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若有這四個習慣時別慣著,李玫瑾:該打就打!長大再改難了
孩子若有這四個習慣時別慣著,李玫瑾:該打就打!長大再改難了
孩子若有這四個習慣時別慣著,李玫瑾:該打就打!長大再改難了
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不止一次的提到過很多長大後的犯罪行爲或者心理問題都和孩子的幼年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李玫瑾教授也曾在講座中提到:
孩子6歲前,家長要學會說“不”。6歲前是孩子形成人格的過程,以後就已經決定了他的成敗,0-6歲就是一個人生的縮影,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都濃縮在六歲之內。
李玫瑾教授舉過這樣兩個對比的例子,也很貼切:
“男孩三四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麽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但是等他十四歲了,這個孩子還會跟你鬧,他會怎麽跟你鬧?第一,他離家出走;第二,他跳樓自殺,還有服毒自殺。”
我認識一位朋友她叫麗麗,麗麗的孩子脾氣非常差,一有不順著他心意的事情就開始大吵大鬧,麗麗總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以後自然就改正了,也沒有忍心管束孩子的行爲,一家人對這個孩子也是十分的溺愛。
等到孩子長大以後,不僅沒有和麗麗家人想的一樣,反而孩子小時候的小錯誤成了惡性循環不斷放大,在學校中頂撞老師,不遵守紀律。
家人這時終于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可是孩子正處于青春期的叛逆,所以誰的話都不聽,一次還動手打了麗麗……
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很多因素會對孩子的性格産生影響。
俗語說:三歲看老,七歲看小。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作爲合格的父母,這時要學習科學育兒的知識,引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求知欲也特別強,有了自我意識。所以說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耶魯大學曾經通過研究得出過這樣的結論:
3-6歲是孩子性格、行爲習慣培養最關鍵的時期,這一時期也被稱爲“潮濕的水泥期”,這是孩子性格和行爲習慣培養最重要的階段,85%~90%的性格、想法、行爲方式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
這也和我們老話中“3歲看大,7歲看老”的說法不謀而合。因此,家長一定要多加關注3-6歲時的行爲、習慣方面的養成,該管就要管,
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有這4個行爲時別慣著,該打就要打,長大再改就難了。
那麽是哪4個行爲呢?
當孩子得不到某樣東西的時候,或者沒有得到關注時,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暴力的行爲,比如暴力搶奪或者對別人大打出手。
如果家長每次都縱容著孩子,不去制止、進行教育的話,可能孩子的脾氣會越發越大,而且變成驕橫、不講道理的人。
- 得不到目的就威脅
在叛逆期的孩子生氣時摔東西的性格沒有得到改正,發展到3歲後,會向父母提出各種要求,父母拒絕了,通常會演變成威脅父母。
對于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長可以滿足,但不要一味的妥協,那樣孩子就會“得寸進尺”,給孩子養成壞習慣。
家長必須要給孩子立好規矩,告訴孩子對于得不到的東西,不可以使用暴力來搶奪。並且可以用嚴厲的口氣去和孩子約定好,如果孩子用“搶”的話,就永遠得不到那樣東西,真的想要可以通過借用、分享等方式。
- 用謊言逃避懲罰
美國的著名事物教育家、小說家馬克.吐溫說過:坦白是誠實、勇敢的産物。
教會孩子勇敢的坦白自己的錯誤是品格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長也可以從細微的小事去教育他們,比如發現孩子撒謊了之後,告訴孩子如果做錯了事卻勇敢承認的話,家長就不會責怪。反之屢教不改的孩子,父母就要舍得給孩子一些懲罰。
- 見到喜歡的東西就“偷拿”
如果發現孩子見到喜歡的東西就“偷拿”的話,家長一定要嚴厲,嚴厲懲罰才會讓孩子記住,不要助長孩子這種不光彩的行爲。小孩子有一些調皮是正常的,但是不把這種行爲糾正的話,以後可能會“越偷越大”,釀成禍事。
比如寶寶愛用勺子敲碗,這就是很不規矩的行爲。家長這時就可以告訴孩子用勺子敲碗不僅很吵,而且很影響其他人,這是不禮貌的行爲,寶寶不可以這麽做。
我們經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一定要言傳身教,教會孩子最基本上的禮儀和規矩,要是你的孩子不懂規矩,不管是現在還是長大後進入到社會,都會被排斥的。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4個“毛病”千萬別慣著,該打就得打,只有糾正“壞習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孩子的一些壞毛病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而孩子會長成什麽樣,有什麽樣的性格,有什麽樣的壞習慣都與父母的培養教育脫離不了關系,因此,盡早給孩子立規矩,以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
在教育孩子講規矩時,父母一定要利用好繪本這個教育孩子的好工具。
在孩子對文字的理解不是那麽敏感的時候,圖畫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孩子可以通過圖畫的形式,從中學到知識,慢慢改正自己的行爲。
而繪本中故事主人公的做法也會讓孩子進行模仿和學習。
而繪本就是讓孩子接受知識最快最有效的好助手。近幾年,繪本作爲一種教育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所認可接受。
通過對繪本的學習,孩子體驗到了生活中的恐懼、焦慮、擔心、羨慕、生氣、沮喪、無助等負性情緒。也學習到了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的處理辦法,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所以李玟謹教授給大家推薦以下的書籍,一共10冊裏包含了如何合理科學的去教育孩子。
李玫瑾教授推薦一套《兒童情商培養繪本》,《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發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孩子可以借由繪本可以進入自身的內心世界。繪本作爲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它的生動趣味滿足了孩子好奇的天性,爲孩子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准備一些認知類、行爲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于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都說“小樹不修不成材”,家長對孩子的批評和指導,無疑對于孩子的成長是很有必要的。但批評歸批評,該注意的底線千萬不能忽視,不然就會因小失大,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
感興趣的家長朋友點擊下方“小卡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