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占豪
昨天文章《原創丨中國這3招是對美國釜底抽薪,是真正點到了死穴!》戰友們反響熱烈,評論三千多條(只能放100條出來)。很多戰友說,以前說中華復興心裡總是缺少點底氣,面對美國總是會有些不夠自信,看到這篇文章自信有了依據,心理踏實了!
是的,有看占豪時間短的戰友時不時還會提醒:是不是太過自信了?怎麼在你眼裡中國總是很厲害的樣子?事實上,如果真的了解中國的歷史和近代史,了解西方的歷史和近代史以及其他國家的歷史,再進行對比,你一定是非常自信的。道理很簡單,古代的中國比其它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先進很多,除了個別某個方面也許其它文化也有長處,但那些文化的主人早已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近代,中國是落後了不錯,但自新中國以來,中國雖然出現過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整體是蒸蒸日上的,中國從一個遭遇百年戰亂、千瘡百孔、一片廢墟的國家,到現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認為自己的最大挑戰者,這個過程我們僅僅用了六十多年。這樣的國家和民族,難道還不應該驕傲?
在占豪看來,問題從來不可怕,因為活人不會被尿憋死,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不會解決問題的人。占豪的文章,一貫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緣由,客觀看待問題,然後提解決思路。這和有的人只提出問題,然後放大問題,然後展開批判,然後清高地吐口痰扭臉走了的思路完全不同。占豪文章風格就像一壺老酒,你得慢慢品,要喝小清新的「清酒」,這裡是沒有滴。
言歸正傳,書回正題,咱接著昨天文章《原創丨中國這3招是對美國釜底抽薪,是真正點到了死穴!》往下分析。中國這第三招是啥呢?為啥就這麼厲害呢?對未來大家在趨勢研判上會有什麼參考意義?對包括未來世界、中國大勢的研判會更有怎樣的價值?對未來投資又有什麼參考價值呢?下邊我們就展開相關分析。
這第三招,就是立足於中國的工業能力、中國的大國戰略和中國的市場而展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幣國際化,並基於人民幣國際化大方向而推出的以原油期貨為核心的期貨市場。
9月8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2017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上說,「我們充分利用有利時機,抓緊推進原油期貨上市工作,目前原油上市準備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這句話意味著,幾次推遲的中國原油期貨終於要推出了。而《日經亞洲評論》日前報道稱,世界頭號石油進口國中國準備發行以人民幣計價、可轉換成黃金的原油期貨合約,該合約有望成為最重要的石油基準,並且允許出口商們繞過美元計價基準,用人民幣交易。
兩則消息合起來看,就是中國要在近期推出以人民幣計價、可轉換成黃金的原油期貨合約。中國原油期貨已經被推遲幾次,本來早就要推,之所以推遲一定是規則上沒有完善,而原來有消息說是美元計價,這次說是人民幣計價還可以兌換成黃金,那就厲害了。這一期貨合約,是中國首個向外國投資者、交易所和石油公司開放的商品合約。人民幣計價,還可以兌換成黃金,顯然這意味著這一期貨產品是可以繞過美元的大宗商品交易。如此一來,諸如俄羅斯、伊朗這樣的石油出口國,將可以通過人民幣的石油交易市場避開美國制裁,完全不必受制於美元貨幣。
那麼,這一合約又為何可以兌換成黃金呢?其實,原理也很簡單,中國上海、香港都有黃金期貨市場,只要將原油期貨市場與兩個市場做個技術聯通,這些在上海原油期貨市場賣出原油所拿到的人民幣,直接買成黃金即可。之所以說中國有放開這個口子的能力,根本原因在於中國黃金期貨的日成交額已經非常可觀,市場大得已經足夠將兩個市場聯通,一年成交額二三十萬億人民幣,足以承載相關國家將多餘的人民幣換成黃金的訴求。
如果單純這麼看這則消息,好似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不就是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市場要成立了嘛,怎麼就成了點到了美國「死穴」呢?要把這一點說清楚,我們非要從大視角進行梳理不可。下面占豪就對此進行一下深度梳理,供戰友們參考。
拋開貨幣霸權等規則層面的東西不談,經濟影響力靠什麼?靠貿易、靠投資。直白說,就是誰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投資、誰能為世界貿易提供更多的工業品,誰就有經濟影響力。當前世界經濟規則雖然不是中國制定的,但事實上中國的確成了規則下運行的「王者」。當前,中國是世界能源進口第一大國、世界各種礦石的進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國家、還是世界第一齣口大國。換句話說,中國是大批量地進口世界範圍內的各種大宗商品,然後再將這些大宗商品製造成工業產品出售給世界各國。對很多國家來說,中國經濟對他們的影響力遠遠高於美國經濟對他們的影響力。中國的這種能力,來自於中國的工業能力。
當中國的這種能力達到了一定程度,中國就有了對這些商品的議價能力和制定規則的能力。對於中國貿易的很多國家來說,他們實際上既向中國出口相關初級產品,又向中國購買工業品,事實上他們和中國交易完全沒必要必須用美元,至少沒必要全部用美元,因為那樣交易會更加不便、交易成本會更高。說白了,人民幣的這種影響力,是基於中國的工業能力的,是基於中國工業對世界商品流通的影響力的。
2013年10月,中國元首分別在哈薩克和印尼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兩個戰略合稱為「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倡議對世界的意義在於三點:
一、為世界經濟發展指明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世界經濟之所以進入了滯脹危機中,根本原因在於西方需求疲軟了,新興市場發展又缺乏可持續需求,這導致了世界範圍內經濟循環無法進一步放大,從而引發了滯漲危機。發展中國家為啥需求疲軟,根本原因就是基礎設施太落後,世界經濟無法將相關國家更多人口捲入全球化浪潮中。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給發展中國家投資基礎設施,幫助他們建立與外交互聯互通的通道,如此自然就能幫助他們發展。各國都發展了,市場自然就擴容了,各國經濟當然都會更好,這當然是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當然也是解除當前世界經濟滯脹的正確道路。
二、給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帶來了發展經濟的戰略機遇。
對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來說,過去他們實際上是靠西方國家市場的一些「施捨」艱難發展的,他們從西方國家賺的那點錢,根本無法幫助他們快速發展經濟。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於他們基礎設施落後,不能更好地調動其國內的經濟要素。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率先要做的就是發展基礎設施。沒錢?我們來投資;沒技術,我們來教;沒工程能力,我們來施工······這種大無私的壯舉,對這些國家來說當然是戰略機遇。
三、給世界資本創造了新的可持續投資的機會。
過去些年,西方資本長期在資本市場空轉,靠加槓桿來維持其盈利能力,同時又給資本市場和經濟帶來了風險,次貸危機、世界金融危機本質上都是信用槓桿放得過大導致的,他們之所以放大信用去保證盈利,關鍵是西方經濟已經空心化,已經沒有很強的對外工業投資能力,他們自己又沒有那麼多投資機會,於是只能玩那種虛擬遊戲。現在,中國給他們提供了這些機會,中國給他們提供平台,中國有工業能力,中國可以通過給新興市場投資基建來獲得更多投資機會。如此,不但給西方國家帶來了參與中國投資這些國家的機會,還能在那些國家基礎設施好了之後投資更多衍生機會。
據彭博社9月11日報道,達里奧的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可能會申請在中國作為一家私募證券基金管理公司運營。另外,包括福大國際、瑞銀資產管理和英仕曼集團等公司,都已經獲准在中國進行私募證券基金經營。為啥這麼多公司都跑中國來經營證券投資基金,其目的也是要通過中國的資本市場來分一杯羹。而中國的發展未來從哪裡來?其中一部分就是「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而與這些投資公司湧入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全球其它地區,由於投資回報低迷投資者都在撤回資金。
而中國期貨市場方面,國際投資機構都有積極參與的態度。想想看,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得到推動發展,那麼多國家都要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那將會需要多少大宗商品?這種交易規模,將會帶來多少投資機會?國際機構當然會摩拳擦掌。國際機構帶著資金來了,這些資金又會成為中國投資海外的動力之一。
除了「一帶一路」倡議之外,由於中國是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中國人均GDP正在向1萬美元邁進。想想看,當中國人均GDP達到一兩萬美元時,那市場需求會多大?當中國人均GDP達到三四萬美元時,那市場需求又會多大?這種市場規模和未來的潛力,對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這種吸引力決定了,他們願意把商品賣給中國,同時又願意購買中國質優價廉的商品。從這個層面說,中國經濟對世界商品的吞吐能力還遠沒有到頂峰。
基於這些因素,我國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未來還會推動更多大宗商品的期貨,中國的這種商品吞吐能力將會給世界帶來巨大的能量,那麼當這些商品在人民幣計價下進行貿易,美元在其中還有什麼價值?當人民幣在貿易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當中國的資本市場又有大量的投資機會,他們自然就會持有人民幣或人民幣資產。最初,他們可能更加願意換取黃金,但隨著中國投資品的豐富,如果持有人民幣投資品的收益高於持有黃金的收益,他們將會選擇人民幣。如此一來,中國的人民幣在貿易和投資中將會佔據更重要的份額。
過去,歐元和日元都曾對美元有過挑戰,但無論是日本還是歐盟,他們都沒有像中國這樣的製造能力和大宗商品吞吐能力,這也就決定了他們的經濟無法將世界上那麼多的經濟資源拉到自己的平台上並進行循環。沒有足夠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商品吞吐能力,他們對美元的挑戰都不堪一擊,美國只要稍作策略調整他們就崩潰了。更加重要的是,他們在政治和軍事上都不獨立,美國對他們有足夠強大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影響力,美國解決他們對自己的挑戰是很容易的事情。
然而,面對中國可就尷尬了。和中國撕破臉打一仗?中國不僅僅是核大國美國不敢打,哪怕和中國打一場常規戰爭,美國陷入與中國的對抗只能促使其更快跌落霸權寶座。不打,中國提出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事,美國怎麼反對?反對又有何用?所以,中國干這事,大家都歡迎,哪怕美國自己國家的投資機構也是歡迎的——因為有錢賺。
基於上述背景推出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市場,意味著無論是產油國還是消費國,他們都會到這裡交易,有的是做投資,有的是做生產資料,但最終增強的是中國對國際貿易的吞吐能力,提升的是中國對外投資能力和吸引外資能力,而這一切又都是以人民幣來計價和結算的。可以說,人民幣未來對美元在國際市場的替代那是真實的替代,這和歐元主要是在歐元區內部對美元進行替代完全不同。
美元霸權對美國來說是命根子,而中國立足於自身工業、經濟能力的替代又是扎紮實實修鍊了幾十年的「陽謀」,面對這樣的「陽謀」美國如何阻止?迄今,占豪看到的,不過是在中國周邊製造點麻煩,在世界敏感地區挑撥挑撥,但這既不能改變美國對世界商品吞吐能力下降的現實,也不能改變中國對世界商品吞吐量的不斷提升。雖然,現在中國在去產能,但當中國把大宗商品交易建立起來後,當中國的工業能力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被進一步放大,人民幣將會進一步對美元構成替代。
當世界不再需要更多美元,美國不能發行更多美元,美國靠輸出美元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又如何維持?美國靠吸引國際資本維繫其科技領先的能力又如何維繫?美國依靠巨大財富堆積起來的軍事霸權又如何維繫?當這些維繫都有困難時,美國是打一打仗?還是選擇順應潮流?
面對中國「陽謀」,美國根本防不住!中國,走在復興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