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告訴你:到了明年,新加坡的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與15歲及以下的年幼人口一樣多,會形成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人口計時炸彈”,你聽得懂嗎?
紅螞蟻腦筋繞了幾個彎後,還是轉不過來。
原來這則新聞是想說,聯合國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當老年人口和年幼人口的比例持平後,就會跨越一個“不祥”的臨界點,導致我國急速老齡化。
短短30年後 新加坡將成爲“老人國”
聯合國新出爐的《2017年世界人口老齡化報告》顯示,新加坡今年的總人口有571萬人,當中有85萬5000人年齡在15歲及以下。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人口則有88萬6000人。到了明年,這兩組數據將差不多持平。
到了2030年(12年後),本地老年人口(180萬人)將比年幼人口(80萬6000人)多出一倍以上。
再快速前進20年至2050年,本地老年人口預計將達到308萬人,年幼人口則下降至72萬2000人,兩者差距爲三倍以上。
換句話說,在短短30年後,聯合國預測,在新加坡的658萬總人口當中,將有47%的人口是65歲或更年長的老年人。當一個國家有將近一半人口都是65歲或更年長的老年人時,即意味著新加坡將在2050年成爲名副其實的“老人國”。到時,居民的平均年齡將是52.8歲,只比日本稍微好一點,路上放眼望去盡是“熟男熟女”。
退休人口增加、勞動人口減少,首當其沖的自然就是GDP(國內生産總值)、稅收和勞動隊伍等板塊。這將是我國獨立以來首次出現這樣的情況。“人口計時炸彈”指的就是“引爆”稅收、移民條例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改變。
日後依靠成年工作人士的老人與小孩 比例將達1:1
還有另外一組數據也是逐年增長的。
在2015年,我國人口當中每100名年齡介于20歲至64歲的成年工作人士需要養50名老人與小孩。到了2030年,每100名成年工作人士需要養的老人與小孩數量將增至95人,比例爲1比1。這對我國的成年勞動人口而言,將是非常嚴峻的經濟和社會考驗。
“人口計時炸彈”究竟會引爆什麽?
彭博社昨天在新聞報道中,除了大量引述聯合國的報告數據之外,也引用了本地大華銀行經濟師陳達德關于“人口計時炸彈”的觀察。
陳達德指出,我國是亞細安國家當中人口年齡最大的。人口老齡化導致勞動人口縮減的情況,將使政策的制定變得更爲複雜。要增加勞動力的一個方法就是放寬移民限制,我國沒有辦法完全不接受移民,但放寬政策必須逐步進行,以免進一步惡化我國的“外籍人士融合問題”。另一個方法就是增加稅收。
他預計,我國消費稅將在明後兩年各上調一個百分點。明年政府會先將消費稅從目前的7%增至8%,到了2019年再上調一個百分點至9%。就像李顯龍總理較早前所指出,增稅是遲早的問題。
陳達德還引用了一個餐館廚房的例子來進一步說明人口老齡化如何威脅經濟成長以及經濟産出的質量。
他說:“一個餐館廚房裏,如果有越來越少新的廚師(因爲低生育率和低移民率的關系)進廚房幫忙熬煮一大鍋湯汁,再加上現有的經驗豐富的大廚,老的老、退休的退休,勞動力又沒有得到改進,那這鍋湯汁(國內生産總值GDP)在下個階段的熬煮過程,肯定産量會減少,或者出現更糟的情況,連湯汁的質量都會深受影響。”
難道是爲政府增稅鋪路的趕腳?
這篇報道在本地英文媒體《海峽時報》和《今日報》的面簿上刊登後,有許多火眼金睛的網民立即指出,這篇報道無疑就是在爲政府增稅和引進更多外來人口鋪路。
“哈哈,所有的一切都指向稅收的改變。”
“這根本就是國家控制的媒體在爲增加消費稅做好鋪路工作。”
“爲什麽現在連銀行資助的經濟師都來發表政治言論?”
“咦,我以爲7月鬼節已經結束了,爲何還有歌台戲班在演戲?”
網民質疑人口白皮書的作用
也有不少網民在留言中質疑政府的遠見,以及人口白皮書的作用。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上個月在《聯合早報》言論版發表的一篇名爲“前路茫茫的新加坡人口”的評論中就曾指出:“在備受爭議的2013年人口白皮書的辯論中,移民被指加劇了教育、房屋、工作方面的競爭,並大幅度推高了房地産價格,造成公共場所的過度擁擠,貶低了新加坡公民權的價值和稀釋了新加坡人的身份認同感等等。在其他引進不少移民的國家,也出現了同樣的情緒反應。
無論如何,許多國家的經驗顯示,從個人的層面上而言,不是每個國民都能從中獲益,要其人民接受國家的政策,如接受移民,是一種挑戰。外國勞工和新移民被指是導致就業機會減少、工資停滯、高産業價格、公共基礎設施因大量移民的湧入而不勝負荷的罪魁禍首,也就不足爲奇了。”
他還說,移民依然會在新加坡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環境中占據顯著的位置。盡管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勵結婚與生育措施,新加坡的總生育率也難以達到接近人口替代的水平。網民的反應似乎也呼應了他的論點。
“爲什麽25年前當我們已經知道人口問題會出現時,當年我們卻一再引進中年人來擴充我們的人口呢?”
“用‘增加新廚師/煮湯’的比喻乍聽之下好像不錯,但是當你知道多數的進口食材都是質量劣等的,這種比喻就失去吸引力了。許多外來人口連最基本的英語都無法掌握好,請嚴格審查後才發出工作准證。’”
“看來人口白皮書是失敗的。”
當年生育政策埋下了伏筆
也有網民指出,政府當年既然實施了“兩個就夠了”的生育政策,就應該預料到今天會出現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不少網民也指出,人口老齡化不見得就一定是“不祥”的事,許多老年人已越變越獨立,不但行動自如,經濟上也相對獨立。這些銀發一族其實是一個龐大的銀發市場,而不是經濟上的負擔。
“別把老年人視爲負擔。他們很多人都能夠經濟獨立養活自己,根本無需依靠其他人。”
“老年人根本不是什麽人口問題。從這個口頭禅就可看出人們是多麽容易被洗腦。”
不要一味將老人诠釋爲弱勢群體
紅螞蟻相當認同《聯合早報》一名副刊記者所作出的一番觀察:“有沒有注意到,本地老人都普遍被诠釋爲弱勢的群體。不管是廣告、學生短片,專業導演拍的電影,地鐵巴士上的告示板上,我們的老人似乎總需要被人攙扶、照顧、讓位……電視上的老人一開口就是”我老了,不中用了”。
這一面倒地宣揚”敬老尊賢”的道德觀卻取得反效果。長年累月的催眠,鞏固著退休、年老就等于失去(經濟)價值的觀念,漸漸讓人把老年視爲”毫無意義”的最終人生階段。”
健康長壽的秘訣:獨立自主保持正面心態
其實,過去一年由陳笃生醫院和杜克—國大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分別進行的兩項調查報告,所得出的結論都顛覆了華族所熟悉的傳統敬老觀念和想法。
人老了能夠在家享清福、含饴弄孫,那自然是件好事。但是上述調查結果卻顯示,老年人如果要真正健康長壽,可以考慮搬出來自己住,而不是跟孩子住。人老了如果能夠獨立自主、保持心情愉悅、心態正面,就不會那麽容易患病,即使病了也能比較快速康複,自然也就更健康長壽。
本地的百歲老人在2000年只有232人,到了2015年,這個人群已增至1200人,增幅達五倍。相信百歲老人的人數隨著新加坡人口老齡化還會逐年增長。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既然人口老齡化已成“既定事實”,那無論我們現在是30歲、40歲、50歲還是60歲,都應該開始部署退休後的生活,從“心”出發。而不是老想著日後要如何依賴子孫或者政府來養老。
紅螞蟻相信靠人不如靠自己。把自身照顧好才是關鍵。“老人國”沒什麽好可怕,現在好多醫院的宣傳手冊上不是都說,日後60歲就是現在的40歲,還年輕著呢。