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禅讓的皇帝有很多,絕大多數都發生在改朝換代之時。異性交接政權,俗稱外禅。同姓皇族政權交接,俗稱內禅。內禅極少發生,比較著名的是乾隆皇帝在85歲高齡時禅讓給嘉慶帝。不過有一位帝王在56歲就進行禅讓,退位當了25年的太上皇,也算是千古一人了。
這個皇帝就是宋高宗趙構,南宋開國皇帝。趙構是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趙構曆史上大大的有名,公元1162年,當了32年皇帝的趙構禅位于皇太子趙昚。趙構爲什麽要在相對年輕的時候交出權利呢?筆者認爲原因有三。
一是逃避責任,方便逃亡。別看趙構當了32年皇帝,他還真不是擅長治國理政,他擅長什麽呢?逃跑!史料記載,趙構曾經三次逃跑。第一次發生在靖康元年,那時候趙構還是北宋的九王爺。金兵包圍開封,京城危急!宋欽宗封弟弟趙構爲天下兵馬大元帥,令其率河北兵馬救援京師,但趙構畏敵如虎,置江山社稷、父母兄弟、妻子兒女于不顧。先是移駐河北大名府,又後轉移到山東東平府,反正就是逃跑,哪安全往哪裏跑。抗命也好、畏敵不前也好、臨陣脫逃也好,這要是宋廷派個欽差大臣來執行戰場紀律,趙構死八回都不多。
當王爺時逃跑,當皇帝該長點出息了吧?沒有!趙構當皇帝之後跑的更快,跑的更遠。登基的第二年,金兵奔襲揚州。趙構第二次逃跑,他狼狽渡江,從揚州一路跑到杭州才喘口氣。哪知道金軍主帥咬住不放,誓要滅宋,史稱“搜山撿海”。金軍于九月再次渡江南侵,趙構開始了第三次逃跑。這次他拖家帶口,先後經越州(浙江省紹興市)、明州(浙江省甯波市)、定海(浙江省舟山市)一路漂泊海上,也算領略了舟山群島沿途風光,最後一口氣逃到溫州。
難怪有學者曾經評價:宋朝之得以複興,要歸功于趙構的逃跑。筆者以爲應該把“複興”換成“存續”更准確,哪有靠殺大將、議和、稱臣納貢複興的。
趙構于公元1162年禅讓退位是突發奇想嗎?不是,趙構早不禅讓晚不禅讓,此時交出權利是因爲1161年發生了金海陵王完顔亮再次南侵的事件。當時趙構已經准備第四次逃跑了,好在前線打了勝仗,穩住了局面。不過趙構真的被金軍嚇破膽了,從青年時代開始,金軍就是他的夢魇。他太了解金人的性格特點,失敗之後必然卷土重來。爲了下次逃跑方便,趙構才匆忙禅位。
二是家族遺傳。君不見,趙構的父親宋徽宗也曾在敵國兵臨城下時禅位給宋欽宗,自己帶著兩萬軍隊跑路到安徽。有其父必有其子,趙構遇到危難時對國家、對人民不負責任,一走了之,跟宋徽宗有什麽區別?對于趙構來說,帝王寶座苦大于甜。他認爲自己32年的帝王生活沒怎麽享福,殺害嶽飛還落下了罵名,民間對此非議不斷。退位禅讓既可以擺脫朝政紛擾又能留下美名,因此何樂而不爲呢。
三是趙構後繼有人。接班人趙昚,史稱宋孝宗。看到這個谥號,就知道趙昚的性格人品了。趙構自己沒有孩子,收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趙昚爲養子。經過趙構多年培養、考察,于35歲時被立爲皇太子。在選接班人這方面,趙構眼光不錯。趙昚繼位沒多久,就招主戰派老將張浚入朝,共商恢複河山的大計。宋孝宗還給嶽飛平反,追複其原官。並且赦還嶽飛被流放的家屬,一時頗得民心。
當然,這一切也是在趙構默許下進行的。宋孝宗執政27年裏社會安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呈現一定程度上的繁榮局面。史稱“乾淳之治”。後人評價“高宗朝有恢複之臣,無恢複之君。孝宗朝有恢複之君,而無恢複之臣”也算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