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四(24日)晚上社交網站,發現被旅遊局最新的宣傳短片刷屏了。
兩分鍾的視頻,不僅有新加坡家喻戶曉的歌手孫燕姿、向洋,足球傳奇人物範迪阿末(Fandi Ahmad),還出現了不少新鮮面孔:資深自然生態向導蘇峇拉紮(Subaraj Rajathurai)、全球最快室內跳傘員傅詩玲(Kyra Poh)、潮州戲曲表演“新苗”陳緯恬、球鞋設計師王衛國(Mark Ong)等等。
旅遊局這次的宣傳片,跳脫了傳統那套展示新加坡旅遊資源的方式,將鏡頭對准了一批看似平凡的新加坡人,並從他們身上挖掘那些閃光的不平凡故事,同時展現新加坡多元的特點。第一次看可能會不適應,但漸漸將視線聚焦在“人”而非“旅遊景點”上時,發現會“越嚼越有味”。
正納悶旅遊局爲何要煞費苦心拍這麽一個制作精良的短片,朋友告訴我,原來是旅遊局有新搞頭,首次和經濟發展局合作,統一推出新形象品牌“心想獅城”(Passion Made Possible)。
根據《聯合早報》報道,按照官方說法,這個新品牌是要“凸顯我國持續尋求突破和創新,國人爲追求理想永不放棄的新加坡精神”,力求同時吸引遊客和企業來新旅遊和投資。華語標語“心想獅城”還挺好理解的,取自成語“心想事成”諧音,喻意旅客和企業只要心有理想,都可在新加坡達成。
但正是英文標語“Passion Made Possible”,讓人百思不解。我確實有些懷舊,還停留在文法錯誤不少但朗朗上口的“Uniquely Singapore”和“YourSingapore”年代出不來,但這個最新標語,還真有些讓人難以接受。沒有“新加坡”也就算了,但“熱忱”(passion)和“可能性”(possibility)並非新加坡特有,不好記的同時也無法突顯本地特色。
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Sharon Ng受訪時就認爲,新的宣傳語含義太過模糊。有遊客甚至覺得會觀感不好。《海峽時報》采訪了一位名爲Dorothea Volz的德國公關代表。上月曾造訪獅城的她說:“‘熱情’一詞讓我頓了一頓。如果我很純潔地聯想的話,這個宣傳詞聽起來像是靈修標語;而如果不那麽純潔去想,它可能會是某種援交服務。”
不僅如此,當看到宣傳標識(logo)時,更是大吃一驚。紅色的霓虹燈織構出“Singapore”一詞,配上“Passion Made Possible”,不明就裏的人還以爲是本地某個夜店的宣傳。
我盯著發布會現場的新聞圖看了數秒,本地一個聲色犬馬的“景點”浮現腦海——芽籠。翻看網友評論,我也不是唯一一個這麽想的。
據了解,旅遊局和經濟發展局花了一年時間來構思這個統一品牌。他們向4500名國內外人士收集意見,並做研究後,才敲定所有的名稱和設計。
那看來我只能怪自己思想深度不夠,達不到當局構思者的思想高度。還是多去看看他們的優質視頻,汲取多點養分吧。畢竟,“在獅城,熱忱成就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