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酥肉價格翻番?一片土豆1.5元?人均近220元?
海底撈漲價成爲近期熱門話題,據《封面新聞》報道,海底撈成都某餐廳小酥肉價格上漲80%,北京某食客發現土豆合1.5元一片,小料、主食等都有不同程度漲價。
對此,海底撈回應:“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但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姿態頗爲“直接”、“坦蕩”、“大方”。
但消費者並不買單,曾經的“好評王”遭遇口碑滑鐵盧,多數食客表示“漲價離譜”、“不去吃了”。
在筆者看來,海底撈漲價,不能說有錯,但真的太不厚道了,沒有肩負起龍頭企業的社會責任。
海底撈帶頭,若漲價成潮,消費者吃虧
海底撈作爲行業龍頭,此時宣布漲價且“大方承認”,帶動了一批餐飲企業“跟漲”。
據《工人日報》報道,同樣身爲明星餐企的西貝莜面村也跟進漲價,土豆條炖牛肉80元、酸菜封缸肉80多元。
喜茶、胖哥倆肉蟹煲等餐飲品牌也被報道跟進漲價。筆者發現,就連外賣軟件裏的“紅包”也較疫情前少了許多,相當于變相漲價。
如果漲價成潮,吃虧的必定是消費者。
麥當勞不漲反降,贏得口碑
在海底撈們漲價的同時,也有品牌保持原價甚至降價。
清明節假期尾聲,麥當勞上線“半價炸雞桶”活動,大賣並獲得良好口碑。
公開表示暫時不漲價的餐飲企業還有別家。據東方財富網,北京餐飲品牌旺順閣總裁張雅青表示,暫時沒有感到食材成本上漲。嘉禾一品創始人劉京京表示,目前沒有漲價的意願。
疫情影響到民衆收入,讓消費者價格敏感度增加,此時選擇平價甚至降價的企業獲得了海量好評。
“雖然疫情期間堂食成本高,但外賣這麽方便,爲什麽不學學麥當勞,用薄利多銷來填補虧損呢?”有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發出這樣的聲音。
優先享受補貼政策,海底撈漲價“不厚道”
疫情對餐飲業的沖擊是實打實的,但是纾困政策在第一時間出台,海底撈等“明星企業”更優先享受了補貼,爲何還要執意漲價,不願出讓自己的利潤呢?
早在2月底,海底撈就獲銀行“加急輸血”,從中信銀行北京分行和百信銀行獲得信貸資金21億元。其中的一個細節是,流程部門啓動防疫緊急授信流程,三天內完成了審批,火速支援可見一斑。據證券時報,疫情期間,除海底撈,西貝莜面村、老鄉雞、雲海肴等一些連鎖餐飲都獲得了銀行的支持。
許多地方還出台了店鋪租金減免的政策、企業員工社保優惠繳納政策,其中必定也惠及龍頭餐飲企業。
更何況海底撈是上市公司,有更多融資手段幫助抵禦沖擊。
調整價格確實是商業行爲,漲價“不算是錯”,但優先享受了救助政策、仍帶頭漲價的行爲,確實沒有承擔龍頭企業的社會責任,非常不厚道。
消費優惠券,優惠給了誰?
疫情步入尾聲,爲了提振經濟,多地推出消費券,鼓勵市民與商家一起共克時艱。但一面漲價、一面優惠,最後消費者能獲得真正的實惠嗎?倘若消費者不響應,初心良好的政策如何落地?
海底撈在漲價、餐飲企業員工的工資在降低、扶持資金源源不斷,這樣下去,疫情過後誰的腰包會鼓起來呢?
在此呼籲海底撈等享受了國家優惠政策的企業,應該以誠懇和回饋的姿態,面對疫情後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