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是什麽?答案:是熊孩子。
雖然只是一句網絡上的調侃,但的確熊孩子在當今社會令人害怕和無奈。害怕是擔心自己碰上熊孩子,無奈是碰上熊孩子你卻不能對他們做什麽。畢竟熊孩子他們有秘籍,那就是“未成年保護法”。
熊孩子到處搗蛋,到處破壞,哪裏有他們,哪裏就遭災。
浙江海甯有位車主張先生自己就倒了黴,遭遇了熊孩子。
是怎麽一回事呢?張先生因爲談生意的需要,就買了一款豪車勞斯萊斯。要知道,勞斯萊斯也是豪車裏不錯的品牌了,最便宜的車型也要400多萬。買得起勞斯萊斯的車主,肯定都是身家上億的人。
張先生前前後後花了600多萬,將愛車提回了家,停在了小區的停車位裏。愛車還沒開幾天,張先生怎麽也沒想到,一天去停車場開車的時候,幾個孩子在玩弄自己愛車的車標,也就是那個小金人。張先生十分生氣,就跑過去制止熊孩子。令人無語的是,熊孩子沒有停止而是變本加厲,居然用鉗子直接把勞斯萊斯的小金人給掰掉了。
當場張先生就被熊孩子的行爲給驚呆了!但他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緒,沒有跟熊孩子糾纏,直接找到了物業聯系到了熊孩子的家長。過了一陣,熊孩子家長前來准備提娃回家,但是當張先生提出索要24萬賠償時。熊孩子家長一聽,火冒三丈:你一個汽車的破車標能值這麽多錢?你這是明擺了訛人!
張先生聽到熊孩子家長這種態度,沒有回應,直接選擇了報警。在警察到達現場後,了解了車輛損失情況和事情原因,最終也告知了熊孩子的家長:這個小金人,就是價值24萬元!
被嚇壞了的熊孩子家長,開始轉變態度連忙道歉,表示能不能少一點維修費。但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了的,並且張先生實在是看不慣熊孩子和家長的態度,最終還是希望通過法律途徑,讓對方賠償自己的維修費。
結局令人舒適。熊孩子的家長爲沒有好好教育孩子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熊孩子回到家,想必也少不了一頓毒打。因此,面對熊孩子,咱們家長應該怎樣教育?首先我們要了解熊孩子的行爲是怎麽形成的。
“熊孩子”是怎麽形成的?
比熊孩子更可怕的,就是熊孩子身後還有一個熊爸熊媽。熊孩子的形成,就和不管事瞎管娃的熊爸熊媽有直接的關系。
哪來的熊孩子,其實只有熊家長。總結了一下熊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就是沒意識+沒金錢+沒精力。
反正關鍵時刻有句殺手锏:“別跟小孩一般見識,他還只是個孩子。你一個大人計較什麽!”家長的潛台詞就是,“我沒錢賠!要錢沒有,你要人,孩子未成年你能咋滴!”
熊家長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熊得非常可愛,並且全世界都要圍著自己的孩子轉。所有人都用愛和包容對待他的孩子,他們發現孩子的錯誤往往不會及時糾正,反而覺得有趣、有理、孩子有本事,從而縱容孩子的行爲,讓孩子因此爲所欲爲。
若自己的孩子舍不得管教,那將來只會被社會上的人教訓。而且有可能根本不會讓你等太久,在前兩年有件兩個熊孩子的事件就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
這事發生在四川遂甯的一輛公交車上,一個小熊孩子無緣無故多次挑釁男乘客,男乘客頓時暴怒將孩子摔傷並踩踏。明顯小熊孩子的行爲是不對的,但這個成年人無疑是個“大熊孩子”。
孩子就是在“不懂事”的家長的縱容下長大並變熊的。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懂事,就是需要家長的管教。
孩子小,不懂事,恰好說明他需要被教育和引導,而不是需要他人的忍讓和包容。
家長該如何教育熊孩子?
熊孩子已經養成了,家長如果還不加以重視,等熊孩子長大說不准還會鬧出什麽大事來。教育熊孩子,糾正熊行爲,家長一定要做好幾個事情。
1.立好規矩,以身作則
家長最傻的教育方式就是和孩子講道理,孩子很難聽懂,更難接受。正確的方式應該是跟孩子立好規矩,家長並以身作則。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什麽樣的,首先就要變成什麽樣。
跟孩子立規矩,不是拿教條規定去限制他,而是引導孩子釋放心底的善。人之初性本善,告訴孩子用善良面對他人,世界將回饋的是溫暖。
引導孩子時要注意別說“你不要”、“你不該”、“你不能”,而是應該用帶有方法的肯定語句“你可以”、“你應該”、“你需要”。
2.絕不溺愛,賞罰分明
家長給孩子最殘忍的毒藥就是無底線的溺愛。溺愛讓孩子以自我爲中心,只追求自我感知上的滿足,極少考慮他人感受,從而缺乏責任感。
中國有句古話:慣子如殺子。如果孩子想什麽要什麽,家長就給什麽滿足什麽。溺愛下長大的孩子,讓人不得不擔心。首先他能否獨立生活,能否適應社會?其次他能否對社會無害,這也許都無法保證。
因此賞罰分明,讓熊孩子知道,做什麽事就會得到什麽結果。讓孩子感受好的結果的同時,也要讓孩子嘗嘗不好的滋味。當然了不是打孩子了,最好的方法是一些社會實踐和服務。熊孩子做了錯事,要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擔責。
3.換位思考,培養同理心
熊孩子總是讓別人煩惱!自己卻從來沒有感受過什麽是心煩。家長教熊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學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學會同理心。你打別人會痛,你破壞別人東西會難過。
給家長們介紹一個培養同理心的小遊戲,叫“猜感情”。
我們在平時給孩子講故事或者讀繪本的時候,對于裏面的故事人物,可以根據發生的故事和情節,畫面裏人物的表情以及神態,讓孩子猜猜人物內心的想法與感受。在孩子猜測人物的時候,就是在培養同理心。同樣也可以運用到生活的實景或事物中去觀察與猜測,孩子就會更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4.不貼標簽,“熊”可有度
都說調皮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在一項發表在《發展心理學》期刊上的研究也發現,喜歡打破規則的、沒大沒小的孩子,往往比聽話的孩子在長大後更加富有。
所以咱們不能給調皮的孩子一律貼上“熊孩子”的標簽。“熊”可有度,家長合理保護又不扼殺孩子勇于質疑的天性。因爲你認爲孩子是什麽樣的,孩子就是什麽樣的。當然了很多熊家長認爲自己家的熊孩子就是又乖又可愛的那種,那這一點並不合適。
熊孩子惹事兒的新聞越來越多,但真心希望這樣的報道越來越少。
教育孩子不光是咱家長的事兒,也不只是學校老師的事,而是我們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
當然了家長自己不教育,又不讓學校老師來教育,最後輪到社會教育的時候,那已經晚了沒救了!
今日話題:
你有遇到過熊孩子嗎?你有教育過熊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