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特王妃說:“你不能讓他的目光在你身上停留60秒的時間,那麽又怎能讓他在你身邊停留60年的時間呢?”
這是一個被塑膠臉霸屏的時代,萬千少女指著整形模板對整形醫生說:我要某某同款眼睛,某某同款鼻子,某某同款下巴,只想說一句:餵?315還打假嗎?一定有人罵我:“就算美的千篇一律,我也不要像你一樣做個醜X。”由于會牽扯到審美問題,不良整形醫院問題,貸款整形等一系列問題,就此打住(這裏指的是整形非微調線雕除皺等項目)
之前看到一篇川端康成的文章,他感歎少女不再是少女,容顔易老,青春不再。其實女孩子在每個年齡階段都有屬于自己的氣質,孩童時期稚嫩,青春時期是不需要任何修飾都讓人羨慕的年紀,中年展現在臉上的是閱曆與氣場。這裏想到了周迅拍攝《你好,之華》和陳可辛的對話,想到了俞飛鴻,想到了章子怡……
如果你現在有張人人羨慕的臉蛋,請不要把這個當做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籌碼。豐富內在世界,自信從容,時間會給你的美麗增添其他符號。
“他和我說了幾句話,問了我的年歲,他掏出一個嵌珠子的精致的懷表,時針正指著一點三刻,問我話:’你會說英國話,英國一點三刻怎麽說?’我非常淘氣地用中國話說:’英國話不說一點三刻,說兩點差一刻。’ ”
—— 裕容齡《清宮鎖記》
裕容齡:
生于富貴,長于宮廷,中國近現代舞蹈史上第一個學習歐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國人,被譽爲“蝴蝶舞後”,也是唯一一個曾親自向現代舞蹈家鼻祖伊莎多拉·邓肯学习过三年舞蹈的中国人。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東方“蝴蝶舞後”裕容齡,被她晚年的氣質折服。想更多的了解她,可以看一下視頻。
容齡的父親叫裕庚爲外交大臣,漢軍正白旗人,清朝駐法公使(1895年),據現有資料,他有五個孩子,三兒二女,大女兒德齡,二女兒容齡。裕容齡是第五位孩子,由于裕庚的身份,出使于各國,容齡自小就在多元文化中成長。
三兒二女
裕容齡(右五)及裕庚全家在巴黎郊區森林咖啡館和途經巴黎的貝子載振(慶王長子,右四)的合影,攝影裕勳齡。
從小就表現出對舞蹈的敏感和天賦,清朝宮廷的樂舞,除了滿族的樂舞還收錄了鄰國的樂舞,大概是童年潛移默化的生活賦予了他對舞蹈的敏感和天賦。
1895年,7歲隨同父親去了日本,接觸了日本的舞蹈,在一次晚宴上看到了當地的日本傳統舞蹈,特別想學,但是怕父親不讓,小容齡趁父母不在就向家裏幫工的日本女仆學傳統的日本舞蹈,第一支學會的舞蹈叫《鶴龜舞》,到了第二次晚宴表演了《鶴龜舞》大受贊賞。
但是客人離開,父親大怒,約法三章,表示可以學舞蹈,但是不可以表演,只能通過舞蹈去了解當地的文化,于是父親請到了當時日本最好的傳統舞大師教姐妹容齡和德齡跳舞。
1895年,隨父親來到法國巴黎讀女子學校,接受歐洲的文化,戲劇,音樂,舞蹈。並且碰到了“現代舞之母“”鄧肯,和姐姐在鄧肯門下學習了3年多時間。三年的學習令容齡的肢體語言更爲協調優美,柔軟卻極具韌性,鄧肯更放心地推薦她擔任自己所編希臘神話劇目的主角。
1902年,裕容齡公開出演舞劇《希臘舞》和《玫瑰與蝴蝶》。
希臘舞
《玫瑰與蝴蝶》
1904年回國後,慈禧因大量缺人,召集精通英語,日語,法語容齡母女三人爲其禦前女官,打點應酬女外賓事宜如外事翻譯等。由此,容齡將“足尖舞”引入中國,其實就是芭蕾舞,開啓了她作爲宮廷舞者的身份。後來她寫的《清宮鎖記》更是記載了在宮廷的生活。
1904年端午節前一天給所有人展示了三個作品《西班牙舞》《如意舞》《希臘舞》。
《如意舞》
《荷花仙子舞》、《扇子舞》、《觀音舞》、《菩薩舞》、《如意舞》、《劍舞》等結合了異國風情的傳統舞蹈均由她在這期間編排。《扇子舞》源于漢族,身爲滿族人的她在表演時亦是一身漢族裝束;《菩薩舞》參靠佛教中觀音大士的模樣,蓮花、佛光等元素都應用其中。
《扇子舞與劍舞》
1907年,父親裕庚重病,容齡與母親爲前往上海照顧他,卸任出宮。不久後,裕庚去世,但她們再沒返回宮廷生活。清王朝統治被推翻後,裕容齡于北洋政府任職女禮官,熱心投入公益事業。
1912年嫁給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唐紹儀的侄子唐潮寶,爲郊區農民、慈善家等帶來鼓舞。
文化大革命,容齡被視作“封建余孽”,雙腿遭擊打至骨裂,家中被抄。當那些具備皇家風範的家具被抄走時,她倒樂觀地說:“我也想通了,我保存那麽多財物有什麽用,好比說我每晚只能睡一張床,多的床也無用,隨他們拿吧。”
晚年寫下《清宮鎖記》,舉手投足的優雅與從容的氣質是從她身體裏一點一點長出來的。隨著時間的沉澱愈發清晰。
金庸曾說:“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相傳黃蓉、小龍女、王語嫣等均有夏夢的影子。
夏夢:
有一年冬天邊健身邊翻著電視,找不到什麽可以看了,翻到《魯豫有約》,雖然不認識夏夢,但是早就被她的氣質吸引過去了,看了一遍又一遍。被稱爲中國的“奧黛麗赫本”
許鞍華說:“夏夢的智慧比美貌更出衆”
劉德華:“是在我生命不能忘記的一個貴人,她選擇了我,改變了我的命運,看她的一生如電影般傳奇,照亮了銀幕前後!”
她是著名電影演員、制片人,她一生事業輝煌,代表了50-60年代的香港電影曆史,然而真正爲今人脍炙人口,津津樂道的,莫過于她是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一生摯愛的夢中情人,金庸先生創作小龍女的原型。著名導演岑範亦爲她終身不娶。
與陳思思、石慧並成爲“長城三公主”,陳思思和石慧也有許多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己找資料。
據說在60年代的上海灘,人們爲了看她主演的電影,不惜排上3天3夜的隊。
如此美人一生端莊,從無绯聞,更有才情加持,做影人她當紅不讓,做制片人更是慧眼識珠,開辦電影公司監制了3部影片,捧紅了長盛不衰的天王劉德華,誠然是美貌與智慧的化身。
1933年夏夢出生于上海一個文藝之家,原名楊濛。父母都愛好戲曲,從小受到家庭熏陶,京劇、歌劇都能琅琅上口。
夏夢的少女時代在老上海濃重的藝術氛圍中度過。六歲時參加《大陸報》舉辦的“上海兒童攝影比賽”,獲得冠軍。
小時候的夏夢
1947年,她隨家人遷居香港,與妹妹楊潔考進瑪利諾修院學校繼續求學。她寫一手好字與好文,還熱衷戲劇表演,尤愛莎士比亞的作品,在校期間參演了《聖女貞德》等舞台劇。
夏夢從小就喜歡運動,中學時參加過全校籃球班際比賽,到了“長城”,爲了留指甲,放棄籃球,但仍舊不放棄運動,請了一位教練學網球。
1950年,經由毛妹的穿針引線,楊濛被香港長城公司負責人袁仰安相中並獲邀加盟。開始使用“夏夢”作爲藝名,其靈感來自莎翁著作《仲夏夜之夢》,同時也因她在當年夏天加入長城,有著冀其夢想成真之含義。
1951年,初出茅廬的夏夢便被導演李萍倩起用,與韓非主演其熒幕的處女作《禁婚記》,夏夢在片中飾演女主角楊霞芝,該片一舉獲得當年的國語港片票房冠軍,並蜚聲新加坡、泰國和越南。
禁婚記
此後,《娘惹》、《白日夢》、《孽海花》等,夏夢主演了近40部影片,紅遍香江、南洋。
娘惹
日出
新寡
夏夢22歲時與林葆誠結婚,林葆誠是聖約翰大學畢業生,從事商業。對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婚後他並不反對夏夢繼續從影,在事業上也給了夏夢一些幫助,比如選劇本,探討劇中人物的個性,他們相處幾十年,彼此相互信任。
晚年的夏夢居住在香港半山,夏夢身在北京的妹妹楊潔,常常飛到香港陪伴夏夢,偶爾看看電視,出門會會老友,阿彩自青年便照顧夏夢一家人已經有50多年了,比夏夢大兩歲,她一生未嫁,夏夢就是她全部的事業。那時候終于知道一個人爲另一個人而生,而活是什麽樣子的了,會想很多。夏夢是智慧的,智慧到讓人覺得他這輩子沒有走錯過。
一個人主要的就是,不要氣餒。你一定要有一個希望,並且有信心、樂觀,朝著那個希望走。如果,你覺得沒有希望了,那你就解除武裝了
——鄭念
第一次認識她,是見了一張照片,頭發微卷花白,深邃晶亮的眼睛,身著藍色祺袍,時光雖然磨蝕了她的容顔,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老太太身上高貴的氣質,那種透過歲月塵土奪目的美,攝人心魄。
鄭念,父親是日本留學生,湖北省人,曾任北洋政府高官。出生于1915年1月28日,因嫁給同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鄭康琪,故隨夫姓易名爲鄭念。
她一生下來就注定是一名名媛。看的是英文書,吃的是精致瓷器盛的茶和英國式薄三明治,從不知人間愁苦。
還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時,就曾四次登上北洋畫報封面,成爲遠近聞名的“風雲人物”。而她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讀書期間,也像敢愛敢恨的大小姐一樣,選擇了“門不當戶不對”的丈夫鄭康祺,並隨後來擔任國民政府駐澳大利亞外交官的丈夫長居悉尼,渡過了記憶中“最爲美好的一段歲月”。
鄭念年輕的時候
1957年,鄭康祺死于癌症,鄭念在丈夫去世後在丈夫任職殼牌石油公司,擔任英國總經理的助理,直至“文革”爆發。“文革”期間,由于鄭念是英國留學生,長期供職外商公司,被控爲英國的間諜,被關在監獄6年半。
1966年,中國發動“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同年8月,在紅衛兵抄了鄭念的家並沒收其財産後,她被當作英國間諜軟禁在家中, 9月被關進上海第一看守所。在6年半的監禁中,鄭念受到審訊、拷打和單獨監禁,但她拒絕承認那些被指控的罪行。
初到監獄,她驚異于世上竟有如此簡陋肮髒之處。哪怕心有憤恨,也並沒有抱怨。她一點一點收拾著,讓環境變幹淨,讓自己住得舒適些。
她將原本就不多,甚至是吃不飽的米飯,每頓留有一些當漿糊用,將手紙一張一張地貼在沿床的牆面之上,這樣她的被褥便不會被牆上的塵土弄髒。
她向看守員背一節毛主席語錄“以講衛生爲光榮,不講衛生爲可恥”,以此借得掃帚將屋內打掃幹淨。她還借來針線將毛巾縫制成馬桶墊;給貯存水用的臉盆做蓋子防灰塵…
爲了讓她承認那些莫須有的罪行,鄭念曾經有十多天雙手被反扭在背後,手铐深深嵌進肉裏,磨破皮膚,膿血流淌,度日如年。
她每次方便後要拉上西褲側面的拉鏈,都勒得傷口撕肝裂肺的痛,但她甯願創口加深也不願衣衫不整。
1973年,她從監獄中釋放,被告知女兒鄭梅萍——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已在1967年自殺(她後來發現是被紅衛兵殺害的)。
鄭念與女兒合影(右圖爲鄭念女兒)
1978年10月,政府官員就鄭念被錯誤逮捕和監禁表示道歉。
1980年9月27日,去到香港後至加拿大,定居美國。在美國,鄭念堅持用英文寫作。本命姚念媛以亡夫的姓氏,取筆名“鄭念”寫下了英文自傳性作品《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上海生死劫》),該書被譯爲多種文字在各國出版。
1987年《上海生死劫》在英美出版後立即引起轟動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英文版) 1988
《上海灘的沉浮》 華克健、曹思、韌人譯 春風文藝出版社 1988
《La Dama de Shanghai》(西班牙文版) Ediciones Martínez Roca 1
《Leben und Tod in Schanghai》(德文版) Ullstein Buchverlage GmbH & Co. KG / Ullstein Tas 1999
1989年,《上海生死劫》中文翻譯程乃珊在華盛頓首次與鄭念零距離接觸。這樣描述她的:已74歲的鄭念開著一輛白色的日本車,穿著一身藕色胸前有飄帶的真絲襯衫和灰色絲質長褲,黑平跟尖頭皮鞋,一頭銀發,很上海……
程乃珊感歎:“她是那樣漂亮,特別那雙眼睛,雖曆經風侵霜蝕,目光仍明亮敏銳,只是眼袋很沉幽,那是負載著往事悲情的遺痕吧!
程乃珊與鄭念
1990年,加拿大歌手Corey Hart在專輯《Bang!》中,專門寫了一首鋼琴曲《Ballade for Nien Cheng》向鄭念致敬。
晚年拍攝于華盛頓寓所
2009年7月,鄭念在家中洗澡不慎被熱水燙傷住院,最後導致細菌感染,終致不治于11月2日在美國華盛頓去世,享年94歲。
福樓拜有句話:“一個真正的貴族不在他生來就是一個貴族,而在他直到去世仍保持著貴族的風采和尊嚴。”
真正的優雅,而在于哪怕風雨摧殘,都不願交出自己一貫遵守的人文價值原則,在于竭力維護自己的表率和風範。
即使淪爲階下囚,即使衣衫褴褛,面對淫威,依然有她的傲氣與尊嚴。
除了以上三位還有被大衆熟知的宋慶齡,宋美齡,林徽因,李香蘭,淩叔華等。
宋慶齡
宋美齡
林徽因
李香蘭
淩叔華
“美人在骨,不在皮”“腹有詩書氣自華”願每個女孩子都可以美麗優雅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