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上周四(9日)宣布,將在接下來兩三年內立法,強制全國醫療業者上載電子病曆,建立一個國家電子健康記錄(National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簡稱 NEHR)的中央數據庫。
這意味著,原本很私密、只有醫生和病患才知道,就連家屬都不清楚的個人病曆,將被強制上載到一個龐大的中央數據庫供不同醫療人員查詢。
上載到中央數據庫的病曆也不再屬于病患,而是專屬于新加坡衛生部,並由衛生部控股屬下的綜合保健信息系統公司(Integrated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s,簡稱IHiS)全權管理。除了居民的病曆須上傳之外,永久居民和任何在新加坡看病的人士的病曆也會上載到這個中央數據庫。
許多人看到這則新聞時,感到心裏發毛,渾身不自在。
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這麽一來,病人不就再無隱私可言?會否被無良醫生和保險公司濫用導致利益受損?網絡黒客會否入侵系統盜取病人資料?強制落實是否意味著所有醫療人員無需經由病患同意就能隨意查看病曆記錄?當然,也有人擔憂,日後想去不同診所騙取病假單,再也“走投無路”了。
網民最擔心的這些風險都有可能出現,關鍵只在于何時發生、如何發生和發生在誰身上。
擔憂一、病人再無隱私可言?
“建立一個中央系統來收集所有的醫療信息聽上去像是一個好主意,能想到的益處也很多。然而,這也意味著政府將能知道一切關于你的信息。在我看來,我們已毫無隱私可言了。你可能無時無刻都被追蹤。當局如何決定誰有權利在病人知情下去查詢這些檔案?政府應該更透明地與我們溝通,清楚說明這些數據將會被如何使用,在什麽平台上被使用。”
“嗨,衛生部,請你們確保那些能查詢資料的人都經過完善培訓,知道應該如何妥善處理病人的病曆記錄。如有護士處理不當,導致病人的隱私受損,該名護士會不會得到相應處分?這個系統是否有完善的管制條例來追查究竟是哪家醫院或者哪家機構的哪名醫生或護士查詢了相關病曆資料?”
《今日報》也報道說,有醫生指出,目前仍未出台清晰流程說明如何在這個新系統下保護病人的隱私,尤其是那些患有性病或者精神病患者的隱私。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告訴《今日報》,他的一些病人因爲有“比較敏感的病情”,會直接要求他不要將病情或治療方法寫在任何病曆檔案或記錄裏。“身爲一名醫生,我必須尊重他們的要求。”
紅螞蟻不免想,新法令如果規定所有的醫生必須據實以報,那醫生替病人保護隱私會不會被視爲知情不報罪?
擔憂二、會否被無良醫生和保險公司濫用?
“保險公司總是用各種借口根據一些額外的信息來增加保費。衛生部要采取什麽樣的防範措施來避免這個系統被保險公司濫用來提高成本或者拒付賠償?畢竟現在他們也能夠獲取投保人的所有病情及相關數據。”
“如果保險公司也能夠提取病人的所有病曆,那他們不就變得超級強大嗎?”
上述這則評論在網上引起了熱烈討論。最後有熟知保險業的網友總結說,保險公司的權限並不會隨著NEHR系統的建立而變得更強大。因爲“衛生部首席醫學咨詢總監劉清偉副教授在受訪時曾清楚指出,有權限查詢NEHR的資料者,若因護理之外的理由,須查詢某個人的資料,如受雇前的資料審核或者保險用途等,都必須先征得這個人的同意才能查詢。”
NEHR的網站上也清楚注明,只有在給予醫療護理時,醫療人員才能查詢病患的病曆。雖然立法後,所有病人的病曆都會強制上載到NEHR上,但病人依然有權選擇退出,拒絕讓病曆被查詢。
擔憂三、網絡黑客會否入侵系統盜取病人資料?
“建立一個中央系統來存擋是很重要的。支離破碎的病曆就像一個布滿地雷的區域,就等著無戒備心的醫生一腳踩下去。更何況,讓資料得以共享就不會出現只有一間家庭診所擁有病曆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這將能促成更良好的醫療服務延續,帶來良性競爭。然而,中央系統也會提升盜取資料的風險,以及其他相關濫用資料的風險,這些都必須得到很好解決。”
除了網民擔心的網絡黑客之外,一些業者也擔心,如果電腦資料的保安和中央數據庫的防衛措施不到位,這個中央數據庫很可能會成爲另一個惡性電腦病毒入侵的目標。
衛生部首席資訊官連水木受訪時也說:”有些事我們可以控制,例如如何保障NEHR資料,但私人診所用什麽電腦系統和防毒軟件等,是我們無法控制的。”
他還說,NEHR保護資料的措施衆多,雖基于安全理由無法詳述,但他透露其中一項措施是NEHR收到業者資料時會先”隔離”一段時間,確保資料安全後才傳進系統處理。據他透露,NEHR取得各業者系統內資料的模式,與國內稅務局取得各公司,包括中小企業所提供的員工工資資料的方式雷同。
這樣的解釋聽起來好像面面俱到,但好像又無法讓人感到安心。
擔憂四、以後不能“吃蛇”(偷懶)或騙取病假
“所有那些裝病到全島各地的政府診所或私人診所拿一兩天病假的病假天王和病假天後今後將無處遁形了,因爲網上的資料將一目了然地顯示他們最近曾在哪一天去了哪家診所拿病假。”
NEHR的好處
了解新加坡政府的人應該明白,“老大”從不做沒有好處的事。
建立一套中央電子病曆系統確實會大大提高效率。長遠來看,無論是存檔的完整性、共享資料的便捷程度,病人所獲取的好處,都將遠遠超過私人醫療護理業之間的各自爲政,利大于弊。
據《聯合早報》報道,NEHR所需資料包括病人的年齡和身份證號碼等個人資料、入院和看診記錄、用藥記錄、化驗結果報告、手術記錄,以及對藥物過敏或起不良反應等記錄。
有了NEHR,政府醫院、私人醫院和診所的醫生就能在爲同一名病人進行治療時擁有“全知”的病曆資料,不至于重複執行一些醫療程序(如化驗和掃描等),可以爲病患省卻再做同個檢查的麻煩和醫藥費,也可大大降低開錯藥的風險。
尤其是當病人是年長者,在送往醫院急救時已經處于昏迷狀態,醫生是無法從病人或他家屬口中得知完整病曆的。
中央醫院緊急醫學顧問醫生林家豪說,NEHR對醫生的幫助很大,尤其中央醫院接收很多年長病患,他們可能因患上數種慢性疾病而服用多種藥物、或者認知能力出現障礙,亦或必須由家人爲他們決定醫療選項等。有了NEHR上的詳盡病曆,就無需再依賴病患記取資料,或要求病患家屬憶述資料,可以大大提高醫療效率。
執行上的難度
比較值得我們認真探討的是,政府在立法執行NEHR時,該用什麽樣的速度讓全國人民逐步適應、建立起信任、感到安心,從而順利地過渡到新系統。
《聯合早報》刊登的數據顯示,NEHR其實早在2011年就開始啓用,然而目前只有133個業者,包括公共醫院、綜合診療所和社區醫院等把資料上載至NEHR。全國仍有4000多個私人業者沒有跟上,其中多數是私人家庭醫生、牙科或專科診所。
據《海峽時報》報道,政府原計劃是在2012年執行NEHR,2015年全面落實,後來計劃被滯後,今年年底再次被提上議程。
2011年至今6年已經過去了,爲何4000多個私人業者仍無法跟上?這些私人業者真的能在兩三年內將所有的病人資料上載完畢?別忘了,有些診所已營業幾十年,病曆數量之可觀可想而知。
私人家庭醫生診所應付得來嗎?
紅螞蟻常去看診的,是一間營業25年以上的診所,醫生還在用手寫病曆。
由于病人多爲老客戶,醫生會花較長時間看診,病人與醫生之間也有一種長期建立起來的默契與信任,檢查完畢後醫生會當著病人的面將病情寫在病曆卡上,然後開藥再叮囑幾句注意事項。
相信全島有不少這樣的家庭醫生診所、牙科診所及專科診所。這些醫生一整天看診都忙不過來了,現在還強制他們將櫥櫃裏的病曆在兩三年內全部電子化上載到NEHR,診所真能應付得來嗎?
最後還是病人埋單?
雖然政府宣布將撥款2000萬元,供那些在2019年6月或更早之前開始上載資料至NEHR的業者申請,津貼它們提升電腦系統所需承擔的部分成本,但如果按4000多家診所分攤下來,每間最多只能得到5000元津貼。更何況,衛生部也宣布,私人家庭醫生診所和牙科診所等一律只能獲2400元津貼。
除了用于提升電腦系統之外,診所估計還得花錢聘額外員工來將幾十年的病曆輸入系統內,工程量浩大,並非2400元就能解決的。
就連衛生部首席資訊官連水木都坦言,多數私人業者至今沒有參與NEHR,主要原因在于須自費提升電腦系統。紅螞蟻相信除了成本之外,還可能包括業者之間的競爭,或是擔心加入這個數據庫之後,私人業者會受到當局一定的監視。
如果政府只是一味地將這塊成本強加于私人家庭醫生、牙科和專科診所身上,可預見的結果就是診所肯定會將這塊成本轉嫁到病人身上,門診費自然水漲船高。這與衛生部想借助NEHR來降低醫療成本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醫療系統會否越來越不人性化?
紅螞蟻不僅想起最近陪家人到中央醫院看病,那裏的專科顧問醫生已采用NEHR系統,然而整體就診體驗似乎缺少了我們熟悉的那份人性化。
整個看病過程中,醫生都用“斜眼”看人,因爲他的一雙眼睛必須盯著電腦打字。好不容易等到醫生起身走過來用手進行檢查,前後卻不到15秒,讓人感覺好像沒有檢查完畢似的。
檢查到一半,又被醫生叫去進行各種檢驗測試,然後拿到報告後再回去複診,醫生就直接根據報告上的數據做出診斷。整個過程光等待進行檢驗和等待看病就花了3小時,真正看病時間不到三分鍾,似乎是“人工智能”在看病。
難道醫療效率和人性化就診是必須相互取代嗎?這點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有必要每次在選擇效率時就犧牲掉“人性化”的那部分嗎?新加坡之所以是大家認同的家園,便捷效率高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更大的原因還在于,這裏人與人之間有著尊重、有著互愛互助、有著溫情和關懷,而不是只有冷冰冰的系統。
我們爲何會喜歡去找某位醫生看病而不找其他醫生看病,除了對方醫術好之外,更大的原因不外是對方很細心很專業很盡責,讓我們倍感親切尊重很安心。就像我們爲何喜歡去光顧某家商店,不外也是因爲對方服務態度好,讓我們購物時心情愉悅。試問,有誰願意花錢買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