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熱愛、最神往的天體結構是貓眼星雲,距地球大約3000光年,已知宇宙中結構最複雜的星雲。關于貓眼星雲,作爲科幻愛好者的我曾經設想過這樣一個故事:
某年某月某日,一個全身像翡翠一樣既透明又閃爍著光華的外星人小男孩從貓眼星雲中的一顆星來到我們居住的地球——本宇宙中一顆擁有高智慧生物、科技正日新月異發展的星球。他對我們已掌握的科學知識毫無興趣,倒是發現了地球人的一本書,基督教的《聖經》。這本書的開頭這樣記:
起初,神創造天地。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
那個外星小男孩看後說,在他的星球上也有一本類似的古書,它的開頭記的話,跟我們的不完全一樣。它是這樣記的:
起初,神創造天地。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神想,要有光。但是該有什麽樣的光呢?
神想了一想,突然有了主意:這種光要由多種顔色組成,但看上去像是沒有顔色。他要看宇宙中將來一定會出現的那些有智慧的生物,需要多久才能猜透他設的這個謎。
于是,神創造了包含許多譜線的光,任何一種生物都只能看到其中一小段光譜——可見光。即使這一小段光譜,合在一起看上去也像是沒有顔色。
神便將這種光散布到宇宙中去。
…………
外星小男孩說,他的星球上的人在十萬年前(創作他們星球上的《聖經》時)便知道光的這一秘密了。
地球人說,我們是在三百五十年前,才由一個叫牛頓的人發現我們可見的光是七色光。至于其他不可見光譜,我們發現才二百多年。
那個小男孩還說,他的星球上的人擁有的知識已經遠超地球人。在地球人認爲,只有頂尖物理學家才能搞清的那些知識,在他的星球上已經成爲常識了。比如,他雖然還在讀小學,但他的家庭作業卻是獨力求證被地球人稱爲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方程之一、號稱“上帝的詩篇”的麥克斯韋電磁方程組。
編造這樣一個故事,是想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智慧之外還有更高的智慧,人千萬不可以自滿。
《列子》中記過一個“兩小兒辯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據說是時人編出來揶揄孔子的。
這兩個同屬編造的故事有一致性:面對浩瀚、無垠的宇宙,無知是我們所有人都會面臨的問題。只有謙虛謹慎、好學鑽研才能使我們減少無知。
一說到知識,我們好從四個緯度比較——古、今、中、外。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常會加上第五個緯度——外星人。外星人暫且不論,就“知”來說,我們今日是大有資格輕視古人的,不管是中國的孔孟老莊,還是外國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如果孔聖人穿越來到今天,即使小學生也能當他的老師,把“辯日”的問題給他解說得明明白白,甚至能夠延展開去,給他“發蒙”更多天文宇宙知識。
這就引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盡管我們普通人的知識都已遠邁古聖先賢,何以很少有爲此而驕傲的?何以那些幾乎“無知”的古代聖賢仍被今人當作智者膜拜?何以今人一提起“先聖”來,總不免流露出自卑的情緒來?
最近讀雅克•巴爾贊的《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其中說,現代人認爲,我們不幸福是因爲我們擁有知識。這句話顯然是基于膚淺的觀察得出的片面結論。
我的看法是,今日,我們大多數人面臨的問題是,沒有真正擁有知識!
今日,很少有人意識到自己生活在一個無比幸運的時代,一個對宇宙的前世今生理解空前深廣的時代;一個古代聖賢若穿越到今天來,絕對會目瞪口呆,顯出一副呆相,甚至把我們今人統統當作“神仙”來敬拜的時代!
不過,這只是初始的情況。當這位古代聖賢很快發現我們絕大多數人雖然會使用幾樣神奇的機器(如手機、電腦、電視機、汽車等等),其實對其原理一竅不通,而各種低俗的欲望、昏聩的想法一點不比他們時代少時,他的敬畏感會立即大大降低,難說不會生出鄙視的念頭。
明人張岱在《夜航船》一書中記:昔有一僧人,與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談闊論,僧畏懾,拳足而寢。僧人聽其語有破綻,乃曰:“請問相公,澹台滅明1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是兩個人。”僧曰:“這等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自然是一個人!”僧乃笑曰:“這等說起來,且待小僧伸伸腳。”
可見,無知時不自覺蜷縮畏葸,有知時才能伸展拳腳。
可見,“自卑”常源于無知,知識就是自信,就是力量。
在我們地球人爲探究宇宙的奧秘而創立的一切知識中,最基礎的就是物理學,最難的也是物理學。
今日時代,若一個人對物理學沒有至少基礎的了解的話,他的知識體系就是殘缺不全的。但是,一提到物理學,哪怕僅僅是“經典物理學”,除少數理科“學霸”外,絕大多數人都會痛感其難,更別提少人問津的量子力學了2。
即使我們翻一翻由著名物理學家“屈尊俯就”爲我們普通人撰寫的、以“門外漢都能讀懂”爲宣傳口號的那些物理學科普書,例如史蒂芬•霍金赫赫有名的那三本書《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再比如加來道雄的《平行宇宙》、布萊恩•格林的《宇宙的琴弦》等等,也很快會墮入五裏雲霧,並且懷疑自己是個傻瓜。
如果再聽一聽摘得科學界最耀眼的明珠——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那些“神一般的”科學天才對量子力學的評價,譬如,被譽爲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的理查德•費曼說的,“我可以放心地說,沒有人真正懂量子力學”;或者奠定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解釋”基礎的尼爾斯•玻爾說的,“一個人要是對量子力學不曾感到震驚,他就根本沒有理解它”;或者如愛因斯坦本人說的,“我思考量子力學的時間百倍于廣義相對論,但依然不明白”……你會更加相信,以自己的智商,對物理學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其實,物理學雖然經常建立在深奧的、抽象的數學基礎上,但它同時也與形象的理解息息相關,甚至許多物理學家在做出重大發現時是借助于想象來實現突破的,而想象力我們人人都具備。中國古代思想家常說,生活日用即道。佛家亦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如果你睜大眼睛來看,我們周圍一塵一埃無不包含著謎,也能從中見道。因此,量子力學其實完全可以從我們生活日用中來講。
我常想,今人想及古人不知地球是圓球形的,是繞著太陽轉的,居然說天圓地方、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感覺他們何其無知。今日,物理學家已大致弄清了宇宙是什麽樣子,接近于搞清物質的“本來面目”,這些知識將來定會成爲常識,但由于其過于專業、深奧、複雜,世間多數人仍知之甚少,懷著許多模糊認識。是否將來之人——我們的子孫後代,譬如《神秘博士》中幻想的已經“進化”到只剩一張如面膜般的、需要緊繃在架子上、得專人噴水保濕的臉皮的地球人3,也會恥笑今日我們的無知呢?故此,我想盡量搞清楚人類已經取得的知識,使自己不至于那麽懵懂。
談物理學必然要涉及人類之“智”。越深奧的事物越能夠檢驗人的理解力。人的智力特性決定了,它喜歡接受挑戰,否則要它何用?越是難以理解的東西,我們越想去理解它。爲了不使智力閑著,人類創造了種種智力遊戲。一切科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是最高級的智力遊戲,是卑微的人類嘗試解開神秘的造物者所出的永恒謎題。愛因斯坦說,“大自然的最不可理解之處就是它是可以理解的”。此話意味深長。面對“無法理解”的大自然,我們人類正在試圖理解它。
1 澹,音談。澹台,複姓,滅明,名。此人是孔子的學生,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2 伽利略、開普勒、牛頓等人創立了運動力學,麥克斯韋等人創立了電磁場理論,玻爾茲曼等人創立了對原子、分子等集合粒子的宏觀運動進行“統計”的統計力學,愛因斯坦創立了對時空進行全新認識的相對論,從而使人類建立起囊括了力、聲、光、電、熱、時空的,結構嚴謹、系統全面的宏偉認識體系。爲了與量子力學進行區分,它們被統稱爲經典物理學。經典,一個尊稱,或許也隱含著陳舊、過時之意。經典物理學與量子物理學的根本分野在于,前者建立在“決定論”的基礎上,後者建立在“概率論”的基礎上。。
3 這一未來地球人的形象出現在《神秘博士》第一季,在片中被塑造爲最後一個地球人,親眼見證了地球的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