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創業,本地人不是沒興趣,躍躍欲試者不乏其人,但一想到客觀環境及元素,多數就會三思之後而不行。最常聽到的,就是本地地小人少,市場消費力本身已有一定的局限,在還要與其他競爭者拼搏的情況下,也難怪無數原本有心踏出自己當老板第一步的人,會裹足不前。
老外說新加坡適合創業
不過呢,卻有老外認爲,新加坡挺適合創業的。事實是否如此?
媒體日前訪問了兩位來到本地做生意的“老外”,一位是本地炸雞連鎖店4Fingers老板之一的丹麥人Steen Puggaard;另一位是荷蘭人Staarman,他來到新加坡四年後決定創辦Barramundi。
提到爲何在本地創業,Staarman說新加坡犯罪率低,社會安全安定,商業基礎設施及系統健全有效,是企業家邁開第一步的好地方。他甚至宣稱“如果你在這裏做不起來,那你到哪裏都不行”。
對此,Puggaard也異口同聲贊同,尤其與他去過的其他城市比較(多數在東歐),他說新加坡是一個極端利于做生意的地方,因爲這裏沒有貪汙現象,公共部門也對創業創新鼎力支持。
凡事有利必有弊,事情不能只看好的方面,現實也不這麽簡單。好話說完了,當然也得提出不利的因素,或起碼,值得注意並改善的地方。
全球經濟走向智能化,未來趨勢很大程度上已因爲機器人與人工智能而改變。人工智能講求的是精准度及精密度,犯錯幾率越小越成功。這,恰恰卻是與創業概念背道而馳的,因爲創業講求突破、冒險,以及不斷地嘗試,沒有絕對可行的方程式,必須經得起失敗,而屢敗屢戰。
誠如一位科技企業家Serguei Beloussov所指出,人工智能是照本宣科辦事,絕不容許出錯,而經常與失敗挂鈎的創業,不巧正是人工智能無法做到的事。他甚至認爲新加坡並不適合創業,因爲創業的本質在于人本身。言下之意,就是本地人並不具備創業精神。
從小教育不可犯錯
首先我們從教育來看。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好好讀書,考取文憑,找一份高新工作”,這樣人生就會圓滿。
不信?你可以四處問問,看看身邊周圍有誰不是在這樣的提醒中長大的。事實上,時至今日,爲人父母者對著自己的小孩,說及未來怎樣怎樣,以上說法的“實用性”,依然八九不離十。
尤其是本地教育制度崇尚的考試與分流機制,都一再地向莘莘學子傳達了不可出錯的訊息。當然,要求學生做出正確選擇沒有錯,但學生之所以爲學生,就是因爲他們還在學習階段,學習,不就是要從嘗試、失敗、錯誤之中學習嗎?
可惜本地學府的教育方式,並沒有很願意給予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處理問題的機會,完全以分數挂帥。在只有“高分享有未來前途”的督導方式下,試問又有誰不是戰戰兢兢、唯恐一犯錯成千古恨,而無視其他選擇,只往那一條所謂“對”的道路前進呢?
這個從新加坡建國以來,一直沿用至今的教育制度,被財政部長王瑞傑“推翻”了。他上個月底在一次社區訪問時談到,之前在擔任教育部長時,曾研究過各國的教育體制,最終發現,過于強調文憑將導致人們的才華被忽略。他甚至宣稱,采取這樣狹隘的成功定義的國家,將會成爲比較不成功的一個國度。
說得好啊,但知道了和說出來是一回事,有沒有去改變則是另一回事。以目前的教育情況來看,似乎並沒有多大的改變,考試、分數、追求課業好成績,依然是本地學生的首要任務。
老板別只看成績請人
王瑞傑在該次談話中,也懇請所有本地老板及人事部主任,聘請員工時少看他們成績有幾個A,而更關注他們能力上是否勝任職務。
诶,說到這個,也還是跟當初本地政府實行的政策有關,是新加坡人都知道,在一票工作申請者當中,要脫穎而出,就是要靠文憑與好成績。幾十年下來幾近根深蒂固的觀念,如今要改變似乎並不容易。
但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我們當然也不能怪政府總是一直改變政策和方向,因爲時代是會改變的,適用于一個時代的,未必適用于另一個時代,重要的是依然保持嗅覺靈敏,適時做出正確的改變,那這個政府還是不錯的。
其實王部長也無須這麽語重心長啦,相信本地老板們也不會無聊到聘請能力不足的人來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政府采取的方式最具影響力
說回前面提到的創業精神,也就是肯嘗試、可接受失敗的精神。除了教育因素之外,政府的施政方式也是相當關鍵的。
怎麽說呢?我們都知道在本地當公務員,一向就有拿著“鐵飯碗”的比喻,因爲我國政府雖在各方面嚴厲執行法治,動不動就罰款之外,對“自己人”卻意外地非常寬容,采取“給機會改過自新”的方式。
所以你在政府部門即使表現不好,也不會被炒鱿魚,你會獲得無數次改進機會,直到上級確認你真的無法勝任時,也還是不會對你怎麽樣,而只是將你轉調去其他部門罷了,你甚至不會被降級或減薪。
就拿近日來最沸沸揚揚的SMRT事件來說,最早被“清算”的技術人員也只是被令調職,而接下來被抓到造假記錄的工作人員會受到什麽處罰還未知,我們只知道總裁郭木財依然安穩地當他的總裁,繼續領他的兩百萬高額年薪。而作爲監管機制的交通部和陸路交通管理局,也肯定不會有任何的影響。
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也難怪國人會一直有同樣的觀念:考到好成績,拿到獎學金,念個好大學,找個政府部門工作,搞不好混到個高薪高層,就可以袋袋平安,奢華度余生。如此“tok kong”(獨貢,厲害的意思)的安全區裏,試問又有誰會傻到燒錢冒險博一個成功失敗五五波的創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