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朱瞻基)是明朝曆史上第五位皇帝,年號宣德。宣宗廢後是發生在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明宣宗將生了兩個女兒的胡善祥皇後之位廢除,貴妃孫氏榮登新位,成爲一國之母。這是國祚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的首次廢後事件。
明宣宗朱瞻基打小就受到皇爺爺朱棣的寵愛。盡管朱棣對兒子朱高織(明宣宗之父)很不待見,但獨獨對太孫格外疼愛。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朱棣就籌劃著爲孫子朱瞻基選太孫妃。經過司天官夜觀天象後,選了山東濟甯錦衣衛百戶胡榮的三女胡善祥。然後又選了從小陪伴朱瞻基長大的孫氏爲嫔妃。朱瞻基的婚事就這麽被安排的妥妥當當。
但朱瞻基對自己的婚事卻不十分滿意,因爲自己想要的妻子是孫氏,而不是胡氏。
孫氏出生于山東,父親是當時的永城縣主簿,因爲長相貌美被選入宮中。隨後在皇爺爺朱棣的授意下由自己的母親張氏教養,從小與朱瞻基青梅竹馬,關系甚好。按照朱瞻基的本意,應該選孫氏爲自己的正妻。可惜天不遂人意,朱瞻基登基以後,胡善祥成爲了皇後,孫氏卻只能位列貴妃之位。
盡管孫氏沒有得到皇後的地位,不過卻得到了朱瞻基的厚愛。因爲在孫氏被冊封爲貴妃時,朱瞻基破例將只有皇後才配得上的金冊金寶賜給了她,孫貴妃也成爲了大明朝第一個擁有金冊金寶的妃子。
後來的日子裏,朱瞻基發現皇後胡氏性格內向軟弱,和自己的性格南轅北轍,兩人之間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于是皇帝愈加寵愛孫氏。
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春,受寵的孫氏爲宣宗生下了明英宗。
《明史》記載:“貴妃陰奪宮人之子”,即貴妃收養了宣宗與宮人所生之子
已過而立之年的明宣宗第一次抱上自己的兒子,心情是莫名的激動和興奮。一邊是自己不怎麽上心,只生了兩個女兒的胡氏,一邊是自己寵愛了一輩子,還爲自己生下兒子的孫氏,怎麽想都覺得孫氏才應該是自己的正妻。于是宣宗心中遂起了廢胡氏,改立孫氏爲後的念頭。
但是換掉一國之母是國家大事,而且曆來沒有先例。于是宣宗召集內閣輔臣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等人以胡皇後“無子多病”爲由,商議廢後之事。
皇帝也沒有和大家繞彎子,直接就告訴大家:“朕已經三十歲了,還沒有兒子。好在孫貴妃給我生了一個。自古以來,母憑子貴,朕想給他個皇後的名分,可現在的皇後怎麽辦呢?”
內閣輔臣分兩派,其中楊榮、蹇義等人以曆史上宋仁宗降郭後爲仙妃的事情爲例,表示廢皇後合情合理,且有史可鑒。
另外一派包括夏原吉、楊士奇、張輔卻認爲不可。他們勸誡宣宗說:“我們這些臣子侍奉皇帝和皇後,就像孩子侍奉自己的父母一樣。哪能讓我們這些做兒子的,去議論是不是該廢了自己的母親呢?”然後這番勸阻卻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經過多次商議以後,臣子明白了皇帝廢皇後的決心,只得提出皇後無過被廢會招來非議,需讓皇後自請辭讓皇後之位。
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宣宗令皇後胡善祥上辭位表,從此退居長樂宮。至此皇後位空,宣宗如願以償的將孫氏立爲皇後。
可憐的胡善祥,並沒有大的過錯,卻被廢,這令天下人爲之同情。宣宗之母張氏對她更是充滿憐惜和疼愛。經常诏她到自己的清甯宮居住,相互爲伴。每逢內廷盛宴,張太後也是令胡善祥位居孫皇後之上,這也嘗嘗令孫皇後不滿。
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張太皇太後崩逝,胡氏痛苦不已,次年也去世了。
數年以後,根據《明史》記載,宣宗常常對自己所作的這一廢後之事悔恨不已,曾言:“此朕少年事”,感慨是自己少年時期的意氣用事。
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孫氏崩。此時的皇帝已經是孫氏的兒子明英宗,錢皇後(英宗的皇後)告訴英宗:“當年胡皇後賢能且沒有過錯,卻被廢爲仙師。死的時候,人們畏懼孫太後,導致殓葬沒有按照應有的禮儀。”勸英宗恢複胡氏的皇後原位。經過英宗和大臣的商議,于天順七年(公元1643年),追谥胡皇後爲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後,修建陵寢,不祔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