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易老三是我們那裏的剃頭匠,前兩天家鄉的朋友捎來話說,93歲的易老三去世了。在他彌留之際,特別囑咐家人,他去世後什麽也不用帶,把他生前用的推剪、刮刀、鼻毛剪、挖耳勺等理發用具連同他的骨灰埋在了一起就行了。
易老三給當地百姓理了一輩子的發。
打我記事的時候,就是易老三給我們理發,那個時候他已經四十多歲的人了。朦胧中記得當時生産隊的社員們都說他快活的像神仙,因爲他不用像其他社員一樣起早貪黑在農田裏下苦力,每天只用背著他那只裝滿了理發用具的小木箱,走村串戶給人理發。
不得不說,當年的易老三用現在的話來說那簡直是帥呆了,他是一個長得非常帥氣的老小夥子,在整個生産大隊是出了名的帥,也正是因爲他長得帥,加上他經常走村串戶有的是閑工夫,因此,關于他作風有問題的傳言不絕入耳,而且被那些喜歡嚼舌根的人說得活靈活現,就像親眼所見一樣,讓你不得不信。
除了人長得帥,另一個原因就是他有錢。我們生産大隊有十四個生産小隊2600余人,易老三管著其中七個生産隊也就是全大隊一半男人們的理發工作,人數不低于650人。當年的理發費用是每人每年3元,這樣算下來一年有將近2000元的收入,刨去上交生産隊的60%,易老三一年也有不低于600元的純收入。別小看這區區600元,這在當年可以抵得上五六家一年的收入。
對于這些事,易老三聽後總是一笑了之,問急了,他就會笑著說:“我有這個福氣,人家願意。”再問細節,他會說:“你們都知道那麽清楚了,還用問我?”當然啦,易老三究竟和多少女人有過來往,誰也說不清楚,他究竟和哪家的女人有過不正當關系,也沒有人能說得清楚。
易老三剃頭是出了名的認真,不管給大人小孩剃頭,他都會一絲不苟,從不敷衍:剪、剃,刮、掏(耳朵),每一道工序都認真仔細,從不落下。遇到給一些不聽話的小孩理發,他會從衣兜裏掏出一顆棒棒糖來——他的衣兜裏永遠都隨身帶著棒棒糖——交給不願意理發的小孩子。那時候的棒棒糖可是稀罕之物,雖然一顆只要一分錢。有了棒棒糖吃,小孩子理發的時候自然就聽話了。
棒棒糖稀罕,誰都想吃,其中不乏一些故意撩易老三的。譬如有一次,我們幾個小夥伴在一起商量,如何套出易老三兜裏的棒棒糖來,于是在輪到我們剃頭的時候,故意學那些不愛剃頭小孩子的樣子,不停地鬧。易老三雖然明知我們是故意搗亂,但也無可奈何,最後不得不掏出衣兜裏的棒棒糖來分發給我們,末了,他打著哈哈笑著罵我們:“小狗日們的,我就知道你們的鬼點子。”
按照規定,易老三每個月至少給所有屬于他管轄範圍內的大小男人們剃頭兩次,那麽多人,半個月輪流一次,其實也非常不容易,他也需要起早貪黑,否則根本忙不過來,遇到一些臨時有事錯過剃頭時間的,易老三還得加班給補上,他不願意有人說他的壞話,也不願意失信于人。
易老三的熱心快腸也是有名的,不管走到哪個灣子剃頭,遇到哪家有困難他都會幫一把,從來不要回報,用他的話說,“都是舉手之勞,都是鄉裏鄉親,一點小事不足挂齒。”有一次他在一個灣子裏正在理發,突然聽到有人哭喊:“快點哦,我的娃子背過氣兒了。”正在理發的易老三丟下手中的活,循聲跑了過去,發現一個一兩歲的小女孩因爲發高燒在她母親懷裏暈厥過去了,他二話不說,把小女孩抱起來就往公社衛生院跑,到醫院後幫忙挂號,交費,一直等小孩沒事了他才離開。後來小孩的家人請他吃飯,送還他墊付的醫療費,他都拒絕了。“誰家沒有難處呢。”
易老三走村串戶給百姓們理發,因爲時間關系,免不了會在社員家吃飯,他總是遇飯吃飯,在誰家剃頭遇到飯熟了,就放下手裏的活和主人一道吃,從不刻意安排。用他的話說,“都是鄉裏相親的,遇菜吃菜,不要把我當客待。”因此,不管在誰家,也不管吃飯的時候桌子上有幾個菜,更不管做的好不好吃,他從不嫌棄,也不評論,“能把肚子整飽就行。”
易老三待人和氣還風趣幽默。有一次,十一生産隊兩個小孩鬧矛盾打起架來了,這事被易老三遇到,當時就將兩個小孩拉開,另一名輸了“戰爭”的小孩大哭著不依不饒,見此情景,易老三把這名小孩拉到一旁,大聲說:“別哭了,我一會到他家告訴他媽媽,中午做馍馍不給(米)飯他吃。”這小孩一聽,馬上破涕爲笑,一場爭執就此平息。
大約到了1990年代的時候,就沒有見到易老三走村串戶給大家理發了,原因有兩個,一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不少年輕人追求“時髦”到鎮上理發,雖然剃頭費用有所提高,但易老三的剃頭生意仍然每況愈下;二是自己年紀大了,到處走有些困難,自己的剃頭手藝趕不上時代的潮流,于是已經60多歲的易老三自動退休了。
雖然退休了,易老三卻不忍丟下自己爲之奮鬥了一生的手藝,退休在家的易老三仍然給周邊年紀稍大一點的鄉鄰們剃頭,不同的是,他不再“服務上門,”而是在家裏“守株待兔。”還有一個不同就是,他爲鄉鄰們免費服務。就這樣一直幹到八十多歲。
自從易老三生了一場大病後,易老三就再也沒有給人剃過頭了,在家閑著的易老三每天都會把當年他用過的剃頭工具擦得锃亮,然後看著這些剃頭工具,回憶當年給人剃頭的細節,回味當年給鄉鄰理發的樂趣。
易老三出殡那天,當年易老三給他們剃過頭的人都自發地來給他送行,送殡的隊伍足足有一裏路長,當地的老人們說,這是他們見過的人數最多的送葬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