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爲大衛·古德尔的104歲老人,吸引了BBC、CNN、彭博新聞、紐約時報等國外主流媒體的報道。
2018年5月2日,澳大利亞珀斯國際機場。他坐在輪椅上,和身邊的家人朋友一一告別。此情此景,多數會被誤認爲是日常旅行告別。但其實,這是一場飛往瑞士的“死亡之旅”,只有起航,沒有歸期。而就在那天,他在瑞士接受了自願安樂死。在安樂死前的新聞發布會上,他說“我很高興能夠結束我的生命”,自己活得實在太久了。
先想想104歲是什麽概念。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古德爾比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早4個月出生在倫敦,年幼時他時常在“一張桌子底下爬行,躲避空投炸彈”。他的一生,經曆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殘酷、規模最大的2次世界大戰,不過都幸運地活下來了。34歲那年赴澳大利亞定居,一住就是70年。他也是澳大利亞最老的植物學家和生態學家。這期間他結過3次婚,有4個孩子。
古德爾和第二任妻子但古德爾的志向顯然不在家庭,他在倫等大學等知名學府拿到了3個博士學位,他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在工作上,曾到澳洲、英國、美國和加納等國家的大學任教,發表了100多篇論文。90歲時,他跟朋友出去打網球,發現體力已大不如前,腳上根本跟不上朋友的節拍。102歲時,他還因爲在科學領域做出卓越貢獻,被授予澳大利亞勳章。古德爾博士被下令離職的事件,在2016年成了國際頭條新聞。缺少活動空間的古德爾身體每況愈下,有一天他在自己的房間摔倒了,“我打了電話,但沒人能聽到我的聲音”。直到兩天後,躺在地上的古德爾才被清潔工發現並送到醫院。診斷後,醫生禁止他再獨自過馬路或搭乘公共交通,甚至要求他請24小時看護或是搬進養老院。他的日常生活只剩下:早上起床,吃早餐,然後坐在午餐時間,吃午餐,然後再坐下……古德爾活覺得自己得不到尊重,活得很沒意義。要知道,101歲時,古德爾還獨自一人從達爾文到阿德萊德進行一場火車之旅;102歲時,他還帶著女兒和一個研究小組乘船到荒島尋找野生動物。
古德爾和女兒一起到荒島尋找野生動物如此狂熱自由的人,卻被禁锢了所有行動,這無異于謀殺。與其這樣被“謀殺”,還不如選擇自殺。于是古德爾開始尋死,但他自殺了兩次,每次醒來發現自己還是躺在醫院。眼看生活質量愈來愈惡劣,古德爾絕望之下向國家申請了安樂死。該法要到2019年6月才生效,而且它僅適用于精神健全、壽命不足6個月的絕症患者。古德爾博士根本不符合條件,沒有任何疾病,他只是衰老了而已。澳大利亞駁回了他的申請。如果說古德爾有遺憾的話,那就是不能在澳大利亞這個他生活了70多年的國度裏走完最後一程。
據聯合國預計,全球超過60歲的老年人將從1995年的5.42億增加到2025年的12億,到2050年,老年人人口將占全球總人口的20%以上。而這些老人,因爲身體、心理、經濟等原因,成爲被虐待的對象。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有六分之一60歲以上的老人成爲受虐者。年紀越大,受虐的比例越高,其中又以失智症患者丶精神病和獨居長者是高危險群。令人驚訝的是,有47%的施虐者是來自于他們的子女和看護。比如媳婦在嚴寒的冬日,朝婆婆頭上潑冰水;香港有個看護院無視老人的尊嚴,讓他們赤身排隊等洗澡。
呼籲自願安樂死的人群老年人遭受冷落和虐待,已經是一個悲哀的事實。貧窮、饑餓、疾病以及親人的語言行爲暴力,都成爲老人一心求死的原因。不要以爲,安樂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到瑞士接受安樂死的成本非常昂貴 ,據英國媒體報道,這筆費用到要在6500英鎊到15,000英鎊之間。古德爾博士最終在家人的支持和安樂死倡導組織的幫助下,籌得2萬美元飛往瑞士,並在2018年5月10日接受自願安樂死。看著古德爾在臨終前露出久違的笑容,我們不禁祝福他終于達成心願:“我並不害怕死亡,而是會歡迎它。”死亡,一向是人們所忌諱的字眼。大部分都只意識到有尊嚴地活著,卻很少人去領悟如何有尊嚴地死去。安樂死,是輕賤生命,還是尊重生命,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但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在能獨立自主的時候,參透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價值。無論生死,尊嚴是人生最珍貴,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