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擴散,
境外華人回國避疫人數劇增。
爲保平安,
不少人仍甘願付出天價以求一票,
然而,飛機上的風險,
也許超出了你的想象…
近日,一名華人媽媽帶著兩娃,
從澳洲飛回國與家人團聚。
全程穿戴口罩、手套、防護衣,
卻在下飛機的一刻,
忽然暈倒在廊橋,
送醫後仍宣告不治。
原本回國全家團圓,
卻變成了天人永隔…
01
澳洲華女回國下飛機暈倒廊橋,送醫仍宣告不治!
誰都不曾預料到,
一趟平常無奇的回國之旅,
一條健康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
爲了孩子將來有更好的發展,
杜女士一家五口剛辦理了澳洲投資移民。
杜女士帶著兩名12歲的雙胞胎兒子,
在墨爾本學習生活,
丈夫與大女兒則留在國內。
新冠疫情在澳洲爆發後,
杜女士決定帶著兩個兒子
回國與家人團聚
3月25日中午約12點半,
三人搭上了返回中國上海的航班。
當天澳洲邊境已經開始收緊,
很多PR或是澳洲公民被拒絕登機。
爲此,杜女士慶幸的表示:
“還好我們不屬于PR,
可以回國。”
排隊登機時,爲了安撫孩子,
杜女士笑著爲兒子打了劑“預防針”:
“萬裏長征才剛剛開始”
爲了防疫,母子3人全副武裝,
個個都佩戴口罩和手套,
穿著塑料雨衣當防護服。
途中,兒子戴著口罩時而覺得缺氧,
爲此摘了口罩透幾口氣,
杜女士看到後也立即制止,讓兒子趕緊戴上小心感染。
機艙裏,與上百人密集共處,
爲了防止潛在感染,在近10個多小時的旅程中,
母子三人全程一動不動
始終坐在位置上
兩個兒子吃了飛機餐,杜女士卻只吃了
半塊巧克力餅幹
喝了幾口水
在和媽媽看飛機上的電影時,兒子發現
杜女士看上去特別累和熱,
眼睛有時無法集中在屏幕上,
半睡半醒地樣子。
快下飛機前,杜女士也感覺悶熱。
當晚7點20分(北京時間),
飛機抵達上海,
乘客被分批檢疫下機。
一個小時後,才輪到杜女士3人。
據杜女士小兒子小寶描述:
當時他和哥哥走在前面,媽媽走在後面。
他們剛出機艙門不遠,
只聽到身後媽媽喊了一聲
“小寶,等一下”。
等小寶回頭一看,
卻發現媽媽
已經倒在了機艙門外約4米的廊橋上。
嚇壞了的兒子急忙飛奔到媽媽身邊,
機組人員也馬上聯系安排120救護車。
期間,小寶不停趴在杜女士身邊和她說話,
同時用濕巾擦拭媽媽的面部。
杜女士不適的說:
“我身體很虛,
你讓我睡一會。”
正當兒子打算給爸爸打電話時,
杜女士開始嘔吐,
接著很困難地大聲喘氣,
雙目無神,精神變差,
並逐漸失去意識,
此後,不再回應兒子的呼喚…
據兒子小寶敘述:
最初,空少懷疑杜女士是低血糖,
送來一盒飛機餐,
在詢問杜女士是否需要氧氣機時,得到了兒子肯定的回複。
8點50分左右,空少又拿來一瓶清涼油,
讓防疫人員給杜女士塗,
不過防疫人員卻讓空少塗。
雙方推诿後,最終還是由防疫人員爲杜女士塗抹。
期間,還有一位空姐在錄制視頻。
5分鍾後,兩名醫護人員拎著急救箱趕到,
此時距離杜女士暈倒,
已有半個多小時。
約9點15分,杜女士終于被送上救護車。
醫生觀察到她的心跳快要停止,
立即爲她做了心肺複蘇,
並打了幾支腎上腺素。
然而,任憑醫生怎麽搶救,
心髒檢測儀上始終是一條直線。
約一小時後,
杜女士因搶救無效宣布死亡。
據醫生分析原因:
認爲是在飛機上久坐不動,
引起肺栓塞導致猝死。
原本美滿的家庭,卻被這場意外擊碎。
雙胞胎兒子在目睹了媽媽逝世的整個過程後,
就被送至酒店隔離,
大女兒肩負起了照顧他們的任務,要求一同隔離。
如今,孩子們只希望隔離趕緊結束,
好能再見媽媽最後一面,
送她最後一程…
杜女士的丈夫悔恨的表示:
“一想到妻子就流淚”
妻子生前身體健康,沒有病史。
正是因爲這樣,
“沒人會想到,
一個健康的人會毫無征兆地猝死。”
他也想通過自身經曆,來提醒在澳華人,
尤其是那些正准備回國的人,
提高風險意識,
不要冒險回國,
路上的風險永遠無法預測…
疫情期間坐長途飛機,
爲了減少潛在的感染幾率,不少乘客甯願
長時間久坐不動
然而,這可能讓我們的身體不適應、
而發生些狀況,甚至會喪命…
02
10天接診4例危急病人,多人乘坐長途飛機後死亡!
同樣是在大洋彼岸的澳洲,
一位在悉尼居住的30歲的年輕妹子Rani Vincent,
從悉尼飛往溫哥華,
飛機剛一落地Rani就突發腦血栓昏倒。
當她從昏迷中醒來時,已躺在了醫院裏。
醫生表示:
“您的情況非常危急,
必須立刻進行開顱手術。”
最終,她的頭上密密麻麻的縫了50針,
不但留下了永遠的疤痕,還花費了大量的醫藥費。
可以說Rani 是不幸的,卻又是幸運的!
因爲還有許多人就因爲坐了長途飛機
就再也沒能醒過來!
2000年10月,一名28歲的英國女乘客,搭乘從澳洲飛往英國的飛機。
經過20多個小時的飛行後,
一到機場便昏倒在地,
僅2個小時後就由于血栓
在醫院不治身亡
在另一起事件中,68歲的澳洲大叔Thomas Lamb,
從英國希思羅機場經停新加坡飛往墨爾本後死亡。
飛機剛抵達澳洲時他曾抱怨呼吸困難。
在被送往醫院後昏迷了五天,死于肺部血栓。
之前,一條央視網的新聞報道,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連續10天,僅上海某醫院的創傷急救中心,
就連續接診了5例從機場送來的危急患者。
其中4人不約而同的,都是因爲乘坐了長途飛機,
而引發了急性肺動脈栓塞和腦梗
又稱“經濟艙綜合征”。
據新聞坊稱:
55歲的美國人邁克在坐了14個小時的長途飛機後,突然昏倒在地,
在送醫搶救後,醫生很快就把邁克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但躺在重症監護室中的他,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仍有一些問題。
24歲的小王(化名),也沒想到自己年紀輕輕卻也因爲長時間坐飛機
突發了腦梗!
被人從機場送來醫院的時候,人已經昏迷了,一側肢體還有偏癱,
萬幸的是搶救及時,最後轉危爲安。
不難看出,
這些突然疾病甚至死亡的乘客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都曾坐過長時間的乘坐過飛機,
而經濟艙與此又有著什麽密不可分的關系呢?
03
每年2000人死于“經濟艙綜合症”
據有關部門的資料,
在英國每年因“經濟艙綜合症”死亡的人數爲300人到2000人。
呢哦稱作“經濟艙綜合症”的深靜脈血栓(DVT)。
每年抵達悉尼機場的旅客中,約有400例“經濟艙綜合症”發生。
根據美國國家血栓聯盟數據,
平均每天有274人死于血栓,
每年有60萬人死于非致命性血栓。
而大家乘坐飛機旅行會增加這種風險。
由于飛機的經濟艙位狹窄擁擠的空間,
無法移動雙腳,從而造成小腿的血流淤滯,導致血栓的形成。
每靜坐一個小時,靜脈血栓形成風險會增加10%,
靜坐90分鍾,膝關節的血液循環降低50%。
同時機艙內通風不良,空氣幹燥,
中間的乘客爲了避免頻繁去洗手間而減少喝水,
造成人爲的血液濃稠,這些更加劇了血栓發生的風險。
如果栓子隨血流經右心室到達肺動脈,阻塞肺動脈,
就形成了“肺栓塞”。
通常表現爲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咯血等不適症狀,
嚴重者可發生暈厥、休克,甚至猝死,
它的致命速度並不亞于心肌梗死。
你以爲換個商務艙或頭等艙就能解決了嗎?
已故美國前總統尼克松,1974年乘飛機對歐洲、中東和蘇聯進行訪問,
長時間的空中旅行,使左腿深度靜脈血栓。
看,連總統都會得的病,更何況我們普通老百姓呢?
因爲坐飛機時,很多時候都面臨伸不開腿,
一次飛行十多個小時下來,
不但腰酸背痛,兩條腿也跟著麻木浮腫。
然而,這還不是更要命的!
原本就空間狹小的經濟艙,在我們不知不覺中還發生了可怕的變化!
04
經濟艙悄悄發生了可怕的變化
原來,一些航空公司爲了追求利益,悄悄的壓縮機艙空間,
增加了經濟艙的座位。
你可別小看了這個舉動,經濟艙乘客之間的活動空間原本就不大,
這一改,讓本就活動範圍狹小的座位,更是擁擠不堪。
一些經濟艙的空間已經從原本的34-36英寸之間,
縮水到如今的29-31英寸。
經濟艙變小的航空公司中,不乏我們熟悉的身影。
因爲空間越來越小,有的時候,如果前座座椅後靠,
小桌板甚至都無法放下來,更別提伸直雙腿了。
不少乘客上了飛機後,還遭遇了一個很尴尬的問題!
窗戶去哪兒了?
也有媒體表示擔憂,由于經濟艙空間過小,發生意外時,
乘客很可能無法做出
有效地支撐防護動作,
同時也沒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安全疏散。
Flyers Rights就曾對FAA(美國航天管理局)提出訴訟,
表示標准經濟艙座位的平均空間的縮小
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Flyers Rights認爲一些航空公司爲了追求更高的利益,
置乘客安危于不顧。
在這樣狹小的環境裏,乘客血液無法自由流通。
身體也會僵硬,哪怕不出現意外,不用應對撞擊風險,
也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狀況,引發“經濟艙綜合症”的發生。
05
如何預防“經濟艙綜合症”
對于常常要坐長途飛機回國的朋友,
這夢魇一般的綜合症到底怎麽預防呢?
久坐不起的人一定要注意,每一兩個小時一定要站起來,活動一下。
在長途旅行時要努力補充水份,也可以時不時地再去個廁所。
有過病史的人也可以選擇穿加壓彈力襪,促進經脈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