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真的會在2020年攻台嗎?馮世寬說沒那回事,別把大家嚇的要死,希望島內不要炒作這個話題。而易思安的說法是,「解放軍目前還未有辦法犯台,該說法是引用自台灣2013年出版的國防白皮書」。他也強調,新書的重點不在2020,而是為提醒美台讀者,台灣目前面臨的真實威脅。所以,並非易思安有「機密消息」確定解放軍會在2020年攻台,而是為了美台進一步提升安全防務合作關係製造輿論,同時渲染台海緊張局勢,好為接下來新一波的美國對台軍售造勢。
一年一度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星期一在美國新澤西州召開。據美台媒體報道,今年的會議將集中討論特朗普政府的亞太政策對台灣防務的影響,以及台灣在太空、網絡和電子戰等新興領域所面臨的挑戰。此外,台灣方面將探討購買新一代戰機、潛艇的可能性。
其實,為了這場會議以及能採購(出售)更先進的武器,灣灣和美國人都花了很大精力去「鋪墊」,而且還互相炒作「2020年大陸武統台灣」的威脅。他們相互「配合」的痕跡已經十分明顯,但是這些已經很難改變北京未來的「時間表」。台海兩岸的軍事實力差距顯然已經非常懸殊,台灣當局將發現未來的兩岸「主戰場」將不再在兩岸之間。
9月中旬,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在台灣就曾做出一個判斷:
F-35希望不大
美台「年度國防工業會議」曾經是雙方相當重要的一個軍事對話平台,但由於美國國會已經通過的「國防授權法」已經在相當程度上深化了美台軍事交流,所以雙方已不再將這一國防工業會議作為「高層對話」的主要平台。
今年的會議沒有安排美國國務院官員致辭,但台媒稱美國務院會派出有一定層級的代表與會。此外,主辦方官網透露的會議議程,美國國防部負責亞太安全事務的代理助理部長海大衛(David F. Helvey)會發表專題演說。
17日的會議上將安排台灣造船、航空領域的業者和美國相關企業討論加強合作等議題。美國企業將有機會就台灣「國防」需求提出他們的看法。台灣方面這次由「副防長」張冠群帶隊。
就目前的態勢而言,台軍方巴不得能與美方有更多的接觸,所以台方已經向美國人建議,「國防工業會議」以後半年辦一次,下一次在台灣辦,美方廠商可以到台灣。灣灣的官員說,「台灣是買家,要求賣家來台開會,同時邀請美方官員來台實際了解台灣國防工業發展,相信美方會同意」。
看到了吧,灣灣已經很急迫了!
F-35隱形戰鬥機
在這次美台「年度國防工業會議」一個重點就是商談購買F-35隱形戰鬥機。灣灣一直想買先進戰機,並傳出由於執意要採購F-35,而令華盛頓不快的消息。最主要的原因是,美方並不信任灣灣,擔心一旦將F-35賣給灣灣,就等於將隱形戰機的相關機密泄露給自己「最大的對手」。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16日說,他認同台灣國防預算不足的說法,但也認為,台需要先進空中戰力抵禦威脅,如果美國不能提供F-35戰機給台灣,應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案。
韓儒伯認為,維持台灣的安全需要戰力整合,這不只關乎台灣要向美國買更多武器而已。在許多方面台灣都處於資源缺乏的狀況,如果要美國提供台灣想要的,台灣國防預算就要編列充足。但他不願預判,華盛頓是否會拒絕台灣提出F-35戰機的要求,但就算美國不能提供,也該告訴台灣,美國能提供什麼。
F-16戰機仍將是台軍的主力
灣灣其實心裡很清楚,美國人最看重的是通過賣武器能從自己這裡榨取更多的錢,所以獲得最先進的武器是不大可能的。因此,蔡英文在這次「雙十」致詞中強調「國防自主」,聲稱 「我們要積極地打造國防產業,落實國防自主。」
為了實現蔡英文「國防自主」的目標,灣灣現在想做的就是研發、製造潛艇。過去十幾年來,灣灣已經尋求通過各種方式、希望從有製造常規潛艇的國家獲得新潛艇,但都失望而歸。因為這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屢撞南牆後,灣灣終究不得不承認這個現實。台「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說,希望能更換上世紀80年代從荷蘭購買的那兩艘潛艇,因為經過多年使用,這兩艘潛艇早該退役了。台「國防部」在今年1月和4月,與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等船艦製造者簽約,計劃在8年內打造出一艘耗資33億美元的潛艇。
看看這時間,再看看這成本,可能不少人會說——造出來又有什麼用?
2020年攻台?
既然要花錢賣武器,當然要突出足夠的必要性。而在美台那裡,炒作解放軍攻台,就成了最好的藉口。
易思安
美國智庫「2049計劃」的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最近出版了一本新書,書名看著很唬人——《中國入侵威脅:台灣防禦與美國亞洲戰略》。書中聲稱,大陸已經擬定在2020年攻台,引起灣灣各媒體關注。
易思安在書中說,解放軍若真的攻台灣,最終決戰將是登陸搶灘,解放軍可能會從3個地方搶灘登陸。此外,從發起進攻打擊的過程來看,易思安認為解放軍攻台有3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飛彈攻擊為主,先向台灣島內主要軍事、政治目標發射大量彈道飛彈和對陸攻擊巡航飛彈;
第二階段,將以水面作戰艦艇和潛艇執行海上封鎖,打掉台軍在沿岸的軍事設施,消滅台海軍有生力量,以最快速度建立「安全區域」;
第三階段,派出兩棲作戰艦艇,投送兩棲部隊進行搶灘登陸。
易思安指出,若能在第一階段或第二階段就制止解放軍,那麼解放軍的軍事行動就不會進入第三階段。第三階段就是進入沿海灘頭,例如桃園、台南、澎湖等地都可能成為目標,然後再進攻鄰近的城市。
為何會選擇從澎湖、桃園、台南三地搶灘?根據美台軍事專家的分析,解放軍為求迅速占領台灣,若控制澎湖,幾乎是掌控了整個台灣海峽,若是從桃園登陸,桃園機場可說成了囊中之物,搶下灘頭堡後,直攻台北盆地會比較容易。
如何破解解放軍的攻勢?易思安說出了重點,美國可助台灣維持「自我防衛,讓中國大陸不會進入第三階段的進攻」。他甚至指出,如果台灣有美國軍艦協防,可以維持台海和平。
這也讓外界見識了,台軍所謂「抵抗時間」,其實就是隨口一說。
由於灣灣內部對此話題在台媒、各網絡平台掀起高度討論,那麼,解放軍真的會在2020年攻台嗎?馮世寬說沒那回事,別把大家嚇的要死,希望島內不要炒作這個話題。而易思安的說法是,「解放軍目前還未有辦法犯台,該說法是引用自台灣2013年出版的國防白皮書」。他也強調,新書的重點不在2020,而是為提醒美台讀者,台灣目前面臨的真實威脅。
所以,並非易思安有「機密消息」確定解放軍會在2020年攻台,而是為了美台進一步提升安全防務合作關係製造輿論,同時渲染台海緊張局勢,好為接下來新一波的美國對台軍售造勢。
說白了,這也是套路!
新格局已開啟?
近5年時間裡,解放軍的硬實力增長進入快車道,軟實力的提升也讓外界側目。因此,美國一些人越來越擔心,解放軍的軍事力量提升對台灣安全帶來威脅。負責處理美台事務的「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說,台灣的「國防開支卻沒有跟上它的安全環境」,儘管美國對台的安全承諾堅如盤石,但台灣也必須為自己的安全防衛付出更多。
這話再明顯不過了,就是要讓灣灣多投入一些軍費,買美國人的武器。
莫健
莫健在上周四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一場美台關係研討會上表示,美國支持台灣正在進行的各項「國防改革」,也會持續依據《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必要的防衛武器及服務,不過雖然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一貫堅定,但僅僅這個承諾並不足以應付台灣面臨的快速變化的區域環境,台灣也必須為自己的安全付出更多努力來威懾侵犯,同時也要讓自己具備足夠能力,在一旦威懾失敗時做出有效防禦。
簡而言之,台灣的「國防開支」跟不上它身處的環境,台灣必須拿出真正的急迫感來處理這個問題。莫健說,以人均比例而言,台灣用於「國防開支」的數字太低了。但是,在蔡英文上台後台灣經濟沒有改善,有些方面反而更糟糕。所以,也拿不出多少錢。
例如,台陸軍現有2種主力戰車,M60A3坦克為1995年起分批接收美軍淘汰的裝備,服役年限超過30年;另外台軍自製的M48H「勇虎」戰車,自1990年服役迄今,車齡也已25年。台軍一直想採購新裝備替換,但是沒錢。
M60A3主戰坦克
台軍方計劃明年由「中山科學研究院」提升M60A3主戰坦克的性能,預計2019年完成戰術測評,2020年開始全面升級,號稱「能摧毀、打擊解放軍坦克的攻擊」。內容主要是將M60A3所用的105毫米炮換成120毫米炮,且要能貫穿解放軍主戰車700毫米的防護裝甲。
有台軍官員形容,「升級後的M60A3,在某些性能上更勝美軍主力坦克M1A1」。聽上去是不是有點讓人笑掉大牙。所以有美專家建議,還是向美國購買二手的M1A1坦克更靠譜,一輛估計500萬元美金,以彌補戰力不足。
另外,由於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得兩岸難以恢復對話。在這種情況下,莫健認為美國更需要不斷試圖讓台方了解此事的急迫性。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也表示,台灣不僅面對北京日漸增強的軍事能力、這種看得見的「硬安全威脅」,讓他更為擔心的是北京運用各種力量與手段,對台灣發起「軟安全威脅」,「不必發射任何子彈,但可以讓武力威脅的存在像一朵烏雲般漂浮在台灣上空。」
就如石江月防務觀察今年7月底發出的文章(轟-6頻頻威嚇台灣島,背後是中美「掰手腕」),台海目前的新格局是中美越來越多地直接「掰手腕」。美國方面開始了對台灣「若明若暗」的互動。這種互動,客觀上給蔡英文當局帶來了支持。例如,當解放軍海軍派出遼寧艦航母編隊在台灣海峽穿行時,美國也派出軍艦,監控遼寧艦航母編隊。美方此舉除具軍事意義也兼具政治意義。
而就在10月12日,美國國會眾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通過了旨在強化美台關係的《台灣旅行法》,想藉此「法」打破美台之間持續了39年的所有級別政府官員互訪的限制。中國政府已要求美國國會停止這種做法,並指責美國國會在台灣議題上已「跨越紅線」。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警告,如果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該法案,美中關係將面臨「嚴重後果」。
幾天前,「怒懟天團」成員劉結一出任國台辦副主任,立即在島內引發了巨大的震撼,台媒猜測大陸將對台灣釋出更強信號。
台灣《中國時報》認為,起用劉結一,已表明北京高層對台灣領導人不僅沒有期待,也「無話可說」,對民進黨「執政」下的兩岸關係,不再抱有幻想,未來的兩岸「主戰場」將不再在兩岸之間,而是在國際政治經濟等各層面,將更加強勢地體現「一個中國原則」。
台灣《聯合報》認為,台灣問題與中美關係、區域安全、國際組織的連動性極高,劉結一熟悉國際組織、軍備控制、涉美事務,加上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由戴秉國、中國社科院台研所長楊明傑出任,呈現北京越來越從國際格局處理兩岸關係的人事布局。
此外,在2016年底對台灣進行了兩次戰略轟炸機繞飛後,北京在今年7月和8月大幅加快了行動節奏,至少進行了5次轟炸機的繞台飛行,最近一次發生在8月12日。未來是否還會進行這類活動?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對這種前所未有的軍事力量「展示行動」,一個簡單解釋是,北京如今更頻繁地利用轟-6k遠程轟炸機對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施壓,是因為她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然而,這種觀點過於簡單化。
脅迫台灣,可能是北京大戰略考慮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核心目標似乎是加強解放軍的常規戰略威懾力量。北京試圖提高人民解放軍空軍的能力,並表明北京將有能力、有決心也有信心在面對美國及其地區盟國時,捍衛自己的領土和主權主張,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