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有媽媽們跟我訴苦:爲什麽孩子總是不好好睡覺,爲什麽非要抱著睡,爲什麽一放就醒?
寶寶哄睡確實是個世界性的難題,盡管在孕期看了大量的育兒餵養知識,但真的實踐起來的時候才發現娃從不按套路出牌,那些理論最後都被抛在了腦後。
在6個月內,女兒每晚都是在吃奶和抱著入睡的,我的睡眠被女兒分裂成碎片,沒睡過一個超過6小時的連續覺,那段時間走路都是飄的。
對于如何讓寶寶入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
- 一種說:不能奶睡也不能抱睡,睡覺應是本能,哭的累了自然就睡了,不能慣。
這種原先被追捧能培養絕對乖孩子的“哭聲免疫法”後來被發現弊端太多,會極大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經被大多數媽媽所廢棄,但依舊會有很多人圖輕松,還在這條路上執迷不悟。
- 一種說:讓寶寶單獨睡在小床,哭的時候及時安慰,一段時間後就能學會獨立睡覺了。
確實有很多育兒書上會講到這個辦法,我嘗試了一下,發現現實跟理想差的實在太大,或者確切的說女兒跟別人家的孩子差的太多。
讓女兒單獨睡在一個四邊都是圍欄的小床上,別說她從躺進去那會就開始哭,就算半夜醒來如果不抱都能哭到喘不過氣來,而且經曆了近一個星期情況絲毫沒有好轉,而我半夜還要經曆起床—抱娃—餵奶—哄睡—放進小床—等待確認她已睡著—回到自己床上,如果還未到吃奶時間又醒,我又要爬起來去安撫,我承認我真的扛不住了,什麽單獨睡眠訓練的,見鬼去吧。
雖然女兒是個睡眠困難戶,但並不代表所有孩子如此,我一姐妹,老大跟女兒一樣是個非常難伺候的主,但老二簡直就是天使下凡,能自己玩,自己睡,屬于那種餓了才知道自己有媽的那種,把她都給整懵了,畢竟已經做好再經曆帶老大的那段黑暗時刻的。
- 一種說:夜間用奶粉代替,母乳白天再餵,這樣可以讓媽媽睡個好覺。
在月子期間,面對這麽折騰人的女兒,我媽爲了讓我睡個好覺也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我也同意了,但事實並不美好。
其一、如果夜間奶粉,那麽說明夜間不擠奶也不哺乳,根據母乳的按需分泌規律,夜間不分泌,白天也不可能突然分泌很多,母乳只會越來越少,越不哺乳分泌越少,分泌越少哺乳次數越少,這對于想要母乳餵養的媽媽來說就是惡性循環。
其二、如果母乳很多,夜間就算不餵奶也要擠出來,要不然漲的跟石頭一樣不僅自己睡不好,而且急性乳腺炎分分鍾找上門,這樣的話還不如夜間也直接餵奶。
- 一種說:要奶睡就奶睡,要抱睡就抱睡,只要能睡著就行。
在經曆了以上各種方法都不成功後,我就決定偷懶了,畢竟終極目標是讓她睡,爲什麽還要糾結過程呢,一頓自我安慰後就放開了。
她爸經常打趣我說,娃還在懷裏蠕動,我的哈喇子都已經流下來了,不過管他呢,自己的娃自己做主。
0—6個月寶寶奶睡和抱睡的前世今生
當我決定尊崇娃的本能和我偷懶的本性時,我媽第一個就反對了
- 現在你看娃還小,抱著還不累,要是養成習慣到時候長大了,不抱都不行,太累了;
- 這麽小就開始什麽都由著孩子,以後總有一天會被你寵壞!
- 這種習慣不好,專家們都不建議,你個讀書人怎麽還不聽。
雖然當時的我確實看過很多育兒書,也嘗試了所有能讓娃和我都能輕松的辦法,但在一一試過之後我最終還是放棄了,因爲我找到了一種最適合我們的餵養方式,就是狠狠寵她。
在兒童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概念:嬰兒出生後的4—5個月的時間稱作“母嬰共生期”,是比喻嬰兒和母親仿佛就是一體的,嬰兒絕對依賴母親,母親的世界也仿佛只有嬰兒,無條件地滿足嬰兒。
所以母親才會本能地“一哭就抱”,這不僅不會寵壞嬰兒,而且還非常有利于培養嬰兒的安全感,和對媽媽的信任感。
越小月齡的寶寶越需要抱著才能入睡,這並不是他們矯情,而是真的需要,畢竟在寶寶剛出生的這段時間裏,能給他帶來最大安全感的就是最熟悉的媽媽的懷抱,這是一種本能的滿足生理的需求。
- 寶寶生命最早期的形成直到出生都是在四周封閉的子宮內,這種被包圍的感覺從出生起就被打破,所以他們需要時間過渡而不是一下子給扔在一邊進行單獨睡眠訓練;
- 寶寶在媽媽肚子裏時,是時刻徜徉在恒溫的子宮內,而且隨著媽媽的行爲動作輕輕晃蕩,所以輕輕搖晃對他們有更好的安撫作用;
- 在胎兒時期,寶寶是聽著媽媽的心跳、血液流動聲和媽媽的對話聲入睡和醒來的,這些都是安全的信號,抱睡時趴在媽媽的胸前聽著心跳聲、媽媽的說話聲和呼吸起伏,就像回到那安穩的胎兒時期,更容易讓寶寶安穩平靜。
如何讓寶寶更好入睡
在《兒科睡眠臨床指南:睡眠問題的診斷和管理》一書裏有“睡眠道具”這樣一個概念。
睡眠道具(sleep prop)是指在入睡過程(可以是入睡准備期,也可以是睡眠潛伏期)中某一時間點給予,並持續到睡著的各種外界幫助,比如安撫奶嘴、安撫吻、抱睡、餵奶等。
根據該書提到的睡眠道具形式,睡眠道具分爲五大類,可根據最適合寶寶的方式選其一或多種同時進行:
一、以吮吸爲主的
比如奶睡就是一種典型的以吮吸爲主幫助入眠的睡眠方式,除此之外還有安撫奶嘴,手指,也有寶寶會啃腳趾、玩具什麽的,只要吮吸的物品是幹淨衛生對寶寶沒有特別危害的,都可以嘗試,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不打擾寶寶睡眠的情況下將吮吸物拿開,避免養成過度依賴的壞習慣。
二、以運動爲主的
其中抱睡就是之一,很多家長都發現我們抱孩子時都會習慣性進行搖晃,其實輕輕的搖晃會讓寶寶回到安穩的胎兒時期如同置身羊水中一樣,特別有安全感,但值得注意的時小月齡寶寶最好橫著抱,豎抱時一定要支撐好脖子。
除了抱睡,搖搖床、推車、行駛的汽車、搖椅等環境下,寶寶都會特別容易入睡。
三、以接觸爲主的
抱睡時,就是寶寶與媽媽零接觸時帶來安全感最好的方式,當媽媽將寶寶放置在小床上時,撫摸、輕拍、寶寶摸neinei入睡、拉著媽媽的手、抱著安撫玩具等,都是通過觸摸來建立安穩的入睡環境的。
四、以環境爲主的
固定的床和被子、帶娃入睡的人、搖籃曲、睡眠儀式可以讓寶寶尋得一定的睡眠規律,同樣白噪音或安靜不嘈雜的環境也能讓寶寶更快入睡。
五、組合出現的
寶寶的睡眠鮮少有滿足一樣條件就馬上入睡的,相反,絕大多數的寶寶都要同時滿足2個甚至更多的道具才肯安然入睡,這並不奇怪。
當然,睡眠道具的形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寶寶睡眠情景的變化,家長的主動引導,寶寶自身的特性,比如更換了新被套,被陌生人(除媽媽之外的其他人)帶了一天之後,外出遊玩見到新事物,看了其他寶寶入睡模式後,寶寶就可能會改變原有的睡眠道具,形成新的睡眠道具。
我們並不用害怕這樣寶寶是不是又不能好好睡了,只需要觀察到孩子的不同變化,相信孩子有自我調節和適應能力的同時,主動做出合理調整即可。
不斷進行脫離奶睡和抱睡的嘗試
其實在0—6個月安心讓娃奶睡和抱睡的過程中,同時我也在不停讓娃進行脫離奶睡和抱睡的嘗試,我不可能抱著女兒睡一整夜,否則我的胳膊早就沒了,我也不可能讓女兒含著neinei睡一整夜,我無法保持一個姿勢堅持一整夜。
在放肆尊崇娃的天性時,我們也不能放棄培養寶寶獨自睡眠的能力。
一、及時放下入睡的寶寶
嬰兒的睡眠周期長度跟成人不同,嬰兒是60分鍾,而成人是90分鍾左右。嬰兒從想睡覺到正式入睡後,需要經過20—30分鍾後才會進入深度睡眠,而在一個睡眠周期60分鍾之後又會新的一個淺睡眠到深睡眠的輪回。
在淺睡眠期間,寶寶極易受到外界幹擾,輕者會顯示嘟囔吮吸、哼哼唧唧、輕微翻身等動作,而重者會直接驚醒或閉眼張嘴就哭。
當寶寶在進入深度睡眠之後,家長就可以嘗試將寶寶輕輕放在床上,而在淺睡眠時期,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不同表現進行先觀察,後輕拍、耳語、撫摸或抱起再進行新的哄睡輪回,按需安撫是一個需要家長慢慢摸索的過程,只有對應相應的安撫方式才能盡早養成寶寶好眠而不被打擾的睡眠習慣。
月齡越小的寶寶,淺睡眠時間越長,研究發現剛出生的嬰兒淺睡眠時間高達50%,而到3—4個月時,睡眠模式會趨向于成人轉變,6個月時,就會如同成人一般,持續睡眠時間能長達6小時而不需要進食無需過多安撫。
二、創建固定的睡眠儀式
固定的睡眠儀式就是幫助孩子形成“睡眠聯想”,是將某些特定的條件或情況與入睡這一行爲建立起固定聯系的心理活動過程。
當寶寶不再滿足于奶睡和抱睡之後,就要讓寶寶慢慢調整新的睡眠模式,知道發生哪些行爲的時候就該睡覺了,比如關房門—吃奶—看繪本—聽歌—熄燈—晚安吻—蓋被子—睡覺。
每天重複固定的睡眠儀式,能讓寶寶心中有一種規則感,心裏更有數。
三、給予更多有效情感回饋
有一篇“睡前親子互動、母親對孩子的有效情感回饋與睡眠狀況之間的關系”的研究發現:比起睡前得到母親有效情感回饋少的孩子,那些在睡前得到更多母親有效情感回饋的孩子,在入睡時的幹擾更少,夜間睡眠中斷的情況也更少,這一點在小月齡孩子身上尤爲顯著。
所以,越小的寶寶越需要寵,這時候的他們無需要規則,只需要無盡的安全感和被信任感,試想一下將你獨自丟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你還能安心入睡嗎?
輕語、輕拍、滿足奶睡、抱睡等的生理需求,這不僅不會寵壞他們,反而會讓他們更安定,對于他們的睡眠、甚至將來的親子關系和心理健康也會有著極大的積極正面的作用。
對于家有0—6個月寶寶的家長來說,別在睡眠方式上糾結了,只要寶寶能安睡,自己也休息的好,這就是最好的方式,帶寶寶已經很苦了,別再爲難自己,更別違背寶寶的天性,爲難寶寶。
——我是小皮育兒經,育嬰師一枚,職場媽媽,帶娃碼字
——多平台優質原創作者,會點孕産,懂點育兒,更專注教育
——孕育、帶娃是當媽一生的事業,關注我,一起更輕松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