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情商高,智商高,聰明伶俐,懂事大方。
情商和智商是相輔相成的,只有一個情商高的孩子,才會擁有更好的學習機會,成爲智商更高的人。
孩子的情商要從小培養,越早越好。從嬰兒時期就可以開始培養孩子的情商了。
美國哈佛大學心裏理學博士,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說過,成人的情商和幼時的培養教育緊秘相關,嬰幼兒具有情商,情商會在青春期裏成形,它是決定人生是否成功的關鍵。
情商(EmotionalQuotient)又叫做情緒智力。包括對自身的認識,對環境的適應,對突發事件的情緒管理,感受他人的情緒,在遇到挫折時能否奮進等。
爲什麽說情商要從小培養?
因爲嬰兒小的時候是一種需求生物。父母和嬰兒之間的互動是情商初始形成的主要因素。
人在嬰兒時期,由于很多事情都得依靠父母,那時候語言和行爲能力較低,嬰兒會通過聲音,神情,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而表達需求,是情商的第一步。
- 父母的態度決定嬰兒的反應。
一歲左右的嬰兒處于全能自戀期,他會覺得世界圍繞他自己而運轉的,想做什麽就能做什麽。
這個時候很多父母的做法是將就,盡量滿足嬰兒的需求。
然而有些父母因爲某些事情並不能及時的回應他的需求,這時嬰兒就會焦慮、哭鬧。
焦慮不安和哭鬧對于嬰兒來說偶爾沒有關系。如果經常這樣,神經系統會記得,就會變成這樣↓
一想到傷心或者挫折,稍微被說了兩句,立馬開始哭泣。
然後到六七歲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孩子好像根本沒有特別的需求。不會像別的小朋友那樣撒撒嬌,父母給什麽就要什麽,不給也沒關系。因爲在他的記憶裏,他就沒有得到想要的,所以他不會要。
很多成人也有這樣的習慣,就是不管這個職位多誘人,工資多高,他會覺得我現在這樣我就挺好。或者另一種相反的,我以前想要什麽得不到,我現在自己有能力了,我要去做,把沒買的東西,沒做的事都做一遍,心理學把這個叫做補償心理。
前者不自信,不能勇往直前;後者不理智,不能審時度勢,這都是一個差的情商。
- 如果父母不僅沒有滿足嬰幼兒,還時常責罵,甚至打他,情況會更差,他會對自己極度不自信。
有一句話這樣說的“當你不斷批評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不會停止愛你,他們只會停止愛自己”
每個小孩被父母批評都會很難過,在他們的意識裏,感覺不到自己犯了錯。
如果一天都在批評孩子做的不對,阻止孩子幹別的事情,不僅會扼殺孩子天性,還會讓他變得小心翼翼,內心每做一件事都要猶豫不決。
害怕和恐懼一直伴隨著父母的出現而出現,父母就算不在身邊,也時刻擔心著被罵。
當孩子做的事情並不能令父母滿意的時候,要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再來批評他。
- 是否影響道德
- 是否對孩子的人身安全有威脅
- 從孩子的角度再來考慮一下這件事情,並試著理解他,告訴他你的擔憂。
因爲父母是孩子最信賴的人,即使父母對孩子的表現很不滿意,他也會覺得是我的錯,我要努力改,我不會讓爸爸媽媽不開心,只是我感覺我自己的心有點難過,壓抑,焦慮。
一整天都擔驚受怕,都小心翼翼的孩子,他長大了以後做事一定是非常考慮他人感受的。
甚至爲了別人的感受可以忽略自己的感受,爲了別人的一句稱贊,可以做任何事,也可能因爲一句批評,對自己産生懷疑,或是對批評他的人感到憤怒,或是對自己感到絕望而做出沖動的行爲。
減少批評孩子,改爲溝通教育,爲他以後的情商打基礎。孩子在家裏有安全感,在學校才會有安全感,出了社會在社會上才會有安全感。安全感能讓他放松的應對所有事情,理智的處理人際關系。
- 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存在和所有人都是一樣平等且獨立的,並不比誰高貴或比誰卑微。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是高情商的體現。
尊重自己的前提是認識自己,孩子在三歲就會開始塑造價值觀,孩子的價值觀多半都是從周圍人身上學習繼承的。
寵溺和不恰當的教育會扭曲孩子的價值觀,使孩子在認識自我上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被寵大的孩子會以自我爲中心,不懂的尊重他人。
而不恰當的教育是指,孩子在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時,周圍的人覺得他的方法不對,一直在教他正確的方法。
本來有主意怎麽做的孩子,被打斷之後,他會按照建議來,但會失去主見。
情商高的人都是有主見,懂的尊重他人想法,也能發出自己的聲音和想法的人。
結語:培養孩子的高情商要從小做起,從嬰兒時期的及時回應,到成長過程中多理解溝通,允許他犯錯,在道德點上錯誤時的及時矯正,就是培養出一個高情商孩子的秘籍呢。
我是羅絲,一個在路上的寶媽 ,覺得我寫的對,不要忘了給我點個贊哦#聰明孩子養成記# #父母身旁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