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爲天,食以安爲先。
——史記•郦食其列傳
美國大豆産區氣溫圖
在2006年的我國十大榨油企業中,有九家要麽是外企、要麽由外資控股,只需黑龍江九三工業一家全資我國公司獨守江山。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各種期貨商場狂跌不止。至此千載良機,以國務院鼓舞央企擴大大豆加工産能,並對相關企業進行補助爲標志,我國正式吹響反撲號角。
以我國糧食貿易公司爲例,當年8月,獲政府補助金額高達19.34億元。隨後,中糧在黑龍江、河南、山東、河北等地新建多個大型糧倉,以囤積大豆。即使産能嚴重過剩,也在所不惜。
爲什麽要囤積呢?
答案很簡單,打價格戰!用産能過剩的方法,拉低全國糧油價格,以此逼迫沒有盈利空間的外企讓出糧油主導權。2016年,通過長達八年的拉鋸戰,外資在我國榨油加工業的控制權從85%稀釋到30%,一舉奪回糧油加工工業的控制權。
現在,我國在大豆領域的戰役正處于第二階段,即奪回原材料大豆控制權。
方法有兩個:一是進口多元化,從阿根廷、巴西等國進口大豆,降低對商場的依賴。二是增強自産才能,2018年4月,我國大豆首要産區東北三省密集下發擴大大豆栽培面積的文件,長春市農業委員會更是在文件中罕見的指出:將擴大大豆栽培面積作爲當時農業生産的首要政治任務。
再來說小麥戰役
套路還是了解的套路,先放出産能缺乏的風聲,在推高産品價格。
2005年12~2008年7月,世界小麥價格從291美元/蒲爾暴漲到1334美元/蒲爾,全體價格上漲了4.6倍。
而在漲幅最張狂的2007年,爲合作此番糧食戰役,聯合國聯農安排宣布正告稱,全球糧食存量處于二十五年來最低水平。美林債券的陳述也指出,小麥、稻米等谷物的全球庫存只夠60天需求!
受全球糧價暴漲影響,亞非拉多國均呈現輸入性通脹,國外購貨途徑削減、國內物價飛漲,美企再次開動金融收割的戰役機器,暴力牟取的利益高達近千億美元。
那麽,我國的小麥在此輪危機中的價格漲幅是多少呢?從1400漲到2000,漲幅大約爲0.7倍。
爲什麽國內的浪沒有國外的大呢?
真相只需一個:我國動用了國家儲藏糧食,與世界遊資進行了大規模的消耗戰。
跟著世界遊資囤積的小麥越來越多,我國開端兜售儲藏糧食,遊資吃進、我國持續抛。這種戰役形式比的就是底氣,遊資的底氣是金錢,我國的底氣是戰略儲藏糧。只需我國的戰略儲藏糧足夠多,多到遊資吃不下後放糧回籠資金,就可以取得最後的勝利。
起先我國是十天或許半個月一抛,當戰役進入白熱化階段時,兜售頻率達到兩天一抛。這時分很多人有些傻眼了,遂想盡千方百計打探我國戰略儲藏糧的信息。
而謠言在這個時分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有些人說,我國的戰略儲藏糧有1億噸,夠全國打一年。還有人說我國和某東歐糧食大國達成秘密協議,遊資吃多少就抛多少,完全不得慫!
所以,在2009年頭,各方炒作糧食期貨的遊資從我國铩羽而歸。而因爲急需現金回籠,之前被囤積的糧食被放入商場,世界糧價從高位攔腰斬斷。這一次,我國不只保衛了本國人民吃飯的利益,更捍衛了衆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和平!
糧食,這個維系人類千年文明最基本的東西,在帝國主義邪惡的歹念下,總算演化成一種堪比原子彈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