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革命時期,紅軍作爲一支最受人民愛戴的軍隊,其素質和威望是其他軍隊完全不能比擬的,無論紅軍身在何處,往往都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而紅軍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待遇,這也離不開紅軍鐵打的紀律和准則,即不論情況多糟糕,也絕不拿群衆一針一線。但當時紅軍的境遇非常險惡,加上敵人的窮追猛打,使得紅軍經常無法生存,只得變通紀律,向百姓借錢借糧,並在日後一並歸還。而在幾年前,卻有一位湖北農民拿出紅軍欠條,85年前借了400大洋,如今能換多少錢?
根據借條顯示,這筆借款發生在85年前,當時紅軍途經湖北省孝感縣金盆村時,由于補給困難,紅軍便向當地農民借錢借物。當時有一位農民在聽說紅軍的窘境之後,便湊出了所有家産,總共變現了300大洋,再加上從親戚朋友處借來的100大洋,將這400大洋交到了紅軍的手上。至于農民爲什麽要借錢給紅軍,我們也不得而知了。之後農民一直沒有將這件事向自己的子孫說起,直到自己去世後,他的孫子才在遺物中發現了這張欠條。
由于好奇這張借條到底能換多少錢,老人的孫子便將這張借條帶去了當地政府,想要一探究竟。在經過政府的核實之後,發現這張借條確有其事,而在經過上報之後,政府決定將這筆借款還給老人的後人。而在經過調查後得知,這筆借款來自于當年紅一軍紅一師第七隊。由于當時這支隊伍四處遊擊作戰,當部隊重新回到金盆村時,那位農民已經搬走,而這筆借款也就這樣被擱置了下來。
後來銀行的工作人員在根據這80多年來物價的更叠和購買力的轉換之後,推算出這400大洋在如今價值4萬元人民幣。然而經過這麽多年利息的堆積和當時的實際情況考慮,顯然不能只還這四萬元。所以在經過政府的商議之後,最終決定還給老人的後人40萬元,以感謝老人對革命事業的幫助,也感謝老人對紅軍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