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面對前些天的連綿小雨和突然降溫並且持續的陰冷,倒春寒實在讓人難以適應。65歲的盧先生就是其中一個。
天氣變冷這兩天他感到渾身不舒服,莫名其妙地怕冷,原來正常的血壓較前明顯升高,達到170/90mmHg,整天覺得頭昏頭脹,胸悶,有時出現胸痛。他心情很緊張,自行增加降壓藥物後血壓仍然沒有下降。爲此他不得不到醫院就診,醫生告訴他這是氣溫驟降引起的,不用太緊張,通過調整藥物和日常自己調理可以恢複正常。
盧先生進一步追問:“陰冷的倒春寒,我該怎樣調理?”
什麽是倒春寒?
答:倒春寒是指春天時氣溫本該逐漸升高了,卻突然氣溫驟降,且持續陰冷,或者氣溫時高時低的現象。今年氣溫反複無常,整個冬天不冷,還趕上了疫情,春天來了,卻反而冷起來了。“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這樣的天氣極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發作,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十分注意。
氣溫忽高忽低,人體需要適應氣溫的反複變化,對于老年人而言,他們的冷熱平衡自我調節能力較差,其循環系統很容易受到冷空氣的刺激,交感神經受寒冷刺激後,興奮度增高,全身皮膚表層毛細血管收縮,使血流阻力增大,導致血壓突然升高,而且容易出現腦血管意外。
血壓升高,心髒負荷加重,心肌梗死、心衰的發生機會也隨之上升。另外,這個時候非常容易感冒發熱,同樣會影響心髒的工作。
因此,在倒春寒的季節,我們建議心血管病患者應該做好以下幾點,安全度過這個時期。
1.要注意天氣
根據天氣及時增減衣物,天氣不好時盡量少出門,防止受涼受寒和受風受濕。
2.控制好血壓,不要隨意停藥
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定期監測血壓的變化,定期複診,如果血壓波動較大要及時就診。
3.忌食寒涼飲食
很多人覺得爲了增加營養應該多喝老火湯和高蛋白食物,但應盡量避免高脂、高鹽、高尿酸食物,不宜吃寒涼冷凍食物,可多吃水果、蔬菜,避免過飽。適當用一些薏米、扁豆、生姜、白芷、豆寇等祛濕化濕之品煲湯以防寒濕侵襲。
4.保持心情平穩,避免情緒大起大落
穩定和愉悅的情緒可降低患心髒病的幾率。焦慮、憂郁、悲觀的不良情緒很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心髒負擔加重,也會使肝氣郁結、氣機不暢、氣滯血瘀,同樣會引起疾病的發生。
5.適當安排鍛煉
心血管疾病患者運動要在溫度較高的時間段進行,如中午或下午。盡量避免在氣溫低的早上進行鍛煉,還要合理安排運動時間,控制好運動量,可選擇八段錦、站樁功、太極拳等緩慢柔和、以靜促動的項目,要避免劇烈的體育運動。
食療方推薦
推薦一款健脾祛濕、溫中化滯的保健膳食:健脾化滯湯。
材料:黃芪30克,薏米30克,芡實30克,陳皮5克,生姜10克,老鴨300克(2—3人份),洗淨,小火清炖40分鍾,加鹽少許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濕。溫中化滯,適用于脾虛濕重,中焦脾胃呆滯,腹脹便溏,嗳氣頻頻,食欲不振者。
專家介紹
王清海
廣東省名中醫
博士生導師
羊城好醫生
王清海,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全國第四、五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指導老師,第一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高血壓專家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衛生經濟學會中西醫經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基金和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
師從廣州中醫藥大學鄧鐵濤國醫大師和陝西中醫藥大學張學文國醫大師。中醫基礎理論造詣深厚,從事心血管病中醫臨床研究30余年,理論造詣深厚,臨床經驗豐富,在中醫藥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慌心跳、氣短、胸悶、胸痛、眩暈、頭痛、咳嗽、水腫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善于運用桂枝、黃芪等通陽益氣、行氣活血、化痰通絡的方法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在治療中醫內科雜病方面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著有科普專著《知名中醫談心腦血管著重保健》和主編專業著作《高血壓中西醫結合研究與臨床》(均爲人民衛生出版社),發表論文40余篇,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4項,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高血壓中醫臨床研究進展學習班”四期。研制治療高血壓藥物2種,治療心髒病藥物2種。獲得發明專利1項。
供稿:黃培紅 編輯:黃詠欣 責編:李朝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