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級餐飲航母海底撈,這個以“變態服務”著稱的火鍋品牌,隨著2018年9月在香港上市,將其老板張勇帶上了「首富」之位。縱觀海底撈的發展史,並不僅僅是一般的草根逆襲,而是一個草根帶著一大幫草根,一起改變命運的故事。就他本人來說,一個農村出身的電焊工開始,三次創業,三次流産,白手起家,最終逆襲成百億富豪。海底撈成功的背後,有太多的故事,看看吧,一定會對你有所啓迪。
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9胡潤全球富豪榜》中,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舒萍夫婦以身價高達565億元人民幣,成爲全球餐飲首富,位列全球富豪榜第192名。
縱觀海底撈的發展史,並不僅僅是一般的草根逆襲,而是一個草根帶著一大幫草根,一起改變命運的故事。
首先就他本人來說,一個農村出身的電焊工開始,三次創業,三次流産,白手起家最終逆襲成百億富豪。而其聯合創始人施永宏夫婦,也以265億的財富首次上榜《2019胡潤全球富豪榜》。
三次創業三次失敗,張勇曾悲觀“認命”
張勇是四川簡陽人,因爲成績不好,初中畢業後他就上了技校學手藝,最後成爲四川國營拖拉機廠的一名工人,日子枯燥而乏味。
有一天,當得知同院的阿婆僅靠賣燒鵝就成了萬元戶,而他的月工資才只有90元的時候,徹底讓他動了創業的念頭。
第一次是看到博彩生意十分紅火,張勇就借了5000塊去買一台博彩機,可誰知在長途巴士上被騙子忽悠著買下一塊假金表,5000塊錢就這樣打了水漂。
第二次是倒賣汽油,憑票供應汽油,倒賣汽油是當時很多人都在做的大生意,可當他也舉著“收油”的板子在路口等了三天,一滴油都沒收到不說,反倒被十多個司機啐了一臉吐沫。
第三次就和餐飲相關了,那就是賣麻辣燙,當時一毛錢一串的麻辣燙很流行,張勇倒是賺了一萬多,但是辛苦錢卻被隔壁發廊的一個姑娘盯上了,戀愛沒談成不說,1萬多卻分文不剩。
經曆了三次失敗以後,他也曾悲觀認命,覺得是自己學曆不夠好才導致的命不好。
後來他總結自己雖然連續創業了3次,但都是因爲走了“捷徑”,想賺快錢,又不想付出努力,他決心要像同院的阿婆一樣吃苦賺錢,于是就支起了4張桌子、1口鍋,開始了第四次創業,也就是後來被大衆所喜愛的——海底撈。
草根只要奮鬥,不斷學習 也能改變命運
作爲海底撈的掌舵人,張勇是如何帶領這幫草根實現人生逆襲的呢?下面這幾點,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啓示。
在海底撈,有一員女將不得不提,她就是海底撈唯一的副總經理——楊麗娟(原名楊小麗)
曾在海底撈打工17年的服務員楊麗娟也成了人生贏家,現年39歲的她,擁有價值30億港元的股份,成爲名副其實的女富豪。
能完成如此巨大的跨越,一個關鍵的原因是,楊小麗一直被張勇逼著學習成長。
楊小麗說過,張勇喜歡搞一些「虛」的,經常指定如《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書讓她和員工讀,還要求寫工作日記和學電腦。
剛開始,對于楊小麗來說,壓力實在是很大,畢竟自己是小學文憑。有一次楊小麗差點崩潰了,她打電話和張勇哭訴,說自己不想做了。
但是張勇強硬說到:
「生意不好,可以慢慢做;但人不學習,不行!你這麽年輕,什麽都能學會!」
楊小麗信了他,下狠心學會了電腦,習慣了寫工作日記,之後在公司上電腦系統時立馬跟上了,後來還進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讀EMBA,擁有了現代人眼中應有盡有的一切成就。連起點如此之低的楊小麗,都能通過不斷學習改變命運,我們又怎麽能放棄學習呢?
其實,人們對學習一詞頗有誤解,許多人認爲在學校裏才要學習,出了社會就不需要了,可以直接工作了。
然而,工作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習。僅僅埋頭在工作中,不吸收新的知識,是做不好工作的。工作之余,必須保留學習的時間,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不僅如此,學習除了能針對性幫助工作之外,還能創造意想不到的驚喜。
掌握一項知識技能的人,幾乎都會有這種感慨:沒想到在這裏也能用上!
就如比特幣首富李笑來所說:
「學習,從來都是創造驚喜、創造好運的最優路徑。」
這是因爲,學習就是在腦裏植入「概念」,等概念越來越多,就有機會産生連接,進而帶來意外的驚喜。
因此,學習的好處如此之多,應該是永無止境的一件事,不斷學習才能越來越好。
海底撈的管理哲學:“家文化”與“狼性文化”
2011年《海底撈你學不會》出版,將海底撈從推向“神壇”。各行各業都開始去模仿學習海底撈,而其中海底撈的“師徒制”的管理方式,被大家總結爲海底撈的“家文化”。
在餐飲行業,除了服務,海底撈的薪酬和福利制度都是首屈一指的。
從海底撈發出的招聘啓事來看,海底撈實行計件工資制,多勞多得,普通員工最高可以拿到8000元/月,包食宿。
員工正式入職後可以報銷火車票和汽車票,工作滿一年帶薪休假並報銷車票;夫妻雙職工、店經理可享受住房補貼,滿三年的員工子女可以享受2000~5000元不等的教育補貼,高級員工還有父母補貼……
海底撈的員工薪酬中上、福利一流、晉升路徑清晰。另外,海底撈通過師徒制綁定店長權益,帶徒弟開店,開店越多效益越好,收入越高。同時,海底撈還給店長和員工充分授權,店長擁有管理權、收益權、人事權,以及很大的財務權。
但是,這樣在外人看來溫情脈脈的“家文化”,張勇卻說這是媒體和員工的誤解。其實海底撈的文化是“狼性文化”。
從來不計算營業額的張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其實我一點都不善良,算賬很清楚。”
所以海底撈在培訓機制上制定了“師徒制”。每個員工在進入海底撈工作時都配有一名師父,二者的利益是牢牢綁定在一起的。這種制度能夠激勵老店長爲海底撈培養更多的新店長,也爲海底撈快速拓店打下基礎。爲此,也有報道稱這種制度正在讓海底撈變得冷酷。
同時,爲了提高各店的競爭力,海底撈還推出了末位淘汰制,每個月爲門店評等級,連續幾個月處于落後的店則可能面臨淘汰,店長也會遭受懲罰。
這在外人看來或許有點“殘酷”,但慈不帶兵,義不行賈,張勇很明白,公司不賺錢,大家都喝西北風。但同時張勇也明白:一個人賺錢很爽,一群人賺錢才能走得更遠。所以賺到錢的他,也願意大大方方的跟員工分利。
海底撈創立24年到今天上市,肯定不是靠張勇一個人,一個人拼命,永遠不如一群人拼命。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專注西瓜才是硬道理
海底撈的成功,也是由許多委屈鋪就的。
如今,張勇的妻子舒萍已經是一名賦閑在家的貴婦,然而回憶過去,她依然感到心酸。
早年海底撈在小地方,有許多單位吃飯賒賬。有一次,一個人200多元的賬拖了半年沒還,舒萍在外問他要賬,被惱羞成怒的對方破口大罵,最後反倒是張勇道了歉,還說了她一頓。
可以說,創業如此,真是十分卑微。然而張勇毫不在乎,他說道:
「在簡陽做了這麽多年,一共才有不到兩萬元的壞賬,你爲了這兩百多元錢,把客人都當成跑單的,這不是丟了西瓜撿芝麻嗎?」
這就是張勇的智慧,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一切都要盯著西瓜。
所謂西瓜,就是我們常說的戰略,無論做什麽事,都要堅持好戰略,不要因爲其他細節而動搖。
這是因爲,戰略決定著事情的大方向,影響做事的成敗,而其他的戰術細節,往往只是影響做事的速度或質量。
最適當的做法,應該是先堅持好戰略,保證事情能成,在此前提下,再去具體調整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