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
快讀

300年前沒有大型機械,古人如何用40噸重的鐵索建成泸定橋

2020 年 4 月 12 日 侃史我嘴大

相信每個中國人都對小學課本裏我軍飛奪泸定橋的故事記憶猶新。這座久經風霜的鐵索大橋,印刻著曆史的腳印,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靈魂。

事實上,泸定橋不僅背負著沉重的曆史,它自身的重量也達到了驚人的40噸。在古時候沒有大型機械的年代裏,古人究竟是如何把橋建起來的呢?

300年前沒有大型機械,古人如何用40噸重的鐵索建成泸定橋

泸定橋的曆史由來

公元1705年,清朝皇帝康熙命令工人在大渡河上修建一座橋,這座橋是爲了連接西藏高原,因爲當時朝廷爲了平定准噶爾戰亂,需要用這座橋來運輸兵力,康熙取平定之意,因此命名這座橋梁叫做泸定橋。

清朝時期打造木橋的技術可謂是爐火純青,因爲當時有著豐富的木材資源,造橋工人的技術又十分成熟。

所以康熙最開始的計劃並不是打造一座如此沉重的鐵橋,而是打算打造一座木橋。

然而命運掌握在上天的手中,不巧趕上河水汛期。造橋工人剛剛打好的地基,頃刻間被洪水沖垮。面對如此無奈的情況,只能將木橋改成石橋。然而經過技術人員的考察,發現大渡河的土質太過于松軟,根本無法承受石橋的重量,無奈之下只好重新思考橋的材質。

300年前沒有大型機械,古人如何用40噸重的鐵索建成泸定橋

大渡河的地理因素迫使人們建造鐵鏈橋

經過重重思考,有人提出可以用鐵鏈來制作一座橋,在當時這是一條十分新穎的建議,而且運輸鐵需要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但是由于當時情況危急,康熙皇帝只能同意采納這個建議。泸定當時不生産鋼鐵,要想打造鐵橋只能從別的地方運輸鋼鐵。工程質量要求嚴格,每個鐵環對應一個鐵匠,哪個鐵環出現問題都可以追究責任到個人身上。由于這個原因,每個鐵環、每條鐵鏈的制作都非常的精細,能夠經得住歲月的磨砺。

打造鐵環鐵鏈容易,若想要鐵環之間環環相扣非常艱難,尤其大渡河的地理環境艱險,山路崎岖河水湍急,許多運輸材料的船只都被川流的河水淹沒。後來民間還流傳著一個關于泸定橋的傳說。傳說中有一位從西藏來的勇士用兩只手臂夾著鐵鏈乘船安裝,任務完成以後身體力竭倒地而亡。當地還修建了寺廟來祭奠這位勇士。

300年前沒有大型機械,古人如何用40噸重的鐵索建成泸定橋

奇思妙想巧奪天工

山重水複終有路,有能工巧匠突發奇想,將一根繩子連接到大渡河對岸,再穿上竹筒,將鐵環鐵鎖放入竹筒中,只需要對岸的人牽動一下繩索,鐵索鐵環就可以滑到對岸了。然後工匠需要將滑過去的鐵鎖鐵鏈拉緊。這個辦法讓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逐步實現目標。爲了紀念泸定橋的建造之艱難,康熙還在橋邊附近的觀音閣中親自立上牌匾。一年時間的辛苦建造,泸定橋終于完成。

在那個技術不發達的年代,泸定橋的竣工只用了一年時間,可想而知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泸定橋的建成非常具有曆史意義,它解決了漢藏之間運輸的難題,在沒有這座橋之前,只能通過水運來運送物資,還經常會遇到狂風暴雨,非常不方便。很多新鮮的果蔬食物都因爲運輸時間太久而腐壞,既浪費了食材又折損了商人的利益。泸定橋的建成則徹底解決了這些難題。

300年前沒有大型機械,古人如何用40噸重的鐵索建成泸定橋

泸定橋的建設體現了中國古代人類智慧的結晶,在物資缺乏、科技不發達的特殊年代裏,人們依然能夠建成泸定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勇氣與智慧。

相關文章:

  • 大爆炸後不久,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形成並釋放出強大的噴流的?
  • 商務部反擊!要拿蘋果「開刀」了?
  • 迫害賀龍和羅瑞卿:吳法憲稱周恩來同罪
  • 又一位大佬的身價突破1900億,而且仍在繼續
  • 辱華學生楊舒平驚動外交部:陸慷600字回應
  • 美國三大陰招被看穿:北京準備打出組合拳
歷史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快讀 > 歷史 > 300年前沒有大型機械,古人如何用40噸重的鐵索建成泸定橋
©2021 快讀 | 服務協議 | DMCA |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