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是個曆史愛好者,經常在網上看一些曆史方面的文章。小子是個河南人,一直以河南悠久的曆史文化感到自豪。自從進入頭條閱讀曆史方面的文章,發現一個問題,一些西方的人(注∶此西方的人特指河南西邊省份的某些人。如∶清樂堂,長安見聞錄,大唐神柱之流)對河南的曆史文化大肆抹黑,歪曲曆史和爭搶河南曆史文化,網絡上到處充斥著此類抹黑文章,讓人看到又可氣又可笑,所以准備寫幾篇文章來分析下西方的人的行爲。小子不是曆史方面的專業人士,文章不以文獻考證來辯駁,只是以文獻證明加以分析。同時小子在此也呼籲頭條GF,應該加強審核,杜絕一些歪曲曆史的文章及挑起地域矛盾的頭條問答。
既然寫的是曆史方面的文章,那麽咱們就先說下“曆史”,王立群教授曾將曆史分爲四個層次,一是“真實的曆史”∶指曾經發生過的曆史事件和已經逝去的曆史人物,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複性。二是“記錄的曆史”∶是史學家根據當事人或後人的口述、回憶、文字記錄下來的曆史,存在不完整性,並且受到立場、價值判斷、心裏傾向、個人愛好等影響,與“真實的曆史”已有誤差。三是“傳播的曆史”∶根據現實的需要對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進行神化和醜化。四是“接受的曆史”∶由于個人的立場感情,選擇性接受的曆史,是一種思維定式,具有很強的排他性。
言歸正傳,我們來開始說正題,黃帝,是我們華夏民族上古傳說中的共主,上古五帝之首,被尊爲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我們也都以炎黃子孫自稱,但是關于“黃帝”的一些說法在曆史和考古界一直存在爭議,我總結了一下∶
一∶黃帝是否真實存在?
中國最早記載黃帝的文獻是在戰國時期,但是對黃帝的描述並不詳細,一直到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才有體系的綜述了五帝和夏商周等上古王朝,但是這些文獻距離傳說黃帝生活的年代已經兩千多年。更早的夏商周王朝曆經1500年爲什麽沒有出現有關黃帝的記載?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對黃帝只字未提,按邏輯來說,他們距離黃帝生活的年代更近,更應該清楚黃帝的存在,而不是已經遭遇焚書之後的西漢。黃帝是傳說還是真實存在?他到底是一個人還是部落首領的稱號?還是一個民族?現在並沒有得到證實。甚至有些學者認爲,黃帝是源于先民的英雄崇拜以及祖先崇拜而創造出來的,把種種能力加于一身,才有這麽一個共同的祖先。“真實的曆史”是什麽,現在並無定論。但是作爲炎黃子孫,我們情感上都是認同黃帝是存在的,這就是“接受的曆史”。
二∶黃帝出生在哪裏?
《國語·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爲姬,炎帝爲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所以後人認爲黃帝出生在姬水旁,炎帝出生在姜水旁。但是姬水,姜水在哪裏?文獻裏並沒有准確記載,並且《史記》等文獻只是屬于“記錄的曆史”,其真僞性也有待考證。(曆史學家對《史記》的真僞性一直存在爭議)
所以黃帝出生地的爭論就多了起來,根據後世對《史記》的不同解讀和不同文獻記載展開了爭論,據統計現在有11個地方都稱是黃帝的出生地。河南新鄭–甘肅天水–山東曲阜–陝西黃陵–河北逐鹿–陝西武功–河北龍山–河南孟津–山西綿山–山東菏澤。這其中前面4處的影響比較大,後面7處比較小衆。
那麽黃帝到底出生在哪裏?小子覺得,在沒有確切的考古證明之前,也只能這樣爭論下去了。
三∶黃帝的陵寢在哪裏?
《史記·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後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史記·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崩,葬桥山”。
大家可以看到,司馬遷的《史記》裏記載的有矛盾的,一說在荊山乘龍升天,一說葬橋山。那麽具體葬在哪裏呢?我也不知道,在沒有科學的考古考證的情況下,誰也不敢說確定在哪裏。所以關于陵寢在那裏又展開了爭論,這次參賽的選手比較少,只有五個,陝西黃陵–河北逐鹿–甘肅正甯–河南靈寶–北京平谷。雖然對西方的人抹黑河南的行爲很氣憤,但是還必須承認,這五名參賽選手,以陝西黃陵最具實力。
所以在沒有考古能證明黃帝的出生地和陵墓所在之前,關于黃帝的出生地和陵墓所在存有紛爭還將繼續存在著,有爭議是好事,可以通過爭議來發掘資料,進一步考證,也讓更多的人了解曆史。但是你西方的人在網上頻頻對新鄭黃帝故裏進行抹黑攻擊,稱其爲“鄭人造祖”,就顯得有些過分了,這已經是對鄭州人民的侮辱了。
一,關于證明新鄭爲黃帝故裏的文獻。
《竹書紀年》:“黃帝軒轅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
有熊在什麽地方?
晉,皇甫谧《帝王世紀》:“(黃帝)授國于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鄭縣也。”
晉,司馬彪《續漢書·郡国志》:“河南尹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說:“或言新鄭縣,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
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七》说:“新郑县,汉旧县,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本郑国之地。”
1931年版《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說:“有熊,黃帝之都,即今河南新鄭縣。”
關于黃帝居有熊和軒轅之丘的文獻還有很多,在這裏我就不再一一貼出來,我會整理出來放在本文最後。如果西方的人覺得文獻資料不夠,介紹三本書,《黃帝故裏故都曆代文獻彙典》,《黃帝文化與黃帝故裏拜祖大典》《炎黃彙典》,裏面記載大量可以證明新鄭黃帝故裏的證據。
二,GF及學術研究機構的態度
1,2008年,新鄭黃帝故裏拜祖大典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如果沒有一定的考據,我想GF不會兒戲的將拜祖大典入選非遺。
2,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的認定,《炎黃彙典》就是這個研究機構編著的,不知道這個學術機構的可以百度下,會讓你感到吃驚。這是個有老幹部,老將軍,專家學者組成的學術團體,裏面重量級人物頗多,我想問西方的人,難道他們的權威性不比你們?不比你們西方的人的民科?現在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是新鄭拜祖大典的主辦單位之一,這足以說明其態度。
3,每年的新鄭拜祖大典,都有2-3個副G級主拜,全世界政商各界人士參加者8000余人,並且大家可以看下拜祖大典的主辦單位,除了河南的,還有很多單位,大家可以百度看一下,是不是超越了黃陵祭祖的規模?如果新鄭沒有得到很多人認同,像西方的人說的“鄭人造祖”,他們敢參與主辦新鄭拜祖大典嗎?他們敢來參加拜祖大典嗎?難道他們不怕“鄭人造祖”被揭穿後打臉嗎?不怕因爲去一個假的黃帝故裏拜祖被人笑話嗎?
三,考發掘的佐證
黃帝都有熊,居軒轅丘,訪見大隗于具茨山,合鬼神于西太山等,這些遺迹均在新鄭都有迹可循,新鄭至今仍有以黃帝臣命名的風後嶺、岐伯山、大鴻山、力牧台等遺迹。並且新鄭及周邊是中原遠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著密集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8500-7000年前後的裴李崗文化遺址,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距今5000年至4000年的龍山文化遺址。考古學上的黃帝文化與仰韶文化中晚期相對應,黃帝都有熊文化與仰韶文化晚期大河村類型相對應。
綜上所述,認爲黃帝故裏在新鄭是有一定依據的,是得到很多專家學者認可的,而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在爭論沒有完全解決之前,在新鄭舉行拜祖大典並無不可,也是得到很大一部分人認同的。但是一些西方的人,整天在網上發布一些不知所謂的文獻來抹黑攻擊新鄭黃帝故裏。在這裏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們西方的人掌握了可靠的考古證據能證明黃帝故裏所在地,那麽請你們直接讓GF出台文件,將新鄭黃帝故裏拜祖大典活動取消,這樣以後也不存在爭論。如果不能,請閉上你們的嘴,停止對新鄭黃帝故裏的抹黑。等你們可以用曆史文獻和考古證據落實了黃帝的出生地,再來說新鄭黃帝故裏的是非!
曆史名人之爭全國存在很多,比如人皇伏羲,甘肅天水和河南淮陽也存在爭議,每年兩地都有大規模的祭拜活動,各搞各的。兩地雖有爭論,可並沒有出現互相攻擊抹黑。但是爲什麽會出現西方的人大規模抹黑新鄭黃帝故裏呢?黃帝故裏也不是新鄭一個地方和你西方有爭論,而西方的人卻盯著新鄭窮追猛打,不斷抹黑。究其原因,還不是出于對近些年新鄭拜祖大典規模日益擴大的妒忌,出于西方人對中原文化底蘊的妒忌。在夏商文化被證明之前,西方就叫囂夏商文化是傳說,不是真實的存在,就是爲了維護其周文化爲中國可以考證最早文化的地位。安陽殷墟證明了商文化的存在,甲骨文的出現讓西方的人無可辯駁,西方人轉而又去否認二裏頭文化爲夏文化,畢竟二裏頭遺址沒有文字證明啊。(不可否認,二裏頭雖然有很多專家認爲二裏頭是夏朝晚期都城,但由于現在沒有大量文字出土,導致一些學者出于科考的嚴謹沒有100%確定爲夏都,只差文字實錘)。否認完了二裏頭夏都,這還不夠,還要搶華夏文明起源,還要搶河南的文化,將大家都熟知中原文化的“中原”曲解成關中平原,將以河南爲中心的中原文化據爲己有,還恬不知恥的將“河洛”解釋爲渭河和北洛河,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西方人不只妒忌河南的文化底蘊,還嫉妒河南經濟的發展,鄭州這個以前小弟的經濟發展不論在總量和人均都已經把西方的人的長安甩在了身後。被小弟超越了怎麽辦,跟小弟比教育啊,教育比你強所以比你有發展潛力。但是你教育強了也不是一年兩年了,是幾十年了,也沒見你經濟發展起來,你們重點大學畢業的大學生有多少留在了本地,不還是淪落成爲沿海城市培養人才的基地,你潛力要到什麽時候爆發?西方人還會辯解啊,我君工沒有算進GDP,我問你們,君工帶動你當地的經濟發展沒有?要不是國家政策給了你們那麽多國企,你們西方的經濟還會更差,看看你們民營經濟的比例。西方人還可以繼續狡辯,國家給我的定位重要,我地理位置輻射整個西北。你不看看,你自己經濟都落後,自己省份的經濟還要靠人家江蘇扶貧幫對,憑什麽帶動人家西北其他省份發展,人家其他省份看的上你?鄭州的戰略位置不比你重要?中原城市群的衆星拱月是你可比擬的?
所以我奉勸某些人,別看到了河南的發展,就想從中使絆子,到處抹黑河南,妖魔化河南,傷害河南人民的感情,最終只會讓別人嘲笑你們的無知而已。奉勸某些人收起你們那可憐的自尊心,不要整天活在大唐曆史的榮耀中,自戀自大,做那個裝睡永遠叫不醒的人。現在的我們經濟比起沿海城市都還很落後,努力發展經濟提高收入才是正經事。西方的人自己的省份也有很悠久的曆史文化,應該利用文化大力發展,在有爭議的曆史文化上,在沒有確切的證據之前,求同存異,共同發展。所以我勸西方人,正常的學術爭論可以繼續,但是請你們停止對河南曆史文化的抹黑爭搶。
附1∶搜集一些文獻資料
戰國,《世本》:卷一帝系篇,少典生軒轅,是爲黃帝。注:號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國君之子故也。都軒轅之丘,因以爲名,又以爲號。黃帝居軒轅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謂之嫘祖,産青陽及昌意。
漢朝,《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
唐,《括地志》:“黃帝征戰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金,劉文饒《修德觀問道碑記》曰:“鄭,古有熊之國,黃帝所都。”
宋,羅谧《路史·国名记》:“黄帝开国于有熊,今郑之新郑。”
宋,《太平寰宇記》:“新鄭縣,黃帝都于有熊即其地。”
《大明一統志·古迹》:“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
明正德十二年《重修太清觀志》:“河南新鄭,古有熊氏之國也。”
明,曹學佺《天下名勝志》:“新鄭縣城內有軒轅丘。”趙田、袁了凡《曆史資治綱鑒·五帝纪卷一》:黄帝“国于有熊。有熊地名,今河南新郑县,故号有熊氏。”
清,顧祖禹《方輿紀要》:“河南開封府新鄭縣,古有熊地,黃帝都也。”
清,乾隆二十九年,新鄭縣城北關軒轅故裏《重修大殿碑記》:“古傳,鄭邑爲軒轅氏舊墟,行在北有軒轅丘遺迹,乃當年故址。”
清,嘉慶二十二年《密縣志》引《中州雜俎》:“新鄭軒轅丘至此四十余裏。”同書《密縣志》注曰:“有熊,古國名,故址在今河南新鄭縣。”
清,道光二年《重修新鄭縣文廟碑記》:“新鄭縣爲軒轅黃帝故都,文明肇啓有自來矣。”
附2: 說說中部縣黃陵的問題。
曆史上,秦靈公是最早祭祀黃帝的,在之前秦國基本都是祭祀白帝。但秦靈公爲什麽突然祭祀黃帝呢,是因爲秦國在當時被視爲西戎,秦靈公祭祀黃帝以其後裔自居,就是爲了取得中原諸國的認可,爲了其天之子的皇權形象,黃帝陵也就是這樣來的。後來漢武帝也祭祀了黃帝,漢武帝什麽時候去的?攻打匈奴時去的,爲的是華夏凝聚力!
《史記·封禅书》: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先类祠太一。”
西方人相信《史記》,漢武帝和司馬遷的對話明確指出了黃帝陵是衣冠冢,你們又要怎麽辯解?黃帝的衣冠冢全國有多個,只不過秦和西漢都城在西方境內。所以。。。。大家都懂的。所以黃陵成了傳說中的黃帝陵,後世祭拜也都被延續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