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美國50個州因爲疫情全部進入“重大災難狀態”,因爲社交隔離,導致經濟停擺,失業人數激增,另一方面,美國各州因爲醫療物資分配問題又和總統怼了起來,物資匮乏讓實體企業回歸美國的論調又被拿出來重彈了一遍。
美國當地時間4月10日,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向全美呼籲:在中國的美國公司應考慮撤離中國,美國政府提供100%的“搬家”費用支持。
巧合的是,就在4月7日,日本經濟産業省宣布要從108萬億(約7萬億人民幣)刺激政策中,專門列出約158億人民幣,專門用于資助日本制造商將生産線撤出中國,以實現日本生産供應鏈的多元化,避免供應鏈過度依賴于某一方。
這兩者消息疊加爆出來,立刻引發了很多人的擔心,引發了一波網上的熱議。有朋友發信息問我,對這個事情怎麽看?我只想說,呵呵。搬離中國?小樣,你敢嗎?你敢嗎?
經過此次疫情,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再次暴露出來,像意大利、西班牙、希臘等國內早已沒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剩下的是以旅遊、農特産品、手工業爲主,此次抗疫需要的呼吸機和口罩等醫療物資,基本都靠對外采購進口。近日看到新聞報道,西班牙雅典奧運帆船冠軍馬丁內斯,開始用自家的縫紉機開始自制口罩,並將其消毒後送往當地醫院。一天的産量是十幾個;印度的口罩生産則考得是人工+縫紉機組合,更談不上是無塵空間的工作環境了……可能正是這些陷入“工業陷阱”國家再無力面對疫情,才會耍無賴式的提出要“中國割地賠償”。
2019年有一件影響全球汽車産業鏈布局的大事。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2019年1月8月開工建設,到10月就已達到正式投産的條件,從簽約到正式投産,中間只用了16個月。2019 年特斯拉交付總量約36萬輛電動車,比上年增長50%,勉強完成了全年銷售目標。但是因爲上海超級工廠的投産,2020 年特斯拉全年銷量將突破 50 萬輛,也就是說僅上海特斯拉一家年産量就達15萬輛,基本相當于之前特斯拉年産能的50%,而這僅僅是一期的産能。
更主要的是,因爲具有較低的人工和運輸成本、完整的産業鏈,極大降低了特斯拉成本,爲特斯拉降價銷售,搶占市場提供了巨大操作空間。特斯拉股票也是一路走高。
反觀美國,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號召下,中國富士康和福耀玻璃去美國開設工廠。早在2018年6月富士康威斯康辛州的液晶面板廠就舉行了動工儀式,川普親臨現場,盛贊其爲“全球第八大奇迹”,沒有想到即使到了2020年,這個工廠仍然還是一片荒地。
福耀集團的美國玻璃廠倒是投産了,不過看過紀錄片《美國工廠》的人都知道,工廠時刻面臨和工會鬥法的困境,隱性成本並不比國內低。這還不說供應鏈配套和銷售半徑的問題,目前也是舉步維艱。
受今年一季度受疫情的影響,中國國內不少工廠停工停産,也直接導致日本企業損失慘重。爲了“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裏”,強化對供應鏈的管理,所以提出以158億人民幣幫助企業進行産業鏈分散布局、特別是布局東南亞的政策。
至于中日經濟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目前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日本的電子元器件、汽車行業、高級制造業每年都需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零部件和半成品,互補性很強。東南亞的人力成本比中國低,但是工人素質也要更低,事實上,能搬走的企業早就搬走了,搬不走的,未來也只能留在中國。
中國作爲唯一擁有聯合國規定的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具有了最完整的産業鏈,將跨國企業緊緊地捆綁在自己身上,即使是一些因爲人力成本因素而搬到東南亞的産業,也因爲原材料生産地在中國,中國市場仍然具有重大影響力。以紡織行業爲例,這個行業最早從中國搬離到東南亞的越南,促使越南成爲全球第三大服裝生産國,僅次于中印。但是,越南紡織業55-60%的原輔料供應均來自于中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很多外貿企業都已停工停産,越南很多本土公司將從4月開始面臨原輔料嚴重短缺的問題。
中國一直在謀劃應對這類産業鏈轉移的工作,避免掉入産業空心化的“陷阱”。最新的政策是號稱投資高達30萬億人民幣啓動“新基建”,通過新基建來提升戰略新興産業的配套能力,將上下遊産業鏈打通,將雙方的産業融爲一體,而不只是傳統的“拿市場換技術”,從而留住高新産業不搬走。至于一些低産值高汙染的産業,要搬就搬吧,新時代的中國人要的是青山綠水。
2020的新冠疫情危機帶來的就是一場囚徒博弈。中國作爲首先複工複産的國家,期間展示的超強控制力和穩定性,對資本的吸引力是無以倫比的。危機會讓那些西方公司“不退反進”,搶著通過技術和産業鏈遷移,誰先來投資建廠,誰把産業鏈轉移過來,誰就能在全球比慘的競爭當中,跟中國聯手,擊潰他的競爭對手。
歸根結底,資本從來都是跟著市場的指揮棒走,而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