上什麽東西也沒有的回來了。兩位弟子趕到非常奇怪,禅師卻暗暗點頭。這位弟子請禅師和另外兩位弟子走進房間,然後將窗戶和房門緊緊地關上。整個房間頓時伸手不見五指,漆黑一片了。
這個時候,這位弟子從懷了取出他僅花了一文錢買的火柴和一文錢買的蠟燭。他用火柴點燃了蠟燭,頓時漆黑的房間裏一片昏黃的光芒。這片光芒雖然微弱,但是將房間的每一個角落都照到了。第三位iedizi成功地僅用了兩文錢填滿了整個房間。
禅思禅悟:故事中的第三位弟子聰明地完成了闡釋布置的任務,我們是否也可以從中悟出一些道理來呢?正如同便宜的蠟燭就可以填滿整個房間一樣,人們的心靈也不是大量金錢可以填充的,而需要一片真情和一絲溫暖才能填滿。
用一支蠟燭的光芒可以輕易地填滿整個房間;用一片真情、一絲溫暖也能夠填滿人們的心靈。
10、禅師的最後一課
一位著名的禅師即將不久于人世,他的弟子們坐在周圍,等待著師父告訴他們人生的奧秘。禅師突然問他的弟子們:“怎麽才能除掉曠野裏的雜草?”弟子們目瞪口呆,沒想到禅師問這麽簡單的問題。
一個弟子說道:“用鏟子把雜草全部鏟掉!”禅師聽完微笑地點頭。
另一個弟子說:“可以一把火將草燒掉!”禅師依然微笑。
第三個弟子說:“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雜草!”禅師臉上還是那樣微微的笑。
第四個弟子說:“他們的方法都不行,那樣不能除根的,斬草就要除根,必須把草根都挖出來。”
弟子們講完後,禅師說:“你們講得都很好。這樣吧,寺廟後面那塊地已經荒蕪了很久,雜草叢生。我將這塊地分成幾塊,你們每一個人包括我在內,都將分的一小塊地。從明天起,你們就按照自己的方法出去地上的雜草,而我也將同樣運用我的方法。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在寺廟後的那塊地相聚吧。”
第二年的這個時候,弟子們如約相聚在那塊地旁邊,他們之前用盡了各種方法都不能除去雜草,早已放棄了這項任務,如今只是爲了看看禅師的方法是什麽。
果然禅師所處理的那塊地,已經不再是一片雜草叢生的景象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燦燦的莊稼。
弟子們頓時領悟到只有在雜草地裏種上莊稼才是除去雜草最好的方法。
他們圍著莊稼地坐下,莊稼已經成熟了,可是禅師卻已經仙逝了,那時禅師爲他們上的最後一堂課,弟子們無不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禅思禅悟:人的壞習慣有時就像雜草,祛除的最好方法就是養成一個新的好的習慣。人的心靈亦是如此要想讓心靈不荒蕪,只有修養自己的美德,不斷完善自身,才能讓心靈更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