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 麥家陪你讀書 今天
文/阿爾貝·加缪
“在一面鏡子前活著和死去。”波德萊爾說。
大家對後面的“和死去”都不太在意。
圖爲加缪
活著,大家爭先恐後。但主宰自己的死亡,這才是困難所在。
“我們40歲時死于一顆我們在20歲那年射進自己心裏的子彈。”
微不足道的人生盡頭是微不足道的死。只有偉大的心靈能死得其所。
我們一生中真正活著的時候也不過數小時而已。
我們被訓練成向著他人而活。但人卻只會爲自我而死。
一個人如果學會——而不是紙上談兵而已——孤獨地去面對自己最深的痛苦,克服那想要逃避的欲望以及有人能與他“共苦”的幻覺,那他還需要學習的就所剩無幾了。
孤單不是悲劇,無法孤單才是。
有時候爲了不要再和人的世界有任何關聯,我願意放棄一切。但這樣的世界我也有一份,而最大的勇氣是能夠同時接受這點及其悲劇。
將我們從最惡劣的痛苦中解放出來的,是這種覺得自己無助而孤單的感受,然而又不是真的孤單到讓“其他人”不把我們“視爲”受苦之人。
這就是爲什麽當那種覺得自己是在孤苦伶仃的悲情萦繞不去時,反而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亦即何以幸福往往不過就是一種顧影自憐的感覺罷了。
那些堅持自己的原則而甯願不快樂的人。這些人事先已經爲自己的幸福設定好了條件,不符合這些條件就絕對快樂不起來。
萬一他們出乎意料地感到了快樂,便會覺得驚慌失措——因爲被剝奪了不幸而感到不幸。
一個人到了30歲,應該要對自己了如指掌,確切知道自己有哪些優缺點,曉得自己的極限在哪裏,預見自己的衰頹——做他自己。
尤其是接受這些。我們會變得很積極。一切有待實踐,一切也有待抛卻。不再造作,但仍戴著面具。
我已經見過夠多的世面,幾乎能夠抛開一切。剩下的,是一種每天持續不斷,不可思議的努力。
能夠守密的努力,不抱希望,亦無怨尤。再也不會去否認什麽,因爲一切都能夠加以肯定。淩駕傷痕。
我能夠創作,靠的是持續不斷的努力。我的本性是在靜止中前進。我最深沉、最確定的傾向,是沉默和日常生活。
我必須花上許多年的執著,才能免于分心,免于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誘惑。
但我知道這樣的努力可以讓我屹立不倒,而如果我有任何片刻的懷疑,我就會墜入萬丈深淵。
那些奄奄一息,被自己的重量壓垮的人,無論再有責任感,他都無法幫助別人。
那些可以掌控自己並掌握生命的人,才是真正慷慨大方,才能付出而不覺辛苦。
時間會過這麽快,是因爲我們沒辦法在裏面做什麽記號。類似月亮在天頂還是在地平線之類的。
這就是爲什麽那些青春歲月是如此地漫長,因爲太豐盛,而年華老去時則光陰似箭,因爲一切已成定局。
愛一個人,就是殺掉所有其他的人。
不付出就什麽也沒有。最大的不幸不是沒人愛,而是不愛人。
如果已經付出了全部卻還是認爲自己給得不夠,這就是開始在付出了。何況我們永遠不會付出所有。
純粹的愛是死掉的愛,如果說愛一定會牽涉到愛戀,會需要建立起某種新生活的話——在這樣的生活裏就只有一個不變的參考值,至于其他的就要去取得共識了。
要有那種選擇自己所愛的力量,並堅持下去。不然還不如去死。
活著並且做自己熱愛的事,意味著能夠掌控它們。
如果有靈魂,不要誤以爲我們得到的是成品。靈魂需要一輩子的時間來成型。
而活著無非就是爲了此一漫長而痛苦的分娩過程。
當我們以受苦造就的靈魂准備好了,死期也到了。
作者:加缪
來源:文章選自《加缪手記》。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遇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搶購《人生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