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故居糾紛上個月已暫告一段落。如果各位還記憶猶新的話,不論是國會發言,還是李家隔空罵架,有一個英文單字一直講不停——recuse。
recuse來recuse去,是不是沒聽太懂?這個“力哭死”是啥意思?答案:回避。
顯揚玮玲:李顯龍說好要recuse,卻成立部長委員會
這個英文詞第一次出現在6月14日,李顯揚和李玮玲炮轟兄長李顯龍總理的聯合聲明中。李顯揚說,他想離開新加坡因爲李顯龍的言行不一致,他以爲在2015年12月時,李顯龍已經答應回避(recuse),讓他全權決定如何處置李光耀故居一事,但政府卻成立了一個部長委員會。
張志賢:李顯龍告訴內閣,故居問題要recuse副總理張志賢在國會發表部長聲明時說,李光耀先生在2015年3月23日過世之後,李顯龍總理在同年4月15日告訴內閣,政府就李光耀故居所做的任何決定,他都會recuse。這符合部長行爲准則第三和第四段的要求。張志賢說,總理回避是適當的,因爲總理在公領域是政府首長,在私領域是李光耀的兒子,這兩個身份之間有利益沖突,特別是李總理還是李光耀故居的繼承人。
李顯龍:涉利益沖突就recuse 這是標准作業方式
李總理在部長聲明中說,在部長委員會的問題上,弟妹辯稱,因爲部長都是總理的下屬,所以即便總理回避也不意味著部長委員會是獨立的。總理說:”這麽說是不對的。任何人涉及利益沖突時就要recuse,這是標准的作業方式。”總理強調,副總理張志賢全權負責相關事宜,部長和官員都聽從張志賢指示。
林瑞蓮:總檢察長和副總檢察長有沒有recsue?
總檢察長黃魯勝曾擔任李總理的私人律師,副總檢察長哈裏古瑪曾是行動黨籍國會議員。反對黨工人黨主席林瑞蓮在國會中質詢,兩人是否會在李光耀故居問題上recuse?
財政部兼律政部高級政務部長英蘭妮回應說,現任總檢察長黃魯勝是經過徹底和嚴格的程序獲得任命,他成爲總檢察長後,已不再就李光耀故居事務爲部長委員會提供咨詢。英蘭妮還板著臉說:“當有利益沖突時,全部律師都知道要回避。”
英蘭妮這是暗示,身爲律師的林瑞蓮不懂recuse的行規嗎?
黃循財:林學芬曾任文物局董事 不過她有recuse
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說,文物局和李光耀遺囑執行人所簽署的贈與契據附帶了很不尋常的條件。其中一項條件列明只要房子未拆,對方就有權以1元買回所有文物。另一條件是須公開展示遺囑中有關拆除房子的第一部分條款,卻不能展示“如果房子不拆又怎樣”的第二部分條款。
黃循財說,當時李顯揚的妻子林學芬是文物局董事,文物局沒有找她幫忙,是她自己挺身而出。不過,當文物局需要和遺産執行人進行更廣泛的討論時,文物局主席便請她recuse,她也照做了。
看懂了嗎?同一個人因爲同個時候有幾種身份,當大家在同一起事件中涉及利益沖突時,一個上下遊的利益鏈很容易形成,所以必須recuse。
精英與精英之間,難免會織成一個千絲萬縷的關系網,也就是一般人說的“圈子”,這包括相同的家庭背景、法律背景、學術背景、軍隊背景、商業背景等等交織在一起。精英帶著後代在圈子內社交,自然也就繁衍下一代精英圈。在人才短缺的小國很可能如此,在大國如美國也一樣。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秘書長于鐵軍教授就分析指出,美國精英的成長有四大路徑:海外遊學成就國際視野;體育運動訓練尚武精神;人脈關系拓展背景資源;平民主義熏陶卓越人生。
已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賴特·米爾斯(C. Wright Mills)在《The Power Elite》一書中則寫道,美國社會的權力分配,就是由上至下:最上層的精英階層掌控了關鍵問題的決策權,根據內部共識,作出方向性決策;然後,這一決定交由社會中層各界別執行;一般大衆往往只是被告知了精英集團的決策,對其鮮有影響力。
但米爾斯並不認爲,精英政治模式必然意味對人民利益的背叛。他指出,美國的精英階層,除了控制各領域的關鍵職位,還有另一個共通點,就是有共享的價值觀,例如對自由主義、私有財産權不可侵犯、有限政府等理念的完全信奉。
精英圈子和精英政治,本質上沒有不妥。需警惕的是,精英階層不能形成個封閉、固化的階級,更不能與社會草根和基層民意脫節。涉利益沖突時,一定要recuse,recuse, recuse(重要事說三遍)。不然,網民會打臉說:“ownself check ownself”(自己監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